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世纪初期,日本利用"间岛"问题向清政府施压,企图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在对日交涉的过程中,吴禄贞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出发,深入延吉地区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有利于我国的第一手资料,随即又赴任延吉边务公署,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开发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吴禄贞为发展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等事业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光绪朝伊始,清廷废除封禁,实行移民实边政策。于是朝鲜移民趁机大量涌入图们江以北地区,终于导致了中朝边务争端。它本属中朝双边关系,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得到客观公正的解决。但是乙酉、丁亥勘界谈判的破裂,使这一问题成为“悬案”,并为近代中朝政治关系埋下隐患。两国间围绕着越垦朝鲜移民的法律地位及界务悬案,时常发生摩擦,以至发生武装冲突。日本剥夺朝鲜外交权后,便迫不急待地利用这一“悬案”,同中国讨价还价,使问题更趋复杂化。长达近20年的中朝边务交涉,最终在中日之间得到解决。这是历史的悲剧,而且中国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清末及民国时期西藏上层亲英分子进行的"独立"活动是英国的殖民侵略、清政府简单粗暴的治藏方式和中国政局长期动荡共同作用的结果。西藏"独立"活动不仅直接导致了"麦克马洪线"的出台,也导致西藏在对英国乃至后来新独立的印度的领土交涉中失败,更对中国中央政府与英国和印度的交涉造成了显见的束缚和羁绊,使中央政府的交涉无法取得积极效果,中印边界东段争端最终成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4.
1883年初法国撕毁《李宝协议》,扩大对越侵略,使中法越南交涉转入新阶段。面临危机,驻法公使曾纪泽积极主张"备战通商",加强中越协作,以有效地阻遏法国侵略势头,表现了新的策略思想,却遭到主张妥协避战的李鸿章的反对,致使清政府游移于两种政策之间,失去先机,付出了昂贵的政治代价。  相似文献   

5.
吴禄贞是清末从爱国转向民主革命的一个军官典型,孙中山先生称他“代有伟人”、“盖世之杰”①.史学界对吴禄贞献身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有过不少研究,但,对他筹边吉林的艰辛经历,涉及较少,甚至某些史实,尚有待考究.本文拟就吴禄贞在吉林延吉边务交涉中的历史作用,作些整理,试为讨论.  相似文献   

6.
徐世昌与清末东北军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昌主持东北军事事宜两年间,采取了组建新式编制军队、建立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边务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对三省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凡所举措,虽然推动了东北近代军事和教育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日俄的侵略,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东北地区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1910年至1911年东北爆发流行性鼠疫期间,为防止日本侵略者借防疫之名侵占我国的主权,扩大侵略范围,身为奉天交涉使的韩国钧审时度势,据理力争,使其侵略阴谋难以得逞,尽可能地维护了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8.
日俄战争结束后,与日本的交涉事务成为清政府善后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此役的主战场暨争夺目标之一,奉天也是清政府处理战争善后工作的地方行政单元。身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赵尔巽,同时也是该项工作的参与者与地方主持人:在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之余,还要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与日本驻奉天军政当局展开交涉。这些外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利益。重新梳理交涉的来龙去脉,既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对中国东北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觊觎与侵略,又可以深刻感受到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以及在处理这些事务过程中的艰难抉择与种种无奈。  相似文献   

9.
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东北是中外交涉的一个矛盾焦点地区。在诸多交涉中,铁路交涉是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东北对外交涉的全过程。近代以来,铁路开发、铁路借款是殖民主义者惯用的一种侵略方式。因此,俄、日把修筑和控制中国东北铁路,作为扩张势力和控制这一地区各项政策的首选。当殖民主义者把铁路开发作为殖民统治最有效途径后,铁路开发的殖民色彩就超出了它自身的经济开发价值。近代东北既急需铁路来促进经济、国防建设,又要拒绝外国通过铁路来扩张势力。因此,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在江桥抗战前后,马占山先后就修缮江桥问题、和平接受政权问题、假降日问题,与日本展开了复杂的外交交涉。马占山的对日交涉为黑龙江省守军赢得了物资和时间,维护了国家主权,有力的抵制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相似文献   

11.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沙俄趁机派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01年1月,清政府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与俄进行交收东三省的谈判。谈判从1月4日开始,到4月6日告一段落,历时三个月,共分三个阶段。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杨儒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沙俄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机智勇敢的斗争,使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为中国收回东三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与防御倭寇、海盗侵扰密不可分。明初洪武时期,山东是遭受倭寇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明太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但以失败告终;二是厉行“海禁”政策,虽对防御倭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更是深远;三是加强海防建设,包括建设水军、设置沿海卫所、建立海防工事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明太祖励精图治,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部署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卫所为中心、水陆配合的海防体系。但是,透析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已呈现出日趋消极保守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商务谈判成功的评价标准如何确定,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一些分歧。谈判标准的塑造对谈判实践活动起着科学的指导作用,对谈判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促进作用。评价商务谈判成功的标准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谈判效率的高低;谈判后参与各方关系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荫桓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议和谈判中,张荫桓积极参与议和方针的策划,并被选派为议和大臣到日本谈判,日本方面以中国议和使臣“全权不足”为由拒绝谈判,文章从中日两方面剖析张荫桓赴日谈判被拒的原因。回国后,张荫桓继续协助李鸿章对日议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务谈判口译语用失误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的对外贸易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日益频繁。作为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手段 --商务谈判 ,其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也就不言而喻了。要想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除了研究谈判策略等内容之外 ,尤其要研究口译中存在的问题。口译是一种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商务谈判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征,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员在参与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都会体现其本国文化的特点。国际商务谈判在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五个维度上存在文化差异。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在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期实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利共赢、合作高效的国际商务谈判。  相似文献   

17.
多哈回合集团化谈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出现了以谈判集团为载体的谈判模式。这一谈判模式一方面以集团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为基础,减小了谈判成本,提高了谈判效益,推动了多边贸易体制谈判的民主化、透明度;但另一方面,集团的产生也使得谈判中的利益协调更趋复杂,达成最终协议的难度增大,多哈回合谈判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国外意义协商研究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在电子商务中辅助用户进行谈判的智能Agent谈判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贝叶斯学习方法,使得Agent在谈判过程中能更好地调整谈判策略,提高谈判效率.  相似文献   

20.
解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将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博弈过程进行分解,分析了各国的博弈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各自的有效性。论文运用拼盘的方法将气候谈判的复杂博弈分解为一系列简单博弈的叠加,分析其博弈特点;论文还运用推迟谈判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的双头垄断交易模型来解释哥本哈根会议失败的原因。论文最后勾勒出气候谈判博弈的未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