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与民主:理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培军 《理论界》2009,(4):42-43
尽管目前作为国家体制的民主是代议民主,但针对实践中的具体政治和社会问题是不排斥直接民主形式的,而且直接民主是大量存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这足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对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参与民主的理论加以总结,阐明在现代政治条件下个人权益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民主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伊斯兰经济学伊斯兰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信仰伊斯兰教的那部分人的经济问题。与西方政治经济学一样,它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但与西方政治经济学不同的是,它研究的不是一般的社会化的个人,而是具有伊斯兰信仰的社会性的个体。伊斯兰经济学家们反复强调:伊斯兰并不是西方人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宗教,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秩序,一种信条,一种行为规则,一套价值观念和原则,它覆盖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试图在人类身上发展一种新的道德个性、一种完整的社会存在、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他们主张把人类生活建筑在独特而又自信的伊斯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唐健 《东南学术》2024,(2):21-32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需要合适的政治信仰来支撑。在区分三类不同信仰认知的基础上,达尔认为在像美国这样的多元民主国家,公民虽以个人利益为信仰,但同时也具有利他的本性,然而个人利益的过于强调损害了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公民教育倡导合理的利己主义以提高公民与精英的品德修养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西方民主权利与功利价值观的冲突是导致西方民主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传来的民主观念在近现代中国变成了所谓"民智问题",迄今为止,"民智问题"成为中国政治思想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一种政治观念.它是西方民主观念在适应中国现实需要过程中的一种变异,是西方民主政治理念同中国社会落后历史积淀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与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因而这种论调既不符合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中国活生生的政治现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因此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思想障碍.扫除这一障碍,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6.
政治多元主义思潮或称政治多元主义,是近年来在西方社会颇有市场的一种政治观念。它指的是一种社会政治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权力在处于不断变化的冲突、竞争和合作模式中的各种集团之间得到了广泛的分配。”①西方政治学家和政治家把这种模式视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未来可以寄希望的模式。不少人还把它视为领导民主新潮流的模式。 政治多元主义是现代西方代议民主制度矛盾冲突的产物。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各国的经济在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从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文章认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4-2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理论基石,是欧洲政治联合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一方面,为维护不受外来干预的自由权利,在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一种经济特权并威胁个人自由时,欧洲人认为超国家的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建立,是人类理性之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为建立维护自由权利的外在保障,欧共体虽按照西方近代民主传统设计其政治结构,但要求欧洲政治共同体以自身权利进行建设的呼声,使民主赤字问题凸现,成为当今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瓶颈。解决民主赤字,事实上需要从欧洲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关系角度,回答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秦勒认为,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关于包容的价值体系.因此它所主张的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建立具有强势内聚力的政治认同,没有这种内聚力便没有包容.但与此相矛盾的是,以强势内聚力为基础的政治认同内生着排斥的诱因,并在政治实践中导致社会排斥的真实发生.在当代民主理论和政治实践中,这种内生于民主理念的社会排斥对包容价值观构成威胁,造成民主理论的解释困境和对现实认同的破坏.程序性自由主义抽象掉历史文化的参照点和关于良善生活的理念,着眼于个体自由、个人权利和合法程序,不仅未能使民主理论走出反而使其更深地陷入困境.在泰勒看来,走出困境的关键路径在公共领域,即通过人们在其中的平等交流和协商不断建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论民主及其限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主(Democracy)是作为一种有别于君主独裁(Monarchy)和贵族寡头统治(oligarchy)而存在的政治方式.对于民主的现代追随者来说,民主是为了防止专制而设置的一种制度,然而,历史上却不乏这样的先例:民主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政治专制或社会专制.透过这样的历史“断面”,我们不难发现,民主之所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就在于它被发挥到极端而超出了应有的限度.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是在西方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现代政治思想,但它被赋予"终极理性"的意义,作为普世共同接受的价值、信仰和体制,从而被神话化了.社会神话的存在形态决定了社会神话的功能和影响力,自由主义民主神话的存在形态分别是概念的意识形态化、思维方式的模式化.以及由于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而产生的实体崇拜.认识自由主义民主神话化的内涵和存在形态,使自由主义民主去神话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与春秋列国世卿政治的差异张庆服雅典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上国家政治形态演进中的特例。但史学界存在着一种观点,即人类社会早期国家普遍存在着民主政治,并以中国为例,认为春秋时期的世卿政治就是中国古代的民主政治,春秋时期是中国古典民主政治的全盛...  相似文献   

13.
宪政问题     
宪政是植根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理念、制度和政治实践,尽管在历史传统、社会矛盾和权力结构各异的不同西方国家,人们对宪政的理解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不能回避宪政问题,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相似文献   

14.
章旭清 《天府新论》2006,(5):147-150
19世纪后期20世纪上半叶的东、西方现代戏剧,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锁定在人类社会所普遍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上。虽然同样是关注人类社会的现代性困惑,中、西方现代戏剧各自的“现代性”呈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文化品格。中国现代戏剧履行着“启蒙救亡”的社会职责,而西方现代戏剧则实践  相似文献   

15.
政治排斥问题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没有公平获取政治资源,履行政治义务和享受政治权利的状态。政治排斥是与民主精神不相容的,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合,会阻碍政治发展的进程,并增大政治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马德普 《天津社会科学》2024,(3):86-94+104+175
什么是现代国家?这是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西方主流的现代国家概念主要包含“民族国家”和“宪政民主”这两个要素,但是,“民族国家”概念即使在西方也存在理解上的混乱,在实际运用中面临无法适用于多民族国家的困境。宪政民主虽促进了西方的现代化,但在理论上存在诸多偏颇和误区,在实践中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灾难。现代国家的适当定义应该是,与传统国家相比,国家的公共性更强,公民拥有政治参与权,国家机构的制度化和政治权威的合理化程度更高,并有较强能力促进稳定和发展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政府治理压倒人民主权、“人民的代表”压倒人民是西方现代民主制的结构性缺陷,阿甘本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深入探析了这一缺陷的根源。首先,阿甘本指出西方民主制对“人民”概念的虚构以对少数个体的排斥作为前提条件;其次,阿甘本认为现代西方民主制复刻了西方形而上学的“神圣经世”结构,这导致符号性的“人民主权”被资产阶级政府的治理实践所代表和僭越;最后,阿甘本指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主权被自由市场秩序所塑造并服务于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事实。阿甘本的批判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阶级性的论题,凸显了治理与民主的张力,其问题在于将西方民主制的缺陷完全归咎于形而上学的谱系与结构,泛化了治理的概念,缺乏资本批判视角,这导致其理论难以有效介入民主与治理实践,而中国共产党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楠 《学术探索》2013,(1):44-48
马克思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源于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是一个消灭劳动异化的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理想遭到了西方思想家的质疑,人类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仍然是尚未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为实现马克思的理想而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顽强探索,寻找一条人类能够走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人类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面对当前困境,高校须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1”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松 《东岳论丛》2012,33(12):45-52
出于对存在论状态绝对个别化的人类此在的一种整体性结构的深刻洞察,海德格尔对政治国家的存在持有一种严肃的肯定态度,而这就让他及英思想与现代自由主义大众民主社会的基本精神处于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全面对立状态,因为后者始终具有一种压制国家及国家权力的“去政治化”态势.另一方面,也正是基于其所特有的存在论-现象学的深刻性,海德格尔首次在国家政治的衰落、“常人”亦即一般“公众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状况、技术统治以及极权主义之间,发现了一种存在论上的内在关联;而这一关联是自由主义大众民主社会出于其自身的特性而很难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