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中泽  汪茜 《决策与信息》2011,(12):132-133
法院认定信托合同无效依据是该合同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和被告缺乏经营资质。但是,《合同法》规定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必须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原有和现行的有关特许经营规定尚不能完全满足立法司法要求,目前的依据主要是《合同法》司法解释。立法应该解决特许经营业务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是指为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司法认定双轨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结合刑法总则及刑法理论上的共犯原理,对抢劫罪的共犯通常不难认定。然而,抢劫罪属于多发性侵财犯罪,司法实践中,抢劫罪共犯的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这直接导致了某些情形下抢劫罪共犯司法认定上的困难。本文拟就其中的若干情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盗窃罪的司法认定中存在诸多难点,主要集中于犯罪主体中的共犯认定以及客观方面中“秘密窃取”的认定。本文选取司法实践中的两例疑难案例,试图对其展开分析,并且从司法认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故意伤害罪是常见罪名之一,司法实践申,加害方为一人的情况下,认定故意伤害罪较为容易,但加害方系多人,且无明确犯意联络的案件,认定故意伤害罪难度较大。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争议问题,结合对《刑法罪名精析》一书的理解,可对该问题探知一二。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代为履行制度与债务转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如何适用这两条规定在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导致不同法官审理时在理解上也容易发生偏差,最终难免造成判案缺乏统一的标准,甚至出现鸳鸯判决,为正确适用该制度,笔者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认定原告资格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行政诉讼类型化的研究成果,对信息公开之诉原告资格的认定方法,作出初步探究,以探求一个较为科学的和对司法实践有益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被。讨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商标法》和一些司法解释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规定,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原则;考虑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以期使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符合这种制度设立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周舰 《管理科学文摘》2009,(11):235-235
鉴定人出庭应是正当程序的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立法的缺位,导致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很低,影响了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成为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制度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驰名商标不当使用引发的问题、驰名商标认定制度与中国名牌认定制度之间存大不合理的必然联系、行政和司法认定模式的不同而引发的冲突等。本文拟对以上驰名商标保护出现的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姜嫦蓉 《决策与信息》2011,(11):122-123
非法占有目的是否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笔者从立法功利主义、刑法体系和刑法务文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赞同肯定说的观点,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即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案件全部事实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运用事实推定的方法解决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对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在保险责任开始时间的认定上,应具体规定认定标准的种类,并将各标准按效力排序,为司法实践提供较具体的指导。本文以保险责任开始的属性、正式保险单的保险责任开始等问题为重点,全面地阐述认定保险责任开始的理论和制度构建。从而在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的立场上,解决“保险空白期”的保险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也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当前,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在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双规”调查措施期间如实供述主要罪行的情形,对这种“双规?期间的如实供述能否认定为自首,以及职务犯罪案件中单位如何构成自首等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自首认定的核心——主动性,及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领导者》2008,(8):59-59
强调严格依法办事.铁面无私,维护法律尊严。但不能与群众冷眼相对。不要搞神秘化。要大力推进司法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了解司法.理解司法,增进对司法的信心和信任,以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利益合同又称为利他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受到其基础合同特点的影响。在我国,现在还没有承认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规定,但是在一些单行法规中,已经有些承认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规定。我国的司法实务界对待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有承认与否认两种态度。  相似文献   

16.
李斯娴 《经营管理者》2013,(9X):244-244
企业间借贷行为已是公认的、社会长期存在的、民间经济行为,对其效力的认定司法实践中一般认定为无效。但是,应该看到现实的司法理念、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规定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认定企业间借贷行为有效才能够让市场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期待司法解释能够根据相关规定予以明确,以便统一司法尺度。  相似文献   

17.
临时起意图财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是对此应如何定性却存在较大分歧。对此,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先行行为所产生的被害人意志被压制的状态与后续的图财行为之间存在因果牵连关系,宜认定为抢劫罪,反之,则宜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8.
李赪 《决策探索》2014,(16):80-83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金融诈骗罪主观要件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划分金融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点基本已经获得大多数学者的赞同,“非法占有目的”毕竟形成和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主观心态不可能像“外在客观事实”一样容易被辨识,这一认定难题也被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所承认。“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金融诈骗、此罪与彼罪,语词虽然一致,但在具体判断时,认定标准不同。综观学界关于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著述,均是对“非法占有目的”整体性的分析探讨,而未对“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此罪与彼罪中的不同涵义和作用做细化研究。笔者试图对“非法占有目的”要素进行不同框架下的阐释,以期从刑法理论上为刑事司法实践找寻认定金融诈骗罪的“黄金模板”。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认定标准及其条件进行论述,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公文批阅,包含阅读理解与认定明示两个方面,公文阅读是给予明示的思辨前提,认定明示又是反馈意见的指认结果。阅读是对来文信息的提取,提取中又追寻着对公文内容的理解与判定,这是获取感知和理解的前奏。由于阅读文稿是组织传阅的既定流程,传阅过程带有被动接受与被动感知,尚未形成领导人定准的主导意见,而传阅的目的就是要力求获取领导层的认知态度、审阅意见以及所持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