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 ,是走向社会主义 ,不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道路。社会主义各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创新 ,都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学术界不要把今天的每一种实践都强行与经典作家的言论联在一起。经典理论所提供给我们的是方法论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它的方法论。列宁正是根据俄国实际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种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探索的开拓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增文 《社科纵横》2006,21(2):33-34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实行的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政策。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想利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扭转经济形势,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稳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效益问题的最早探索,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深刻总结、认真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失败之后,在苏俄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为什么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那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当年俄罗斯的国情是相似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是相通的,中国与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周玉  马建军 《社科纵横》2008,23(1):10-12
新经济政策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5.
从1993年初,韩国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新总统金泳三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它要求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对公营企业进行整顿,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强化国家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政府制定了《新经济五年计划》,要求五年完成全部目标,人均收入达到14000美元从实施情况来看,经济略有起色,但一些潜在的矛盾也逐渐暴露。由于大企业的抵制和中小企业的艰难处境,这项政策的实施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重温列宁的《共青团的任务》,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其现实意义。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1918年10月成立的。它在国内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卓著的功勋。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的战斗任务又摆在共青团的面前。青团三大就是在苏维埃俄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列宁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青年团的任务》的著名演说。列宁在这篇著名演说中,从共产主义的战略全局和俄国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共产主  相似文献   

7.
武三中 《探求》2011,(4):14-20
新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新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以密切联系广大职工群众,引导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中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广州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党建成为广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控制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作者认为经济政策学的创建,从科学发展的内因看,是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进入新层次的产物;从外因看,在西方是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是领导经济建设特别是经济改革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都有待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是关于如何运用经济杠杆的科学,是一门在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应用科学,是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核心和归宿。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中,可以吸收西方经济政策学的某些成果;同时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当前特别要研究改革及其所提出的经济政策问题。作者还就向西方经济政策理论吸收哪些基本原理和当前我们应着重研究哪些经济政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鲜而丰富的史料证明,列宁晚期经济思想的实质是在认真地“建立实事求是的经济关系”的科学方法指引下,探索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复杂、曲折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中,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体的历史命运就往往取决于这两个结合实现的速度与程度;由列宁亲自领导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实际上发生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改革运动,列宁晚期的经济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的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掌握了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艰巨的经济建设的任务。严酷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迫使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列宁力排众议,及时推出新经济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启动市场,从而打开了新局面。新经济政策赋予国家资本主义以重要地位,而租让制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列宁不失时机地把租让制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众多的反对意见,列宁反复地论证了租让制的必要性,权衡其利弊。他在谈到租让制会使国家遭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2):5-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思想或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是对不同国度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他们的思想或理论既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看,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改造东方小农的理论、关于消灭城乡差别(对立)的理论,关于东方农民不经受资本主义的苦难的初步构想等等都在后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如列宁的关于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理论、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在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怎样改造小农并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等等;斯大林个体农民改造的思想、集体农庄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关于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城市支援农村的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但由于俄国、中国都是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革命胜利时由于战争或帝国主义的掠夺无论国家和人民手中的财富都消耗殆尽,在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理论对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经济伦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烈呼唤着也正孕育、催生着新经济伦理的成长;而新经济伦理的出现和成长又必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充足的...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专政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虽未明确论述无产阶级国家的治理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巴黎公社和苏维埃俄国的政权实践所展开的理论探索,却具有重要的国家治理意义.这些可贵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它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治理的根本的政治逻辑,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新经济社会学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介绍 ,分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背景 ,并从网络、组织和文化角度描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苏联制定了科学计划,详细论述了科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新作用,规定了党组织领导科学工作的政策,并特别强调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广泛利用科学成果的问题.列宁制定的科学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不能在继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只要土地和资本这两大生产要素实现了国有,国家的作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必须发挥监督作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对所有制变为公有以后出现的经济规律进行分析.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有各种方式.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将意识同经济机制加以分开.关于经济机制问题,可以理解为包括计划、调节和组织等内容.达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经济计划居于首位.计划是通过一种全面监督来实现的.但计划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1968年实行经济改革而形成的匈牙利经济监督体制——"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呼唤新经济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和超宏观 4个层面上分析了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理论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文章认为 ,产品的微观经济特征的变化导致了市场规律的变化 ,不仅改变了竞争的特点 ,而且改变了企业生产与经营成本结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产品结构 ,而且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结构。宏观经济形成了一系列新规律需要认识。新经济对于全球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世界正在分化为新旧两种经济 ,正如当年的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分化一样。总之 ,新经济要求经济学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与美国经济增长的两类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评述了新经济的三种理论 ,即长期增长论、商业周期论和新增长源泉论 ,指出新经济的总体特点是以知识提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和以企业网络为载体。文章提出 9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繁荣 ,不能单纯从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来解释 ,而应揭示其两类原因。文章认为 ,在一国和全球基本经济矛盾的作用下 ,既要充分认识高科技的巨大效能和新经济的迹象 ,但又不宜过分神话美国经济 ;对新经济的理论和现实 ,都应抱有某种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 ,首先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对推动美国和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作用 ,但由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在新经济转型程度上存在差距 ,从而形成挑战。文章就新经济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挑战 ,亚太经合组织积极规划应对新经济挑战的合作进程及《数字APEC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战后以来,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高速增长”三个时期以后,从1971年开始转入以“低速稳定增长”为特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到来的基本标志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两位数下降为1971年的5.4%。日本经济出现转折的动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国内1970—1971年爆发的战后第6次经济危机,二是1971年8月美国宣布的“新经济政策”。尤其是后者,沉重地打击了作为日本立国之本的“出口第一主义”,进而构成了日本经济转折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