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起母亲下跳棋的历史,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一次父亲出差到外地,归来时带回了一盘跳棋。起初,四十多岁的母亲对此并无兴趣,然而,在她“观赏”了几盘之后,居然被这些小小的圆球儿给迷住了,一有空不是喊姐姐就是叫我,与她“厮杀”。有时下得入了神,竟耽误了做饭。为此父亲免不了唠叨她几句。母亲却莞尔一笑,反诘道:“当初这跳棋是谁买的?”父亲哑口无言每亲便心满意足地去做饭,之后又陷入了她的跳棋世界。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生活应该是很平淡的,有对社会的大爱,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对他人的慈悲。我到西北去采访,在即将返程的那一天早晨,我坐在一个只有三平方米的楼梯间里,跟这个做饭的阿姨闲聊,她跟我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她孩子年幼时,丈夫就去世了。在这个单亲家庭,她要给儿子母亲式的爱,又要给他父亲式的爱。  相似文献   

3.
过完中秋就快到重阳节了,对于长年在外忙碌的我来说,这段时间是陪陪父母、尽尽孝道的好时机。当我赶到父母家,父亲正在做饭,母亲在厨房里指导着他怎么做。其实父亲以前很会做饭,现在不是忘了放油就是多加了盐,所以由母亲在旁边指挥。母亲的眼睛还没恢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4,(6)
正母亲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很少走出村子,更不用说出远门了。前段时间,我要她到我工作的城市住一段时间。她还是闲不住,做饭、洗衣、擦地,家务都抢着做,我劝也劝不住。城市不像农村,家家户户会经常串门。在城里,就算两家挨着门也不一定认识。做完家务,母亲待在家里就会有些寂寞,不是看电视就是站在阳台上往外看。我便劝她下楼到外面走走,也可以到社区的活动室里转转,和小区里的老年人一起学学跳舞。母亲说不好意思,学不来。有一天,我特意带着母亲坐公交车到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广场玩。广场上,唱歌的、跳舞的,一群一群的老年人在那里活动。我本想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6,(9)
婚后,她固守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上班、做饭、晚上给丈夫适度的温存。偶尔,她也会翻翻菜谱,学做一两样可口的菜肴。因为她坚信,要拴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拴住他的胃。但丈夫的筷子总伸向那盘野山椒炒肉。她知道,丈夫2岁时,父亲病故,贫寒的母亲便从山上摘来野山椒,再捉来蚂蚱炒成菜,让他解馋……记得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就拉着她的手说:"我儿子念旧,天天要吃野山椒炒肉,所以我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7,(5)
多年来,我脑子里没有厨房的概念。当兵前在农村,做饭是母亲的事,与小孩子无关;即便是农村的大男人,几乎也没有下厨房做饭的,如果大男人下厨房做饭,会让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好客     
周云海 《新天地》2016,(6):31-31
母亲聪慧勤劳,朴实善良,街坊邻居都亲切地叫妈妈“小阿姨”(老上海话里母亲那边的朋友一律叫“阿姨”)。总有许多邻居、熟友喜欢找我妈妈谈事,说心里话;妈妈在物质方面很愿意帮助别人,在老房子客堂间的公共炉灶旁,邻居做饭临时急用鸡蛋、菜蔬、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妈妈从不吝啬,总是大度地帮送别人。尤其是她热情好客,凡是到我家做过客的人,都会对我母亲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有个西庄村,在这个三四千口人的村子里,传颂着翟果仙几年如一日,悉心陪护照料久病卧床的母亲的佳话。果仙现在45岁,弟妹九个,她排行老大,从七八岁开始,她就成了家务繁重的母亲的好帮手。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她不是照顾弟妹,就是帮母亲洗锅做饭。初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仍时时关心着父母。十年前,母亲患了糖尿病。当时果仙的女儿在外地上学,她所在单位供销社实行了承包制,她不顾家庭经济需要,毅然决然离岗回家,昼夜守候在母亲身边。1995年后,母亲病情逐渐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更好地照料母…  相似文献   

9.
《老友》2007,(9)
母亲去世,父亲后在老年活动中心觅上"新欢"。为了阻止外人的"入侵",我联合姐姐轮番回家照料父亲,帮父亲洗衣、做饭、搞卫生。家里电话响了,我  相似文献   

10.
舞出新生活     
王大庆 《老友》2010,(11):39-39
母亲爱上跳舞是5年前的事。她刚退休时与跳舞无缘,天天早上提篮买菜,中午忙做饭,下午就被一群喜欢"小来来"(打麻将,来点小钱)的老头老太拉去搓麻将。  相似文献   

11.
刘明 《老友》2021,(2):50-50
我的母亲90多岁,由我兄弟四人轮流供养,一年之中,每人供养三个月。我离母亲较远,以前都是请人照顾她。去年因为请不到人了,我只好自己回去服侍她老人家。春节一过,我和老伴回到了老家。老伴不是我的原配,她和我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也没见过母亲,我私下里想,这次她会怎样对待母亲呢?  相似文献   

12.
你会洗菜吗?     
你会洗菜吗?很多每天都要出入厨房做饭、摘菜、洗菜的女人对这个问题都会不屑一顾。对于她们而言,厨房就像事业、家庭、爱情、美貌一样,与她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厨房就是她们的另一个人生舞台。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在厨房中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女人。对于洗菜她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相似文献   

13.
马微 《山西老年》2011,(10):29-29
从母亲29岁时生下我,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40年的光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分分合合。我九岁时,父亲病逝,那以后母亲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十五岁,母亲再婚,我想她抛弃我、不再喜欢我了,我的心一片冰冷;二十五岁时,我出嫁,上了迎亲的车,她在车后面失声痛哭,她把她再婚时我流的眼泪还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15.
王永武 《山西老年》2012,(10):28-29
母亲刘桂英,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从来没有机会进入学校读书,所以一个大字也不识。但她有着山东女人特有的质朴实在、豪爽泼辣的性格,遇事特别敢于担当。母亲小时候命很苦,五岁时外婆就去世了,只有外公与她们兄妹三人相依为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很小就担当起家庭主妇的角色,跟着大人一起下地劳作,回家洗衣做饭、织布纺棉,供养哥哥读书,照料妹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余平 《老友》2015,(3):41
母亲喜欢跟我一起外出旅游,我一年陪她出去一次,就可以让她开心一年。趁母亲身体尚好,还能走能动时,我愿意陪她多出去走走,感受大千世界的美景,尽享天伦之乐。从去年起,母亲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坏,关节炎、腰椎病一直没有好,糖尿病又出现了并发症。我原打算年前带母亲去国外玩一趟,可她行走不便,就连出市区都很难。憧憬许久的旅游没能成行,母亲心里别提多别扭了。为了让母亲高兴起来,我灵机一动说:"我开车带您在附近转  相似文献   

17.
下班回来,我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炒菜,满头油烟地将菜端上桌,客厅里的女儿却不见了踪影。原来,她在书房里翻箱倒柜——把码得好好的书一股脑儿地扔得满地都是,不知在翻些什么。叫她吃饭,她又不肯。我生气地说:“妈妈忙了一整天,还要做饭,容易吗?你看你,还把书弄乱了,想让妈妈再忙些对不对?”  相似文献   

18.
正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可以说是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  相似文献   

19.
郭玉琴 《中华魂》2013,(10):42-42
女作家冰心曾在散文《南归》里这样写过她的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遮蔽?"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亲爱的母亲,她老人家在我的心里也是一把伞,不仅是在心中雨点来的时候,我渴望寻求她的遮蔽,即使晴空下,一样渴望与她分享同行。母亲一生劳苦,  相似文献   

20.
徐国静 《社区》2004,(17):36-38
两个母亲的泪水,诉说了什么三年前,我接到杭州一个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和工作都不让她操心,就是谈对象遇到了障碍,与人相处特别难。她发现女儿情商太低。她已经退休了,但她要用后半生来帮助女儿,直到死,一定给女儿补上情感这一课。我被这个母亲深广博大的爱所感动。一年以后,我去杭州演讲,那位母亲来看我,她有些悲观地告诉我:她的努力起色不大,女儿对人还是不信任,甚至拒绝和排斥。春节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我绝望了,最近我从早期教育的一些书里知道,孩子情商开发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而那个时候,我整天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