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长期与自然环境疏远、隔阂、背离,产生了"自然缺失症"。其危害是自然教育本身越发式微,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受到损害,道德情操陶冶弱化,思维素养提升阻滞。其原因在于消费主义的过度膨胀、生存竞争的极度加剧、生命安全的巨大挑战、非理性自然教育观的严重干扰。这需要变革教育观念,构建学校自然教育的有效机制,扭转家庭教育颓势,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使学校与家庭及社区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虽然孤僻症儿童家长的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仍然有许多家长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接触,而另一些家长把教育矫治孤僻症儿童的责任全部交给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综上所述,孤僻症儿童的干预模式和家长的参与力度都是不够的,所以,研究者用游戏融入来帮助孤僻症儿童家长积极地参加到孤僻症儿童的干预中,这样游戏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意义。方法:婴儿出生后会在户口所在地社区建档进行后期儿童保健,在父母同意且知情的情况下,选取社区内的3个月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分为A、B组,每组各100例,B组给予社区内基础儿童保健管理,给予A组婴儿进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干预9个月后对比两组婴儿发育情况和身体营养情况。结果:A组婴儿的发育情况好于B组,且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相较B组低,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婴幼儿进行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智商的发育,并且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社区可以积极推广早期发展干预的儿童保健项目。  相似文献   

4.
空间更新如何更深入民心更可持续?本文结合上海社区花园的实践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都市区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以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作为社区花园营造的案例,从空间布局、建设过程、后续维护等方面,介绍社区花园如何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绿地属性的前提下,以深入的社区参与丰富了城市绿地的内涵与外延,以更乡土更丰富的生境营造更新了人与自然的连接,以日臻完善的方式实现了社区民众对美好家园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目前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些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家庭、社会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照顾的弱化,社区作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视角,探索基于现实的留守儿童状况改善和问题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市民农园是指农民提供耕地并帮助种植管理,由城市市民出资认购,为市民提供休闲、农作体验、学习、度假等活动的私人农园,是休闲农业发展至今的最高阶段产物,体现了由标准化大众服务转向针对个体服务的消费模式的转变[1],验证了杜马哲迪尔《面向休闲社会》[2]中提及的休闲向着崇尚"个人发展"这一最高阶段发展的观点。由于我国市民农园还处于雏形阶段,相应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即站在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视角,对休闲农业园的发展历程做一次梳理,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市民农园的运行模式及建设要素,探索更注重使用者体验性与自我实现的市民农园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属于一种儿童期即可诊断的广泛性发育障碍。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对该症开始有临床诊断与治疗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开始临床诊断该疾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就有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服务与福利。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相继出现了针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服务机构(如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早期干预)和针对其家长服务的社会团体(如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直接导致了其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基本生活、人身安全、心理、道德等方面呈现或潜伏着一些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教育功能弱化、隔代教育代沟明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意识模糊,以及留守家庭教育文化氛围缺失等。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儿童社区照顾中心坚持互助合作的理念,采用"党政领导、机构培育、自组织运作、社会支持、社区参与"的运作模式,在人员队伍、经费结构、服务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服务方向上以需求为本、组织管理上建章立制、参与主体上多方协同、服务对象上分类细化、服务内容上综合支持等多项具有参考意义的服务工作策略。城中村儿童社区照顾服务从社区层面缓解了家庭照顾压力,满足了儿童基础性照顾需求,有助于儿童综合成长,促进社区照顾中心运营及其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值得在同类城中村社区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认知症患者持续增加,照护认知症老人已然成为我国老年群体的最大公共健康问题。社区教育对于提高照护质量、减轻认知症老年人家庭照护负担、构建认知症友好社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江苏常州地区认知症照护试点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认知症照护现状,探索社区教育介入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路径,为提高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郭菂  石一杉  王正 《城市观察》2023,(3):94-109+162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以及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文章基于詹姆斯·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从“供”与“需”的角度研究儿童与社区街道环境之间的感知—行为—交互关系,分析区域内儿童街道感知和儿童认知与行为特征,尝试发现社区街道为儿童提供的积极可供性以及儿童需求与各环境要素可供性表现之间的差异,挖掘街道空间在激发与使用者(儿童)互动方面的潜在价值,为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社区街道精细化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虎门镇新湾社区有1700多户家庭从事海上作业,由于家长们长时间出海捕鱼,与子女缺乏沟通,。导致对子女的关怀和家庭功能缺失,引发了青少年孤独、敏感、逃学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为填补教育的不足,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渔区留守儿童、青少年军营成长之旅”,通过“勋章激励机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升安全感。  相似文献   

13.
蓝宇蕴  谢丽娴 《城市观察》2021,72(2):146-156
本研究就社区干预视角下的传染病防控,展开比较系统的探讨.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社会治理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单元,并因此而成为传染病防控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伴随现代卫生理念和健康服务方式的转型,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与身心保健需求凸显,给社区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防控提出新要求.社区干预传染病防控,其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疗机构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社区体制机制的创新.转变长期以来重治病、轻预防的价值观念、建构顶层和基层相结合的组织与制度系统、培育传染病防控的多方合作机制、强化公共卫生的社区投入,是实现合理社区干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比例持续增加,云南省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虽然这些流动儿童在城市的生活与学习一直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昆明市城中村大拆迁的背景下,居住在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社区的流动儿童遭遇的意外事故明显增多,而且由拆迁导致的频繁换校给儿童带来的学习困难甚至辍学等问题凸显.此外,城中村社区治安状况不佳,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社区儿童被拐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体育游戏是一种锻炼和娱乐,能创立一个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让儿童全面发展。将体育游戏融入儿童友好型社区虽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但也能让社区更具有活力,儿童的参与更为积极,有助于营造社区的幸福感及社区建设。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同时满足儿童的体育锻炼和娱乐的需求以及安全问题。此外,游戏中的亲子交流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是人们为了促进年幼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而设置的广泛的活动安排。它针对不同儿童的问题和家庭的实际需要、儿童与家庭的互动关系等方面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估;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干预内容,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并在早期干预有了初步进展时,继续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以巩固和促进干预的成果。它既包含了针对高危儿童的预防性干预,也包含了针对问题儿童的治疗性干预。因此,早期干预成为当今健康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心的课题和研究对象。一、早期干预的主要理论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调查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获得干预方法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咨询机构的老师;家长熟悉的干预方法包括行为治疗法、感统训练法、药物治疗法、游戏疗法等:家长认为有效的干预方法是行为治疗法与感统训练法,认为无效的干预方法为药物治疗法与功能分析法。建议家长在选择干预方法时综合考虑家庭环境、儿童的特点、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干预方法的使用要立足于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感受,服务于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注意干预的生态效度以及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8,(4):13-13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全国农村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8%左右,亲情缺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相关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打工5年以上。父母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是留守儿童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的缺失。有关部门反映,  相似文献   

19.
李丽平 《现代妇女》2014,(10):238-238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中国梦思想的缺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构建或重塑社区文化必须以中国梦的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下称广州福利院)近年推动社工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服务,引入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服务,同时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开展寄养儿童成长辅导服务项目,促进寄养儿童德、能、勤、智全面发展. 家庭寄养概况 家庭寄养是指福利院将其监护的孤残儿童放到家庭中,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使儿童能够在温暖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广州福利院家庭寄养主要包括自然家庭寄养和类家庭寄养两种模式.其中,自然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福利院监护的孤残儿童委托在社区家庭中养育的模式;类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福利院提供住房及基本生活设施,由福利院招募的寄养家长和监护的孤残儿童组成家庭进行养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