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子,浙江定海紫微人,晚清知名学者.其认为王阳明本人的学术思想卓然可立,但因为思想形式过于简略,思想态度过于自信,以至天资不足的后学流于空谈狂妄.因而不认同王阳明对朱熹的批评,斥责阳明后学的思想弊不胜言.黄式三为清代实学一脉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此可知该学派对王阳明思想的认识为阳明后学的流弊所蔽,未能认识到"敬"、"诚"是先秦儒家"礼"和"仁"的精神内核,而王阳明的"良知"说又是对"敬"、"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经典的诠释,朱熹与王阳明建构了具有不同理论视野的哲学体系.若单就知行关系而言,王阳明知行本体、知行合一说对朱熹知先行后、行重于知、知行并进的继承要大于批评;若关联本体论、工夫论而言,王阳明对朱熹知行观的批评则要大于继承.朱熹和王阳明知行观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透显理学与心学的理论宗旨和理论特色,深化对理学与心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尊崇资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尊崇孙中山先生是"振兴中华"后继者的应有情结,"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的共同理想;孙中山伟大的思想品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人,他们分别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二人都曾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孙中山晚年提出"以俄为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走俄国人的路.可见,俄国对两人的影响之深,同时也表明了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借鉴、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心学向来被认为具有鲜明的佛禅特色.不过,从"道体"的判断、"著相"的理解、"出家"的评论、"心性"的分析、"儒佛"的定位以及"排佛"策略的提出等角度考察,可见王阳明对佛教诸多教义的理解是失之片面的,王阳明对儒、佛关系的安排是"儒体佛用"的,王阳明应对佛教的策略是抑制、排斥的,而完成这些观念活动的根本依据是儒家的基本观念、基本价值.这一判断将有助于我们对王阳明心学中的佛教与儒学关系进行更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对儒学的融合主要是对先秦圣贤和宋明理学家的融合,王阳明对他们在心性论、境界论及工夫论等方面所含的哲理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传统民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思想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是他站在近代民主主义高度对其进行反思的结果.从民权思想立论的前提、民众和民权的内涵、民众在民权斗争中的地位、保障民权的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孙中山对传统民本论的科学扬弃这一特点.这种扬弃既丰富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本身,又缩短了民本思想同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巨大历史差距.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首的新一代共产党领导人 ,历史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孙中山情结 ,把自己看作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 ,并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和中国现代化的广角镜下 ,对孙中山做出了新的评价。这一评价 ,既继承了前人 ,又超越了前人 ,并揭示了第三代共产党领导人继承和发展孙中山事业的新的历史内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万物一体"说及其对当代美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心学历程分三个阶段,关节点分别是龙场悟道、平藩明道、天泉证道.这个过程与王阳明万物一体说的形成演变是一致的.龙场悟道时,王阳明将"物"作"事"解,心物关系上强调心对物的单向的涵盖.平藩明道,走向心物意义世界的双向建构,致良知也是一个合心理为一的过程.天泉证道前后,心物统一双向建构基础上的致良知,升华为万物一体的圣人之心,完成了多种统一.王阳明万物一体说启示当代美学,应当将本体论存在意义上的追问与价值问题分开,并且反思"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继承和发扬孟子心学为宗旨,通过对孟子心为道德本源说、良知说和心性天三者关系的改造,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合心、性、天于一心,,的心本体论思想和内容更为丰富的良知说,从而建立了一套回归主体直指本心的内容庞大的心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理论只有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 ,哲学也不应消极地跟在时代后面对时代进行解释 ,而应站在时代的前列去表现时代的理想、希望。那么 ,现时代哲学应是虚拟哲学。虚拟实在是哲学研究的理想实在 ;虚拟主体是哲学思考的理想主体 ;虚拟世界是哲学活动的理想世界 ;虚拟方法是哲学思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哲学有三种功能,即追问存在、锻造武器及升华境界,哲学教学应该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哲学含义、进行哲学训练、培养哲学精神,为今后成长提供某些启发和引导作用方面,为此,教师要多讲些哲学史,既符合学习规律,又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哲学老师应该更有道德、更有知识、更有智慧,一个好的哲学老师,除了搞好教学、科研外,还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多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来理解康德哲学的意义.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康德哲学为中西哲学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这即是对情感问题的研究.二、通过情感问题与自然、自由领域的关联,康德哲学向我们展示了,"纯粹理性"作为抽象化思维之结果,不能未经分析地用来解释中国哲学.三、通过对作为情感之基础共通感的阐发,康德哲学展示了面对生活世界的不同态度,从而,作为面向生活世界的西方哲学仍然显示出其根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的革命性。从实践基地的建构出发,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认识图式颠倒过来,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基础;从实际的生产活动出发,把虚幻的主体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还原;从哲学的革命出发,将单一的抽象主体转化为关系网络中的主体际,完成了马克思革命哲学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的革命逻辑,坚持马克思哲学精髓,就必须在保持革命精神的前提下,继续不断地深化革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如同哲学基础理论一样,应用哲学源远流长,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中就延绵着应用哲学传统,有它的萌芽期、生长发育期和全面兴起的繁荣时期。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虽然总体上是片面的,但从应用哲学视角看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历史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哲学、技术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我国当前深化应用哲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前提的视角,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实现思维方式的理论变革,从而使思存关系问题深化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批判之中,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关怀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17.
哲学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曾被称为哲学的那门学科的一位后继者欧洲文化传统中一些最卓越的心智为种种哲学问题绞尽心力已有2500年之久了。若有人问起:历经这25个世纪,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确立了哪些理论(比照自然科学中充分确证的理论)?发现了哪些法则(比照物理学法则和化学法则)?换个问法:他在哪儿能够找到已知为真的哲学命题的总集?面对这些问题,想必无人应声。因为不存在什么哲学知识的体系,不存在确立的哲学理论或法则,也不存在像动力学手册、生化学手册那样的哲学手册。当然,有些当代哲学家确信,真理和可信的理论曾长久地躲过了前辈哲学家的追踪,而自己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研究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语言学的独立及其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的语言研究,哲学的语言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是哲学、语言掌、语言哲学研究的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但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就必须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平等对话.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价值和思维方法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完全能够实现二者的平等对话,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科学吗--兼论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不是科学,把哲学科学化或实证化、实用化实际上是用科学来消解哲学,而哲学作为人类自觉的理性是不可能"终结"的.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是人类追问意义世界的思想,是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心信念或信仰,是真正的精神支柱.科学不可能取代哲学正如哲学不可能取代科学一样.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理性的艳丽花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