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领导哲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樊永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领导思想,使之更富于近代的时代特征。孙中山在领导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新的领导哲学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国家领导体制。尽...  相似文献   

2.
论孙中山建设近代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思想李凤飞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早在本世纪初,他就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  相似文献   

3.
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建国思想文毅吴祖鲲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他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在...  相似文献   

4.
试析邓演达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邓演达的政治思想孙平孙平,女,1955年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邓演达是一位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积极追随孙中山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先后到...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海洋战略竞争的大前潮,从思想和实践展示了他对海权的高度认知,成为近代中国海权观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可以看到孙中山对海权与国家政治、海权与国家经济、海权与国家安全、海权与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是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思想宝库。中国要想在未来不再重蹈近代的覆辙,就必须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权观的教育,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珍 《探求》2002,(1):59-61
在振兴中华的近代化进程中 ,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了确保主权、利用外资、发展实业的经济思想 ,为救国救民设计了一条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史上“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思想家。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也和政治思想一样是近代社会矛盾的产物,有着许多光辉的建树。一、重视法治早在一八七八年五月,孙中山随其兄孙眉抵达檀香山以后,看到当地“地方秩序良好,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与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迥然不同,印象十分深刻,因而促使他去探索,得出了檀香山之所以取得上述成就,“实由政府  相似文献   

8.
路金龙 《唐都学刊》2007,23(4):106-108
鉴于近代中国“民智未开”而导致革命屡遭挫折的历史教训,孙中山提出了以县为基础广泛实行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案。实行地方自治是孙中山革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程序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击中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从理论上找到了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政体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有关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论著中,对于孙中山提出的“发达国家资本”这一重要思想,大多未予充分重视,而对于这一思想对后世中国有些什么影响的问题,则均未涉及。本文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发达国家资本”的思想,证明了这一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反映。正因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经济思想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个党派、各种人士都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要求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孙中山去世后,国家资本迅速发展,最终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伟大旗手, 而且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完成者。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 的传统,吸取了西方十七、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十九世纪进化论、细胞学说及自然科 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了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长期以来,哲学界对孙中山自、然观的评价存在着重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具体表现在对孙中山“生元”(细胞)说的评价上。有人认为“生元”说虽然包含唯物主义因素,但总体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有人认为基本倾向是“物活论”,有人则认为是“活力论”。还有…  相似文献   

11.
王大庆 《求是学刊》2002,29(6):120-124
虽然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但随着史料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古代社会的人口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力图从原始资料出发 ,并吸取国内外学者较新的研究成果 ,对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古希腊人的婚育观 ;(2 )城邦人口政策 ;(3)雅典的公民人口数量 ;(4)雅典公民的年龄构成和家庭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高。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通过产业调整和布局引导人口流动,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不遗余力地推动以世界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第200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并经约翰逊总统到福特总统多届政府的修订,终于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本项研究发现,美国所推行的世界人口控制政策从客观上看,确实对降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其推行该政策的动机来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继而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尽管学界对美国的世界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影响及实质存有多种解读,但该政策的全球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探索一条全新路径——以解决人口~资源不平衡问题,已成为人类共识。  相似文献   

15.
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居家养老在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困境方面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所没有的优势,但如今也正经历着制约制度发展的"瓶颈"而陷入了困境。因此,应积极探讨完善居家养老的方法和对策,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成为一种真正适宜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北京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人口由乡村集中到城市 ,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在北京的流动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所面临的困难 ,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部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规模一直并将继续扩大;并由城区、近郊区向远郊区县扩散;来京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京愿望。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统计方法和在京流动人口社会政策建构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在京流动人口需求的调查,着重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难题,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促进在京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未来50年户籍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 ,结合“北京市个人生育意愿调查”的研究结果 ,对北京市未来 5 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 :北京市户籍人口在未来若干年会保持上升趋势 ,2 0 35年左右达到高峰 ;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适当调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对于改善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对北京市城区人口过度集中所导致的交通和环境资源问题,应该根据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地理和自然资源情况,加快郊区及周边地区的配套建设,加强利益引导、科学分布和管理工作,协调好人口与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in the 1960s, Taiwan's fertility rate has rapidly decreased. This was praised as a family planning achievement. However, in the 21st century Taiw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lowest of low fertility countries like European countries [ Kohler, H. P., Billari, F. C., & Ortega, J. A. (2002) .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 28 (4), 641–80]. The government has begun to worry that these extremely low birthrates will result in rapid population aging and bring about other negative socio-economic effects. Thus, in its Mega Warmth Social Welfare Program (MWSWP) of 2006,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targeted the issue of low birthrates. Based on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rapid decrease in Taiwanese birthrates are: (i) a declining marriage rate; (ii) later marriage; (iii)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child bearing; (iv) the burdens of child care; and (v) an increase in female labour participation rates. The MWSWP includes maternity leave benefits, parental leave benefits, a childcare subsidy system and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and care (ECEC). Firs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hron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mography in Taiwan. Second, we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the low birthrates. The policy response to this is discussed next. Finally, the article provides a careful conclusion: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policies can significantly stop the population from declining requires further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