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多元就业选择条件下农民就业选择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对农民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自家农业生产、农业打工、非农受雇、非农自雇、家庭帮工等5种就业类型中,农民就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且做选择时都会受到家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元Logit模型验证表明,4种家庭因素(家庭总人口、家庭总收入、家庭金融总资产、家庭总土地)和5种个人因素(性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均对农民的就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且对新生代农民和传统农民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村劳动力农外就业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广东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29个市、县(区)2400户农户7416个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当前,广东农村劳动力农外就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本地转移为主,非农劳动力年轻化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机,各地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为农民选择农外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广东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高,非农产业的劳动报酬也较高。因此,广东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就近(本地)转移,既节省转移成本又可获得较高的收入。调查资料显示,广东当年转向非农行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在本省内转移的历年高达95%以上,1997年达97.…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农民工现状分析及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天下稳。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关键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而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依靠从计划经济到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改革的先发优势及民间活跃的制度创新,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本省和外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那么,当前浙江省农民工的就业现状怎样?农民工就业存在什么问题?在有关农民工的问题中,政府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与探讨。一、浙江农民工的特点及其分析1·总量及构成:农民工已成为非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对劳动力吸纳的能力不断下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以CNKI数据库中2000-2012年非农就业领域相关的CSSCI期刊论文为基础,以非农就业为主题检索所得期刊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以共词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中国非农就业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全国目标:由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响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工业化基本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标志之一. 工业化的实质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非农就业比重是衡量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指标.上世纪末我国非农就业比重超过50%,进入工业化中期.此后工业化持续快速推进,2011年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5.2%,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若保持"十一五"以来年均1.6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我国非农就业比重将会达到80%,完成由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农地确权为农民土地提供法律保护,理论上有助于推动农民市民化。本文利用2013—2019年间四期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渐进DID模型,实证考察农地确权对农民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改善农民市民化行为,且这种效应在非粮食主产区和人口净流入省份更为明显;农地确权也提高了农民市民化意愿,该效应在所有成员为农业户籍的家庭中更为突出。因此,未来既要因地制宜,消除进城农民失去土地的顾虑,也要因户施策,开通农民城市落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因为农村非农就业的快速发展已使其影响因素分析成为必要,故在修正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村非农就业的因素。研究认为: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了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了验证以上结论而设计的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以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1952—2011年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非农化、城乡非农结构和人口转移方式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非农就业比重、农村非农就业占城乡总非农就业比重、城镇劳动参与率、农村劳动参与率四个变量间存在着均衡关系。中国城镇化在波动期、持续增长期、快速增长期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受非农化、城乡非农结构和人口转移方式的影响不一样。中国城镇化要健康发展,应该调整城乡非农结构和平滑城镇化过程。同时,要注意改变人口转移方式,使更多的非劳动力能伴随劳动力的转移而进入城镇。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决策部署,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工业等非农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土地和房屋被征用和拆迁,大批农民失地,由农民变为市民,安置、就业、保障、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接踵而至,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已成为银川市的一项紧迫任务和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量不断增加,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湖北宜都市政府通过思路和实践创新构建起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体系,为被征地农民打开了就业出路,提供了养老保障,还有效化解了被征地农民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问题,展现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新思维和新举措.探索出的"以土地换保障"政策模式既是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修正,也是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行之有效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湖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现象,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经济发展同样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等相关指标对湖北省2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特征予以测定分析,并指出目前必须在政策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在城市部门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农村改革土地制度,实现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进入非农部门就业.这对于湖北省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979~2006年的年度数据分析了二元结构下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就业量及非农就业量的长期关系,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我国就业量及非农业就业量及其增长率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同时还通过实际GDP的变化间接影响就业量及其增长率和非农就业量,但时非农业就业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此,文章提出加快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第三产业的改革开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农副产品加工业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产业链是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相径庭。明确产业支撑的重点,首先必须正确判识客观的发展阶段。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按当期汇率,2011年四川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地区的行列。非农就业比重是衡量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2006年四川省非农就业比重超过50%,进入工业化中期。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生活改善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就业形势很严峻。作为经济不发达的青海来说,这种问题和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水平对中国农户就业行为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教育水平对总收入有着显著的正作用,与农业收入呈负相关的关系,与非农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说明教育水平对农户收入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高非农收入水平上。教育水平对农户农业就业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脱离农业就业而参与非农就业,而教育水平对农户的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总收入在省际间存在显著差异,省际间的农业就业参与差异不明显,但省际间的非农业就业参与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增长潜力有限的条件下,要改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农民大规模"转业"(即向非农行业永久性转移),但在这个漫长的彻底转移过程中,农民要增收,发展劳务经济仍是必然的选择.这可能就是农村劳务经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04—2019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从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两个维度对13个粮食主产区进行门槛回归分组,在有效化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异质性”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门槛回归分组能有效化解EKC“异质性”问题,以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为分组变量可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低-中”“低-高”“中-中”“高-中”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组;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面源污染EKC形状和拐点显著不同,“低-高”和“中-中”组为“倒U”型,“高-中”组为“倒N”型;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EKC所处发展阶段具有趋同性,多数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仍处于随农业经济增长而上升的阶段。由此,提出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业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农业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个集中是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这“三个集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产业集聚是先导,城镇布局是关键,土地集约是基础。推进“三个集中”,能够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增加非农就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