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七百年前,伟大的人民戏剧家关汉卿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七百年后,杰出的无产阶级戏剧家田汉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关汉卿》所描述的,正是关汉卿创作和上演他的代表作《窦娥冤》的斗争过程。这样的戏中串戏,代表作串代表作,真是辉映古今,堪称奇绝。 一九五八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田汉以奔放的政治激情,写出了话剧《关汉卿》,在我国和世界的戏剧文学宝库里,增添了一颗瑰丽的明珠。研究田汉的这个代表作,不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戏剧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古代戏剧家关汉卿,也可以获得极为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的悲剧强度比起欧洲的经典悲剧来说有其天然的缺陷,它应属于中国式的苦情剧,即表现的是非对称的对抗,正义的一面经历过重叠性的灾难后导致毁灭。这种苦情剧对整个东方戏剧都有影响。《窦娥冤》还是元杂剧灾难剧的经典,全剧涉及多重灾难,具有灾难剧戏剧元素。《窦娥冤》也是公案剧的典型,演示了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的逐猎场景,表现了人类群体意志的动态较量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以冲突为核心的,冲突场面构成了《窦娥冤》独特而丰富的戏剧空间,对冲突的充分利用,展示了关汉卿代表性剧作对戏剧类型化的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4.
鬼魂·清官·大团圆︽窦娥冤︾第四折漫议●姚昌炳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杰作,王国维把它视为世界级的悲剧作品。的确,整部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氛围,其悲剧精神感人至深,至今演示于舞台仍能催落善良观众同情的泪珠。但面对剧作的第四折,论者们出现...  相似文献   

5.
论关汉卿悲剧的美学意蕴陆力在关汉卿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中,悲剧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悲剧虽然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题材和包公故事,但却生动地再现了元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现实和艺术的共同产儿,展示了在元代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正义、美好之力与凶残、邪恶之力的激烈...  相似文献   

6.
田汉喜欢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使他1920年代的剧作表现出很强的直喻性,从他的处女作《梵蛾磷与蔷薇》到后来的《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南归》等剧作中,我们能看出田汉和他的苦难的主人公之间的密切贴合。田汉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艺术和爱情进行了自喻化的书写,传达出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普遍具有的孤独和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7.
田汉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学界研究尚不多,其价值亟待发掘。该文以田汉对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的译介为文本分析的重点,梳理其《骑马下海的人们》中展现的以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主张翻译而不是翻案”的翻译思想,评介其《爱尔兰近代剧概论》中对爱尔兰文艺复兴戏剧的绍介,探讨其译介活动的时代背景与个体选择。在此基础上,探讨上述译介活动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寻求“审美”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却寻求“实用”的艺术功能,在“审美”与“实用”之间形成了推动现代中国早期戏剧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在"元剧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之杂剧创作中,以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剧目如《单刀会》、《西蜀梦》等"关公剧",充分反映出宋、元以降,社会上普遍存在关公崇拜之特殊时代文化背景,并以现实主义笔法,鲜明地展示出"华夷之辨"之主题倾向,在艺术表现上则以通俗、生动见长,有"曲尽人情"之妙。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悲剧形象,曾经两度出现在郭沫若的笔下。一九二○年写了独幕戏剧诗《湘累》,一九四二年又写了五幕话剧《屈原》。郭老一生,作剧二十(我把剧诗也算在里边),而获得这种一写再写之幸的历史人物,除了聂(?)姊弟(剧诗《棠棣之花》、话剧《聂(?)》、话剧《棠棣之花》),也只有诗人屈原了。《湘累》是五四时期诗名远播的《女神》中的一篇剧诗,《屈原》是他在抗战时期六大史剧的压卷之作,创作时间相距二十余年。那么多年以后旧题新作,自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里想就两篇作品从悲剧的诗到诗的悲剧,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田汉体风格"大体上是指"波希米亚式流浪、漂泊的罗曼司"。无论是剧本的构思特色、主体风格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段,田汉后期剧作的巅峰之作《关汉卿》都典型地体现了田汉体戏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话剧《霸王歌行》是一部改编剧、历史题材剧和先锋探索剧。该剧遵循了改编伦理,完成了从小说到话剧的跨文本艺术形态转换;以对历史源文本的想像性阐释,完成了对历史的重构;在舞台呈现和叙事方式.尤其是文化立场和诗性精神方面,又体现出鲜明的先锋性。在话剧艺术日趋边缘化的时代,《霸王歌行》具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营构了较大的艺术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为元代两大社会悲剧。近代评论家王国维在论及这两个剧本时,认为“即列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媿色”。诚然,它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可以并肩媲美,并且先于其三百多年,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赵氏孤儿》写战国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的宫廷斗争;而《窦娥冤》写元朝统治下的人民悲惨命运。两剧虽然反映生活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元代社会现实的缩影。这里仅就《窦娥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早年以火一般的热情写下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历史剧作,激荡着彻底摧毁旧世界的反抗精神,体现了革命人民争取民族主解放的要求.形成他气势磅礴,格调昂扬,诗意浓郁的独特艺术风格.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郭老的历史剧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创作悲剧到创作喜剧,由暴露黑暗转而歌颂光明.一九五九年《蔡文姬》一剧的问世,便是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作者在《蔡》剧序中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为实现这一艺术构想,作者选取了文姬归汉这一典型历史事件,通过对文姬一生离合悲欢独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着力渲染了曹操文治武功的业绩.郭老以史学家的慧眼卓识,剧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探讨田汉在抗战时期"创造新女性"和"到民间去"的艺术政治实验.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先锋"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继而讨论抗战文艺与"传统"的深刻关联及其跨媒介实验的品格.文章进而聚焦田汉作品中"儿女"与"英雄"两种艺术政治倾向的绵密交织.从电影《风云儿女》中"儿女"到"英雄"的蜕变到抗战剧《卢沟桥》在"戏剧游击战"中的教育作用,从平剧《新儿女英雄传》中女战士间的情愫到话剧《秋声赋》中战时三角恋对女战士的塑造,最后在电影《忆江南》对《风云儿女》的反思中,探究"英雄"与"儿女"的不可切割.文章结语将田汉的战时艺术实践置于艺术与政治、先锋与大众的汇流之中,上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先锋主义,下启共和国初期社会主义先锋主义的艺术实验.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尽管已时隔七百多年,它那巨大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感染着读者观众,使得“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晋叔《元曲选序》).为什么《窦娥冤》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人民的检验,如此撼人心魄?作为悲剧艺术的珍品,它成功的主要原因何在呢?我们以为,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作者塑造了一个真善美的主人公窦娥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虽然关于元剧产生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或曰金代,或曰蒙古时期,或曰元代。但是,对于关汉卿在元剧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却有着一致的看法。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关汉卿列于“前辈才人”五十六人之首。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初为杂剧之始”。朱有燉《元宫词》也说:“初调音律是汉卿”。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一互文关系特别地体现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这三个层面。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悲剧的《窦娥冤》和"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语)的《金锁记》,二者之间的互文性生动地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演变关联。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众多的希腊罗马题材剧,思想艺术多属偏弱,但仍有《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可以进入莎剧的优秀行列。在历史剧以外的各体裁中,最初的一篇都是希腊罗马题材剧。而在代表莎士比亚最高成就的悲剧中,希腊罗马题材剧不仅是起始,还是终结,并且这一起始与终结承载了莎剧思想发展的两次转折。这些有趣的现象,直接说明了莎剧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尤其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二重性及他们与王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拜月亭》借助王瑞兰与蒋世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关汉卿对人间真情的主张和捍卫。而《幽闺记》则在关剧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在完善剧作情节的同时又掺入了含有大量儒家文化思想的内容。两部剧作形态的不同,体现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学的真实性和吸烟习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应在体现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地想象、艺术加工和创造 ,不违背历史常理和历史常识。从吸烟习尚在中国的形成看 ,烟草自 17世纪的万历年间才陆续传入我国 ,而长篇历史小说《红瘦》和历史话剧《关汉卿》等有关历史文学作品 ,却将其写进了所着力表现的某历史社会生活中 ,这似乎有悖于历史文学的特质和创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