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在建国后普遍地被当作文学理论著作来看待和研究。但无论历史或书的体制内容都不能证明它是部文学理论,所以过去也一直有人持异议。近几年来,除了台湾学者徐复观、王更生等外,国内王运熙、夏志厚、陈静漪及蒋寅等同志,都提出《文心》非文学论著而为文章之学的看法。我则认为,从文化学角度来看,说  相似文献   

2.
我们很同意蒋寅同志在《关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体系》一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即:中国古代“没有形成文学理论体系,而只有文章学理论体系”(《文学遗产》1986年第6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有些学者,往往用现代流行的纯文学观点去观察、研究我国古代文论,结果常常是凿圆枘方,龃龉难通。比如说,《文心雕龙》明明是一部以一切形态的文章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学理论著作,有的同志却说它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那么,书中大  相似文献   

3.
周振甫先生在其《文心雕龙注释·前言》中说:“刘勰《文心雕龙》的所以立论绵密,这同他运用佛学的因明是分不开的。”王元化先生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后记》中也说:“六朝前,我国的理论著作,只有散篇,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专著。直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才出现了第一部有着完整周密体系的理论著作。……这一情况,倘撇开佛家的因明学对刘勰所产生的一定影响,那就很难加以解释。”这些话极为精当。但《文心雕龙》究竟怎样受了因明学的影响,却都没有详细的论述。而且至今也没有见到其他关于对这个问题探索的文章。笔者不避浅陋,愿为周、王二家所论加一小注,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心雕龙》研究者,有的提出《文心雕龙》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和玄学思想,他们举出一些个别的例证,或者在个别词汇上作文章,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但是我们对一部书的思想体系的研究,要从全书来着眼。对于《文心雕龙》来说,我们要看渗透到每个篇章的思想来进行论证,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是什么。尽管刘勰在《灭惑论》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但是《文心雕龙》的写作和《灭惑论》并不在同时,而且也不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写作的,不能相提并论,就《文心雕龙》的整个思想体系來说是属于儒家的,刘勰在写《文心雕龙》时是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因而流露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和评价刘勰的文学观点时,很多专家都强调指出:刘勰的文学观点渊源于儒家的文学思想,“刘勰的中心思想毕竟重在发挥儒家的现实主义理论”(郭绍虞说)。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强调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些儒家以外的思想,对刘勰也有相当重大的影响,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家思想。说到这里顺便插几句话,去年十月笔者到四川大学访问杨明照教授(《文心雕龙校注》一书的作者)时,他曾提到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刘勰颇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论述一下刘勰文学思想中的道家因素,并不是一件没有意义的工作。在《文心雕龙》等著作中,刘勰对道家的推崇并不亚于儒家。《文心雕龙·诸子》说:“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爱序道德,以冠百氏。……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这是孔、老并重。《文心雕龙·诸子》:“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灭惑论》:“得意忘言,庄周所领;以文害志,孟轲所讥。”这是孟、庄并称。又《灭惑论》说:“若命缀俗因,本修教于儒礼;运禀道果,固弘孝于梵业。”“寻柱史嘉遯,实惟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这是儒、佛、道三位一体。从《文心雕龙》对老、庄著作的评价来看,刘勰对老子的著作评价甚高,而对《庄子》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大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作为一部体大精深的古代文论来说,其中的《知音》篇无疑是一篇文学鉴赏论和文学批评论;但是,如果从广义上来讲,从一般阅读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说它又是关于阅读指导的专论,他的阅读论之精深,在我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也无失去它理论上的价值和阅读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学”的探讨,随着中国写作研究会的成立,已经正式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新事、大事。象一些专家指出的:“要建立一门‘文章学’,科学地研究文章和写文章的规律,使它成为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的科学基础,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同研究语法的过程相反,……文章学的研究则应从现代文章学开始”(张寿康《文章学古今谈》,《语文战线》。1980·8)。“文章学可以分为一般常用文体文章学和文学体裁文章学(即“创作论”)两大分类”(刘家骥《‘文章学’的研究应当提到日程上来》、《写作》1981·1)由于“一般文章是  相似文献   

8.
许多作家,中文系的学生以及一般文学作品读者都“朦胧”地,却也是较为一致地感到我们的文学理论著作、教材、讲义(如《文学概论》)对于艺术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帮助不太大,俗称“不解渴”。王德勇在《河北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上撰文说:我们的文学理论体系(构成、框架及表述方法)存有弊病,亟需改革。 一、现行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籍)体系,主要是以哲学为基础,以认识论和政治的观点来观察文学现象,以苏联五十年代文学理论体系中的“五论”——“文学的本质与特征论、文学作品的构成与分类论、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论、文学的创作过程论以及文学的欣赏与批评论为内容,插入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述与中国文学史上一些“实例”而构成一个“框架”。这种文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是宽泛的铺陈式的结构,而不是小而紧的掘进式的结构。 这种“五论”体系,主要来自苏联季莫菲也夫的《文学概论》这样一个“模式”。粉碎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杰出著作《文心雕龙》(简称《文心》)向以体大思精著称于古今文坛。近些年来,学界于此究者日众,探讨尤勤,宏论迭见。穆克宏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便是其中富有创见的新著,该书的问世,使“龙学”论苑又添新葩。笔者阅后,欣喜之余,愿就该论著的特色作一介绍,以飨同好。其一,贯串主线,突出重点。通观《研究》全书,贯串有一条主线,即以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观,来探讨和总结刘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独创性。《研究》以专节论刘勰的文学继承与创新观,题日“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认为:“‘通’指继承,‘变’指创新”,并赞扬刘勰关于“通变”的理论,阐述得这样“系统、深刻”,“是过去所没有的”。基于此,《研究》作者当然认为《文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出现在我国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理论批评学和文章学巨著.它内容宏富,体大思精,征引浩博,弥纶群言.既卓立当时,又雄视后世.鲁迅先生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称.他说:“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导流,为世楷式”①.《文心》一书不仅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即便在世界文学宝库里也堪称瑰宝,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的重要价值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了。我国专家认为:“《文心雕龙》是六世纪初古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世纪中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煌煌巨著。”日本学者则认为:“《文心雕龙》可以使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黯然失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加显示出《文心雕龙》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比如,《文心雕龙》有无作为其整个文学理论系统赖以建立的哲学根基?如有,这个作为依据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正如本文标题所标明的,这篇文章的任务便是对《文心雕龙》的“自然”观点及其与刘勰的文学理论的关系问题加以讨论,并说明“自然”观点就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齐梁时期的一代文宗,沈约不仅以其文学创作领时代风气之先,也以其富有创见的文学理论,对这一时期乃至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约的文学理论,集中体现于他的文学史观与文质观中。一、重视文学审类价值,勇于肯定“新变”的文学史观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历代文学,沈约的《谢灵运传论》尚属首次。他的这种做法,时稍后出现的刘翩的《文心雕龙》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心雕龙》比之《谢灵运传论》显得“体大虑周”,但就两者的文学史观来看,刘勰比沈约显得保守。而沈约在论述先秦到刘宋这一漫长时期的各个…  相似文献   

14.
《刘子》一书,自宋元明清以来,书家多认为是北齐人刘昼撰,而不是梁通事舍人刘勰的著作,因而研究刘勰与《文心雕龙》者,也大都认为与《刘子》无涉。杨明照《梁书·刘勰传笺注》称:“又按今存《刘子》五十五篇,本北齐刘昼撰,与《文心》各成家言;而前人多错认颜标,属之舍人,非也。余前撰有《刘子理惑》一文曾详为论列”。王利器先生《文心雕龙校证序》亦同杨说。现存各种《文心雕龙》研究的专著、论文、鲜有涉及《刘子》者。近来,学术界有的论者重新提出《刘子》的作者问题,认定《刘子》的作者是刘勰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初叶的《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综论古今文体的文学理论巨著。作者刘勰,字彦和,生于南朝宋明帝始元年(公元466年)前后,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左右。勰少时“笃志好学”,因家贫而不事婚娶,“依法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这期间他研究了佛学的因明学理论,并用之于晚年对古今各种文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赵盛德先生笔耕不缀,潜心苦研,继《古文论的民族特色》一书问世后,又出版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漓江出版社1988年),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艺苑增添了一朵新花。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确是一本体大思精的宏书伟著,历代注释者、研究者浩如烟海,络绎  相似文献   

17.
李泽厚在谈到《老子》中“德”、“道”概念的时候说:“德的原始含义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迄今并不清楚而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它的原义显然并非道德”(李泽厚:《孙、老、韩合说》,《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老子》书亦名《道德经》。其论“道”与“德”精妙玄奥,是《老子》哲学的“本体论”范畴和认识论范畴。因司马迁为《老子》作者立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  相似文献   

18.
<正> 刘勰将《文心雕龙》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诸论,称为“文之枢纽”。五论是为文或文学理论中的关键性或纲领性的理论问题,它既是刘勰撰述《文心雕龙》所依据的原则,也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体系的“枢纽”。因此,探讨五论的理论结构,是确切把握刘勰文论思想体系和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文论观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远非一篇文章所能负荷,所以我们将从理论的系统性上考虑,先对其中最重要的“原道”、“徵圣”、“宗经”三论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头五篇,论述被刘勰称之为“文之枢纽”的指导写作的五大基本原则,今人多称它们为“总论”。现在,我们又提出个“外总论”,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实所罕闻。这是不是故意标新立异?非也。请试论之。 五、六年前,就有人提出:《文心雕龙》的前五篇和后五篇都是总论。乍闻此说,颇感惊异,后来仔细考虑,才觉得,把后五篇也称作“总论”,虽欠精审,但大旨却很可取。说它欠精审,一是因为后五篇不全是总论,二是因为后总论与前总论有区别,而这区别没有讲出来。 《文心》的最后一篇是《序志》,为全书总序,显然不能列入后总论。不算《序志》,所谓“后五篇”,就是《时序》《物色》《才  相似文献   

20.
詹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的《李白诗文系年》是继清代王琦《太白全集》之后里程碑式的权威著作。《文心雕龙风格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文心雕龙》风格学的专著,而《文心雕龙义证》被公认为是海内外龙学研究的权威专著。治学不拘泥于一途,谨严的科学态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淹贯中西的开放眼光,构成了先生学术研究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