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念母亲     
母亲活了整整88岁,现在她老人家去世已三年了。 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七十多年,沉默寡言的父亲不爱管事,家中里里外外全凭母亲一人操劳。农村合作化时期,家里粮食不够吃,年年都靠母亲去向队里借。她人缘好,说话别人爱听,所以每次都不空手而归。母亲十分勤劳,白天干地里的活,晚上赶家里的营生,成年累月为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7,(3)
母亲永远闭上那双慈祥的眼睛,是在她享年87岁时。临终前,老人家眼含热泪,用地地道道的绍兴话断断续续地对我说:“玲儿,勿可忘记我!”“妈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永远!”我向她承诺。  相似文献   

3.
短信传真情     
60岁的母亲住在乡下,我说给她买部手机,可她坚决反对,总是说乡下老妈子,带着这玩意儿,还不得让人笑掉大牙,我反复劝说也没用。每次往家里打电话,家里的固定电话老是线路出问题,于是不得不往兄弟姐妹家全打一遍来询问母亲的近况,这没少用了话费不说,而且又听不到母亲的声音。为此,我就决定非得给她老人家买部手机不可,以便相互之间报个平安。  相似文献   

4.
隋晓方  红树 《新天地》2012,(10):38-39
一1961年,我10个月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爱极了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就精神失常了。5岁时,母亲精神状态好转了,我才从幼儿园阿姨身边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母亲,她叫郑启梅。母亲是个工作狂,那时,母亲在大连市妇联做宣传工作,没日没夜地下乡,很少管我和大我3岁  相似文献   

5.
刘明 《老友》2021,(2):50-50
我的母亲90多岁,由我兄弟四人轮流供养,一年之中,每人供养三个月。我离母亲较远,以前都是请人照顾她。去年因为请不到人了,我只好自己回去服侍她老人家。春节一过,我和老伴回到了老家。老伴不是我的原配,她和我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也没见过母亲,我私下里想,这次她会怎样对待母亲呢?  相似文献   

6.
爱心降血压     
第一次带妻子回家见母亲,妻子的心里惴惴不安。因为她耳闻我母亲是个“厉害的角色”。多年的操劳使母亲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着急生气,血压就“噌噌”地往上窜,降压药大把大把地吃,一天也不敢耽搁,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为母亲诊治的医生说她老人家是顽固性高血压。我对妻子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母亲脾气不好,又有病,有言语不妥之处,我们多担待就是,她唠叨她的,我们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妻子提着精挑细选的礼品紧张兮兮地随我到了家,一口一个“妈”地叫,直喊得母亲心花怒放,嘴都合不上了。我正暗…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8.
打电话     
我的母亲算不上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身体有些胖,皮肤也比较黑,喜欢露出牙齿大声地笑。可是我曾不止一次地偷偷为她做传。有一次,母亲出差在外,打电话回来要我接。我知道不过是嘘寒问暖之类,加上我从来就讨厌接电话,就不想去接。弟弟不满地在旁边说我:“妈打电话来你都不接,你以为你是谁啊?”可是我真的很烦。我不想听那些话,母亲都不知对我说过多少遍了:偏头痛有没有复发,还失眠不,早上背了英语没有,路上注意安全……被弟弟抢白了几句,我只好抢过电话,果然母亲又在那边絮絮念叨开了。我木然地听着,一边“嗯,嗯,嗯”,后来我真的是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花园     
母亲在59岁的时候进了城,住进了父亲在退休5年后才买的集资房里,过起了城里人的日子。可是这种在许多人眼里方便舒心的生活方式,却久久不能得到母亲的认同。进了城的母亲总也忘不了村里的老宅和她亲手栽种的花和树。她经常说:“坐便不得劲还费水,地板砖不停地擦还脏,煤气灶熬米汤不香还费钱,阳台晾衣服干得慢还挡住光线,防盗门一关亲情友情就全关在门外了。而最最主要的,是城里不好养花,无法种树,怎么也比不了我那村里的大院子。”每逢此时,我总是笑着说:“妈,没花可以养花,没树可以种树嘛!”于是,母亲便开心地点头。母亲爱种花,爱栽树。她…  相似文献   

10.
陈甬沪 《社区》2014,(8):19-19
马是母亲的生肖,她老人家若还健在,已是84岁。每每看到马,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们讲述马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理念,其中“马马虎虎”的典故以及所引发的处世为人理念,也一直影响着我,以致宠辱不惊,演绎出的“尺寸之论”,也为一干文友所乐道。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带妻子回家见我的母亲时,妻子的心里惴惴不安,因为她听说我母亲是个厉害的婆婆。多年的操劳使母亲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着急生气,血压就往上蹿。降压药没少吃,而且一天也不敢停,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为母亲诊治的医生说她老人家是"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桂萎香存     
易呈学 《老友》2015,(4):19
1925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母亲董桂香出生在武宁县箬溪镇港畔村的一个小山沟里。外公喜得长女,情不自禁地说:“好!好!好!先花后果,这是人生之得。就取名桂香吧!”母亲的名字随着岁月的流逝,飘香了90个年头。2014年农历闰九月初三晚上9点18分,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跪在母亲的床前,望着她老人家的遗容,双眼还没有闭上。我懂得母亲的心思,因为她的小女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     
田杰  赵键 《山西老年》2014,(9):27-27
母亲今年80岁了,亲人们筹划着如何为她庆祝。但在我心里,作为儿子,总有一种深情想用文字写一写妈妈,为她老人家献上一份特殊的寿礼。1933年,我们的母亲刘青出生在洪洞县广胜寺镇西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共六人,她排行老五。六个孩子被外祖母含辛茹苦地拉扯长大。1949年冬因家境贫寒,天资聪慧且异常懂事的母亲,为减轻家庭负担,她只读到小学,就含泪辍学了。当时的教导主任李国强老师,举荐母亲到县文化馆担任文化收音员,每天早晚记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为各单位出黑板报提供资料;后来母亲又到县剧团担任文化教员,为许多老艺人和学徒扫盲,由于她对学生耐心,教学方法灵活,所以收效很大,被评为专署模范教师。  相似文献   

14.
“也许在常人眼里,我只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公安局长,但是我首先是一个女人,在我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涌动着几乎所有女人都有的那种亲情和母爱,只是我无法把它给自己的家人!”这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生前的肺腑之言。任长霞走了,带着她未酬的事业,带着她对父母的眷恋……在任长霞远去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她的母亲蒋秀兰老人,听一听———长霞这孩子呀,从小就爱动,脾气又倔。小时候犯了错误,她爸打她,她从来是不跑也不哭,六七岁时就爱舞刀弄棒,跟着别人学武术,为受欺负的小朋友打抱不平,一点也不像个温柔的小妮…  相似文献   

15.
瞿颖:或许是巧合,我和母亲先后在同一所学校——湖南省艺术学校上学,时间上相差了整整30年。当时她老人家学新疆舞,毕业后分到部队文工团,因为舞蹈演员艺术青春期短,后来就转业到医院一直从事工会干事的工作。 妈妈的艺术细胞在无形中也遗传给了我。她很支持我选择这一行,在读艺校时,家里生活挺困难,仍省吃俭用为我寄零花钱。 我走出家门比较早,15岁以后就一直往校以至到北京发展,现在  相似文献   

16.
我和姐姐几乎是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她只比我早半个小时。父亲惊喜地叫着,是双胞胎呢,一对女儿,真好!而母亲喜悦的泪水还没有落尽,医生就告诉她,大女儿有点毛病,她的双腿不是一样长,左腿有一点变形。母亲便责怪自己怀孕时吃了太多的药。那时她身体不好,总是打针输液,结果,姐姐的左腿有一点点残疾。这让父母感觉到愧欠于她,于是,从出生开始她获得的爱就比我多。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18.
所谓“树大分杈,儿大分家”。有了自己的营垒,精力便全部倾注于小家庭;虽然和母亲同城而居,相隔不远,却很少回家看望母亲。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相似文献   

19.
物有新陈代谢,人有生生死死。这原本是尽人皆知的自然规律,可有谁相信我这个曾经读过自然辩证法》的人,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也会死!当父以九秩、母以87岁的高龄相继驾鹤西去时,留给我的却是绵绵无期的悲哀,刻骨铭心的思念,不能自拔的痴想。母亲辞世至今已经10年,但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泯灭我对她的缅想。每当亲人们诉说她老人家生前往事时,我仍不能自禁地眼眶发热、喉咙哽咽,半个多世纪凝结的母子深情,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悠悠思念之中。一母亲是1908年11月生人,15岁时与20岁的父亲成婚,以后生育我们姐弟4人。父亲读过私塾,上过旧制学…  相似文献   

20.
从小,我一直不喜欢母亲,与父亲倒很亲近。我和父亲说草讲鱼、谈古论今,母亲在一旁时,总想插几句话,问些问题,我总是不耐烦地用三言两语打发了她。后来渐渐的,她也就不再问了,只是默默地听。此时,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报复后的快感,我认为这怪不得别人,母亲完全是咎由自取,谁叫她这副怪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