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你怎样善辩,我都不跟你争论。我坚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不说世间许多失败的傻子,失败了一次,还是没有认清楚失败的根由,总是以“失败是成功之母”去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这些人不明白,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他们甚至不是一个家族。你成功了,是因为你先前的准备、经验、做法都是成功的,所以才蓄积成了最后的成功。如果你成功的要素中,有一项是失败的,那最终你绝  相似文献   

2.
输者风度     
赛场是一个残酷的舞台,有竞争就会有输和赢,人们往往只把鲜花和掌声赠给胜利的一方,而忽略和冷落失败的一方。人们不知道其实,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瞬间可以把一个人抬得很高,也可以把一个人抛落谷底。与此同时一个人的风度和素养,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3.
西门子:老实人不吃亏 作为国际著名企业,西门子在面试中,会特别关注应聘者要加入西门子的动机。“诚实”是西门子的一个很重要的用人标准。即使如跳槽者,如果他本来也是在大公司的,职位也跟这儿差不多,西门子会问他为什么要来西门子。有些人会说:“我被公司lavoff(解雇)了,我需要一份工作。”西门子最后用不用他不会取决于这句话,但至少说实话的人会给人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有一段时间,有一种人林别吃香。据说他们无所不能,要是国务院总理事先给他打个招呼,他能扑灭大兴安岭火灾。还有人预测二O①O年奥运会还会在北京举办。诸如此类,沸沸扬扬。所有这些本事,因为当本人不是科学家,因Jb,只能叫“特异功能持有者”。在“科学向无法历释”的旗子下,越传越神,其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身为科学家,何作府感到惊讶。他同另外两位探索者应邀出席“特异功能大师”的表演会,不料,结果并非象传说的那样,表演几乎全部失败。原来,一些小报的宣传是“去精取粗,去真在伪”。“大师叫(的本领要有前提;气氛要好,…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的求职者在求职的时候都有过失败的经历,可有统计数字表明,当求职者经历了第一次竞争失败后,只有10%以上的人会因此而对自己的“求职”能力产生怀疑,可当求职者经历了3次或更多次的“求职”失败后呢?90%以上的人会产生“自卑”心理,甚于怀疑自己的求职能力。 很显然,如今的不少求职者们之所以“求职无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  相似文献   

6.
道歉的艺术     
莎士比亚曾在剧作《李尔王》中说过:“为失败找借口,最后只会使伤口越撕越深。”  相似文献   

7.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成功贵在坚持不懈”、“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所以,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以为坚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只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如果坚持到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大多数人肯定会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时运不济,几乎很少有人会怀疑这种所谓的坚持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怎样给人一个好的印象?听听专家提出的建议: 1、说话前先提出数个主题,使人易于了解。 2、将要点整理成三项,给人感到很有系统。 3、说话的句子简结有力,别人会认为你的头脑好。 4、一件事三分钟谈完,也是聪明的谈话秘诀。 5、工作报告时,先说结论,能够给人“精明能干”的好印象。 6、开会时,最后起来发表结论,会给人良好的印象。 7、表达意见时,若采取向上司请教的方式,便不会有批评的意味。 8、事先预告事态的严重性,即使失败也不算失败。 9、“你这句话使我想起……”把话题接在对方的话  相似文献   

9.
执著与固执     
众所周知,“执著”是褒义词,“固执”是贬义词,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因为执著和固执都是坚持己见,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有人笑称:如果最后你成功了,那你就是执著:如果失败了,那你就成了固执。但两者的本质差异到底在哪里呢?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执著的人,坚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固执的人,坚持的则是自己的情绪和做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管理沙龙     
讽刺挖苦是根针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的下属希望得到的是领导的谅解和鼓励 而不是讽刺挖苦!讽刺挖苦是根针!有些主管看到部属因工作不顺利而士气消沉时,曾半带揶揄地说“为何这样颓丧,失恋了吗?”“ 像你这么优秀的人,怎么会有失恋的时候呢?” 听到这种话,有些部属会付诸一笑,但较敏感的则会回答你说“不要讽刺我好吗?不要再讽刺下去了。” 为避免长期影响工作情绪,当下属遭到挫折时,你应当这样告诉他“不要紧!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下次改进。” “以后你在这些地方要小心点儿。” 这样的话,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没…  相似文献   

11.
“理解万岁”这一口号曾经风靡神州大地。但是,口号毕竟是口号,那些寻求理解的人,有多少人真正获得了理解呢?是的,被人理解是幸福的,但是不被理解,便是痛苦吗? 有人说过,痛苦是由于所寻求的东西无法得到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情感。不被理解的痛苦,正是由于我们过于追求理解了,如果我们不去刻意追求它,那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场所与同事相处大有学问。要“因人而异”、“看人兑汤”,讲究策略,区别对待,才能既不怪罪于人,又不吃亏于己。否则,弄得不好,一不小心便会冒犯别人,成了冤家对头,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相似文献   

13.
直面失败,不是口头上讲讲.而是宽容与理解,难!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当今许多企业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喜欢大谈其经验与成功,有的人把失败看得很重,甚至讳言失败,有的人遇一丁点失败就投降,或者根本连失败也不敢尝试,就幻想不经过失败侥幸获得成功。其实,小到我们学会走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定位     
人生在世,几十个春秋而已。如何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而“人生定位”,是获得成功的最为必要的前提与决定性基础条件。 人总要有点“野心”的,尤其是青年人。在生活之初,我们既不了解社会,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上帝究竟给了自己多大潜能,自己到底最适合于做什么。青年人要通过种种方式来确认:“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应该怎样生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心理上就会焦灼。 只有去寻找,找到、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在属于你的支点上闪光,才能不仅对得起自己——没枉步尘世一回,也对得起“上帝”——它没自给了你一份天赋。对当代青年来说,这一定位过程可能是很沉重的。 因为中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封闭,孩子探索自身的历程被别人所取代,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较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5.
旅途 《人才瞭望》2009,(2):85-86
关于就业 记得我在大四的时候,系里面的老师告诉我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就业,再择业”。其实按理说这也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权宜之策,系里面也有学校压下来的“就业率要求”,不过他们不会考虑学生以后会怎么样。能把你卖出去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16.
成才不忘形     
在社会生活中,在成才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得意或失意的时候,诸如文学作品获奖了、技术革新成功了或体育比赛失败了、竞争招标落选了等等。面对得失。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做到得意而不得意忘形;失意也不“失意忘形”,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或获得更多的成才机会。 得意忘形一词源于《晋书·阮籍传》,说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意即高兴得忘其所以,失去常态。古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得意时,连春风都诌媚、马蹄子都起劲儿。因此,世人在得意时,极容易忘形忘德忘本……想当初,范进中举…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3,(4):37-39
面试答辩前一定要充分地进行准备。不进行有效的准备,就难以树立坚强的信心,进而取得面试答辩的胜利。正如一位专家说的那样:“不作准备,勿去面试。”面试答辩的临场准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信息的准备、问题的准备、心理的准备以及形象的准备。最后,作为面试答辩前重要的一项,竞岗者还应该进行反复的演练。(一)信息的准备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经济出现较大变革的时代。由于企业和机构的重组、转包,以及形成新的联合,你应当能够迅速地在不同的角色中进行变换。可是,在每条求职的小径上也许都挤满了太多的人。…  相似文献   

18.
27、行事要善终 有的人做事注重的是行事是否循规蹈矩、合于方寸,却不注重是否能达到最后目的。所以,不论他们多么勤奋努力,一旦失败,终归是要丢面子的。人们从来不要求胜利者说出获胜的原因。大多数的人不重视具体过程,而只以成败论英雄。只要你如愿以偿地达到目标,你就一定能获得名声。不论你采用的手段多么令人不愉快,结局好就一切都好。如果你需要不择手段才能使事情大功告成的话,那么不择手段恰恰是真手段。  相似文献   

19.
微小说     
手机震,有一条信息“我决定去告白了!”他和她一直是好朋友,可她一直爱着他,“哦……那你加油。”“我在她家门外好久了,不敢敲门。”“大着胆子敲吧!我挺你!”“你说她会答应吗?”“我不知道。”她放下手机,不争气的掉泪。手机又震。却是电话,她接了……“你开下门吧,我还是不敢敲。”  相似文献   

20.
许多年来学术界时洪秀全的研究大多持肯定的态度,研究的方法注重脸谱化。翻阅出版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对青少年时期的洪秀全总是以“才学优俊”加以概括,而对封建科举制则加以全盘否定。近年我带着这个重大疑惑搜寻有关信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洪秀全只是在他居住的附近村子里学习优秀而已。“才学优俊”是洪秀全村里的人对他的评价,而当时他所在的村子里又能有几个读书的呢?可见他“优俊”的范围之小。洪家是从广东梅县迁到广州附近的花县落户的客家人,家境的贫穷迫使全家人把希望托付给了成绩稍优秀的洪秀全,洪家也尽最大的努力积蓄供洪秀全读书,但科举之路时洪秀全却是十分不平坦的。1827年15岁的洪秀全第一次去广州参加科举考试,他失败了。1836年他又一次去广州应试,也失败了。当1837年25岁的洪秀全第三次去广州参加科举时,他的心再也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极度的刺激使他悲愤交加,猝然病倒,于是雇了一乘小轿把他抬回了家,这一病就是40余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