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个分布地域广泛、种类繁多的艺术门类。位于山东西南鄄城的红船口并非特别知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但红船口木版年画中出现了一个极具特色的种类——"书(音同福)本子",使红船口木版年画在民间木版年画的世界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已经蜕变为艺术品的民间木版年画中承载了古老而深沉的文化观念,它作为一种对自然崇拜的物化形式,蕴含了当时社会的民间文化观念、道德观念及民间审美观念。希望有更多的专家级的研究者关注研究类似红船口木版年画这样的民间年画艺术,让拥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并承载着厚重民间历史文化的民间木版年画继续流传,使这一文化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年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朝逐步形成,兴盛于明清,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独具鲜明的艺术特色。探索木版年画,类比西方艺术,系统发掘年画内在美学价值。年画具有鲜明的民俗风情,重在达意,表现性极强,非再现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而是表现内在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创类主题展蓬勃发展,并逐渐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活动之中。而针对多数展览漠视产品背后的内在驱动和文脉传承、忽略文献的多元化和特殊性、展品陈列过于直白和简单等问题,本课题立足于文创类主题展设计的“互文性呈现”的角度,对主题展的发展态趋势即三个“转变”特征加以系统解读,并以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创展为实例,提出展品与非展品文本相互作用、不同主体间进行对话、不同文化语境互文的“互文性”设计策略,通过可读的文献确定性来规避历史局限性和文化模糊性,不仅充实和立体化当代艺术展览的架构,建构新的规划与观察视角,也能揭示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及其探索创新的生成轨迹和内在动力,进一步保护、传承和传播中国工艺美术。  相似文献   

4.
民间工艺与民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工艺属于民间文化一向无争议,尤其民间剪纸、民间绘画(包括木版年画)、民间雕塑之类,形式上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民间工艺就更是如此。然而,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从工艺之外的因素看待民间工艺与民间文化的关系,而从工艺本身考察此种意义的则很少。这和民俗学早期只重视仪式的和心理的因素,不重视生产的和技能的因素有关。自从[英]班妮女士较狭隘的民俗观被突破,民间文化视野大大开阔以来(在中国,可以大体上从“民间文学研究会”更名为“民间文艺家协会”算起),生产技能等操作性活动的文化意义也渐渐被纳入民俗文化的考察范围。这无疑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域文化较为丰富,晋南木板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长期传承和发展中,深刻揭示了晋南地区人民的地域风俗和社会生活。本文通过对晋南木板年画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分析,可以寻根溯源找到传统文化根源,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美感和意蕴,实现晋南木板年画传统艺术的弘扬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民间木版年画由于各种原因流传到海外,为西方国家的公私收藏机构和爱好者收藏,并被作了初步的研究.至20世纪初,一些国家的文化学者亦曾多次来到中国,在各地对木版年画的状况进行调查,对木版年画作收集,并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整理、展示、出版,使国外的汉学家及爱好者对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所了解,一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年粑这门"舌尖上的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春节食品的典型代表。年粑有着传统的生产工艺,古老而久远,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元素,也是江西人民历史、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从中可窥视到江西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习惯。本文从造型、材料、雕刻工艺等方面对江西年粑的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探寻其背后蕴藏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萎靡不振的晚清社会,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以其对现实生活的贴近和对社会的关注,担负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现实主义艺术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因为现实主义获得更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萎靡不振的晚清社会,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以其对现实生活的贴近和对社会的关注,担负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现实主义艺术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因为现实主义获得更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6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捐赠仪式,接受由日本日中民间艺术协会会长木通田直人和日本中国年画收藏家浅见氵凡先生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无偿捐赠的他们收藏的中国年画古版、影像资料和中国著名年画产地朱仙镇、杨柳青、花坞、凤翔、绵竹、武强、杨家埠等年画作品1000余幅。木通田直人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研究和宣传,在日本出版有《中国传统年画的世界》、《中国年画》等著作以宣传中国民族民间木版年画,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年画研究专家;浅见氵凡先生是日本著名数学教师、旅行家、收藏家,特别钟情于中国民…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俗玩具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艺术形式,记载着我国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域的生活和艺术历史,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形式古朴的民俗玩具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它们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基于此,本文立足传统民俗玩具于当今时代的创新发展问题,挖掘其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意义流变,试图唤起人们对民俗玩具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促进其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俗玩具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艺术形式,记载着我国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域的生活和艺术历史,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然而,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形式古朴的民俗玩具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它们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基于此,本文立足传统民俗玩具于当今时代的创新发展问题,挖掘其社会文化内涵及其意义流变,试图唤起人们对民俗玩具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促进其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闽南音乐属于闽南地区的珍贵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内容,主要将闽南方言作为主要的文化基础,属于闽南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的重要艺术成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可以展现出闽南地区当地人民群众的思维与想法。现如今的文化生态环境状态下,闽南民俗音乐逐渐呈现出失传、消退等不良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继承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做好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将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闽南民俗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俗称“逗会”的乳山大秧歌,是长期流行于胶东乳山市乡村地区的一种年节民俗舞蹈形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当代转型,它在表演形式、主体构成、动力机制、组织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1世纪初兴起的非遗保护运动更促使其由地方传统向国家公共文化转化。围绕着乳山大秧歌,村落民俗精英与地方文化精英之间发生了复杂多元的文化互动,而这一民间传统也在民俗重构与文化自洽中,成为乡村社会基层权力系统运作的重要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历史与文明的产物和象征。民勤元宵灯山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民俗,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可称为我国传统民俗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彭曲 《民族论坛》2012,(16):98-101
作为民族传统艺术形态的土家族民间舞,处身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生态的衰落与蜕变形的生发,便构成土家族民间舞艺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7.
从本雅明的艺术复制理论出发,对中国年画做出一番梳理和认知.究其本质,机械复制的出现与艺术世界的"韵味"消逝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牵连.社会文化心理氛围的变异,导致年画艺术在现代的困境,说明了复制的非决定性因素.因此,人们把一切艺术中美学意蕴失落的现象仅仅指向技术发达时,有失公允,甚至是对社会进步的自我否定.技术可以使艺术更加精致,复制同样可以使艺术更加完美,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自身.因为无论技术怎样发达,记忆都是最重要的.有了记忆,艺术才充满底蕴和生气,才能让人回溯和瞻望.  相似文献   

18.
元代草原丝绸之路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为发达通畅,经过的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民俗独特丰富,游牧文化的都邑也随着从"蒙古国"至"元帝国"的转换而在兴起。上都既是流动的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静止点,又是农牧文化集中交融之处,它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王朝中最具独特性的都邑范式,昭示了它所具有的纪念碑性的城市建筑群的意义。文人在对以上都为代表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织而成的新型都邑文化的图解中,渐变式地交融、接受草原游牧文明。解读隐含在上都诗作背后的文人心态,可以进一步考察丝绸之路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汉文化对于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真实理解,并由此谛视元人的历史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 ,在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中作为传统经堂教育的拓展———女学的兴起与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清真寺女学的历史 ,特别是在城市文化镜像中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女学生长的背景 ,认为这是一场浸染着浓厚救亡意识和洋溢着发展理念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从1213年起实际控制天津地区达154年之久。这就使天津城市文化在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蒙古族的极大影响,并融汇了众多蒙古族文化的成分。本文以蒙古族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关系为切入点,从漕运、储粮、屯田、商业、民俗等方面来阐述天津城市文化中的蒙古族因素,揭示蒙古族文化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