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因素分配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公平公正分配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所考虑的客观因素包括财力缺口、石漠化防治、森林覆盖、国家级保护区、漓江保护等.广西在运用因素分配法的过程中还存在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因素缺位、因素分配法未充分考虑地方财力水平差异、因素分配法未全面反映生态环境治理成本等缺陷,对此,提出如下完善对策: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选取客观因素和确定相关生态功能区面积的重要参考、在石漠化防治因素补助额测算方式中增加石漠化治理成本因素、增加民族自治地方补助因素、增加生态产业扶贫补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友  泽仁华珍 《民族学刊》2023,14(3):52-59, 147
乡村振兴战略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民宿产业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汶川县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宿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得出羌族地区民宿产业面临发展要素不健全、业态发展不协调、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准民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点,提出“政府—企业—协会—经营者”四方联动模式,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进发展;引入企业资本投资,发挥企业合作优势;发挥民宿协会自治管理功能,积极配合相关政府部门指导民宿旅游经营管理;民宿经营者要因地制宜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实现民宿产业有效供给,探求民宿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广西乡村振兴与绿色治理协同推进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广西自然生态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民族风情浓郁的人文优势,探析广西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绿色治理方针。广西应聚焦绿色发展主题,升级打造特色绿色治理体系,借力生态优化、产业融合、“数字广西”“双碳”东风提升绿色治理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唐本文 《民族学刊》2023,(9):86-93+162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要振兴,人才必先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为当地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之作用。然而,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困境。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维耦合机制体现在背景耦合、目标耦合和供需耦合三个维度,通过识别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维耦合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两者的融合发展模式。基于对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维耦合机制的深度识别,提出从建立“农村职业教育院校与乡村企业”联合体、“农村职业教育院校与乡村产业相关政府部门”对话平台、“农村职业教育院校技术认证平台”联盟和完善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来构建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赫哲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旅产业是实现赫哲族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本文分析了赫哲族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溯源根脉,也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把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本文重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功能和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路径分析方面进行研究剖析。  相似文献   

8.
治理贫困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先天劣势的山区民族乡村,选准最为适宜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才是根本。历史上竹木民艺器物成为广西融江流域民族文化的符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当地的主要财源产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竹木民艺逐渐衰落。如今,古的习尚潮流重新回归,亲近自然美和追逐绿色生态,传统生态工艺又萌发了生机。要把民艺产品植入文化进行"活化"开发,使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以新业态和模式引领八桂传统工艺文化的复兴和走向,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优势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成燕  赵云 《民族学刊》2022,13(2):50-59, 138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指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兴旺为前提,综合考虑产业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关系,摸清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道孚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实证分析发现,道孚县产业精准扶贫绩效综合评价良好,在精准识别、脱贫成效上成果显著,但是在定点帮扶和资金扶贫上仍然有待提高。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出发,制定基于扶贫共同体的产业精准扶贫思路,建立由“政府—企业—贫困户”“政府—农村经济组织—贫困户”“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贫困户”组成的三大扶贫共同体,为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献计施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效果不明显与广西产业集聚水平偏低有密切关系.作为产业集聚发展落后的广西只有急起直追,完善一系列制度,才能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1.
王永莉 《民族学刊》2020,11(3):80-89, 139-140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四川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省剩余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面临环境保护和脱贫解困的尖锐矛盾。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变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但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高,“三品一标”等发展有限,相关政府管理政策局限等。为此,需要从社会价值观念转变、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和健全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完善四川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共享发展成果是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在实践层面上,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当地居民、民间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因各自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中追求的主要利益不尽相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对河北省两个民族自治县的三个民族乡镇的研究表明,促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提升多元主体对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事务的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规约各方参与行为的同时兼顾其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典型案例区奈曼旗14个苏木乡镇36个嘎查村展开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将主要嘎查村归为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产业发展型、生态家庭牧场型、文化休闲旅游型、绿色农业型.最后分析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困境,并从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振兴乡村产业、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提高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资源富集但可供开发的区域有限,生态潜力巨大但价值转化的支撑有限。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省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找准适合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实现“两山”理论在青海省的转化,是当下及未来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文基于青海省的区位优势、战略定位,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国家公园建设样板区、“双碳”实践先行区、基础功能一体区四个维度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愿景;剖析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现状与问题;从产业赋能、枢纽聚能、创新激能、城乡释能、开放拓能、要素助能六个方面阐述了青海省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陆九天  付雪莲  陈灿平 《民族学刊》2019,10(4):83-91, 125-127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湘西州是湖南省政府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表面上拉动了全州经济的平稳增长,但也带来了原有财政投入折旧加速、经济增长受限、居民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以牺牲工、矿产业为代价兴起的旅游服务业,加剧了当地的结构性失业,若矛盾没有解决,未来全州经济将有可能因单一产业波动受到较大影响。全州应充分考虑各县、市特有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借助“乡村振兴”这一政策红利,通过产业融合联动,因地制宜地布局三大产业,在平稳的经济增长进程中,务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构建美丽大湘西。  相似文献   

16.
沈茂英 《西藏研究》2012,(4):105-114
基于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性与依附性、人口发展的乡村性与贫困性等特征,其发展路径必须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脆弱区为基础,以国家特殊贫困区为背景,选择制度许可且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结合四川藏区的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环境,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正确评估四川藏区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生态价值考评机制;二是加大藏区重点聚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三是增加向农牧民的财政转移专项支持,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7.
田贵周 《中国民族》2010,(12):64-65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市"四大工作重心"之一,以打造"恩施大峡谷"旅游名片为载体,加快龙头景区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产业发展韧性是指民族乡村产业在面临内外环境变动时,借助于当地某些特定的关键性要素,维系自身持续发展或创新发展的一种主动解决问题和自我调适的能力。调查发现,M村在产业类型、用工、合作、经营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韧性。关系网络、社会组织、民族文化、治理体系等关键性要素,分别呈现出产业发展韧性的生成逻辑。当前,正确引导民族乡村产业发展韧性,由此激发其内生动力,对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云  成燕 《民族学刊》2023,(9):59-66+159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供给、传播、展示、管理等重要环节赋能作用突出,被公认为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探究四川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本文遵循“理论研究-现状测度-赋能效应-发展路径”的研究思路,对文旅产业融合进行系统化论述。首先,以数字经济为时代背景,以四川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单一化政策建议研究转变为多元化实证研究;其次,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明确测度对象、构建测度模型、建立评价体系、现状水平测度“四步走”,测度了四川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程度;再次,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测度数字经济对四川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直接赋能与间接赋能效应,进而探究数字经济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提出数字经济赋能四川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区位优势,创意产业的增长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速发展为广西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创意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政府支持和产业引导、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个案分析了产业发展变化,针对问题提出要准确定位、加强政府规范管理、完善创意产业网络建设,并且要特别重视人才培育、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