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权力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树立和践行以民为本的权力观,更好地创新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监、权为民造福,构成了以民为本权力观的基本内涵,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文明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权力伦理”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圣贤对国家政治权力的论述中已“脉络性”地包含着丰富的权力伦理思想,它蕴含于古人的政治理想中并展开为如下环节:一个以天道信仰为终极依据的权力来源;一套以政治、法律、伦理为系统结构的权力依托;一种以上天-人民-国家为同心圈层次的权力本位;一条以天意-君德-民心为伦理纽带的权力关系;一组以公正、廉洁、忠诚、效能为核心价值的用权原则。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的权力理性始终无法摆脱政权垄断、继承权垄断和神权垄断的制度困境。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回答了“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海新 《江汉论坛》2005,3(12):42-44
本文分别从权力的来源、权力的价值取向、权力的行使和监督等三个方面来对各种权力观加以比较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最先进、最富有时代性的权力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相似文献   

4.
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的有用性构成了权力的价值属性,反映了权力满足社会及个人欲望的关系。罗素以人性需要为根本,从社会整体到个人、从不同形态权力的作用、从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中回答了人们为什么需要权力。进而,以伦理思想为指导,提出权力的善与正当,确定权力的价值追求是要以实现社会的普遍善为目的,表达了理想的权力价值观。然而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来看,罗素的权力价值观显得虚浮,他鼓吹的正当的、普遍的善,在传统剥削阶级社会里根本难以实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有可能实现,因为权力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作为掌权者才能维护社会的普遍利益。  相似文献   

5.
《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发表何包钢同志的《中国权力观的转变与政治民主化》一文,从权力观念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实现权力观念体系转变的必要性、转变的方向、转变的障碍和转变的机制等问题。文章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然而,文章中的基本观点却很难让人苟同。 一、应该怎样认识我国权力观念体系的性质? 众所周知,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人民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这些规定在我国现实的政治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贯彻和执行。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权力观念指导下取得的可喜成果。可是,《中国权力观转变与政治民主化》一文的作者却无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组织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支配、制约客体政治上的一种强制力量(以下简称权力)。在阶级社会里,权力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有着不同的利益,因而在认识、对待、行使权力方面则有所不同。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其执政后,是通过其各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来行使权力的。因此,共产党及其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应该是也必须是无产阶级的权力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本文就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权力来源、目的、价值以及行使权力的原则和制度等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李秀玫 《理论界》2012,(1):28-29
本文通过梳理比较韦伯和福柯权力观的出发点、概念及来源、核心问题等方面的不同,指出韦伯的权力观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这种权力观的关键词是权力、统治、权威类型,是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权力;福柯的权力观则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微观的、分散性的权力,他的关键词包括权力、知识、主体,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权力。最后,对权力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共产党人权力观与群众监督的统一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共产党人权力观与群众监督是一个统一体,二者统一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思想、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的政治规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要求。深入了解二者的统一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新时期共产党人权力观和群众监督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张继良 《河北学刊》2004,24(3):195-198
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都含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争取民主权利、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素质等内容。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民主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其内涵又存在许多差异。前者以资产阶级为权力主体,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后者以工农为权力主体,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共产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路线。由此也决定了两种权力观的不同社会作用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0.
论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长期的根本性课题。”“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作为党的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了准确理解、把握江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深入研究和探讨权力的内涵、来源和监督方式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体现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民主政治实践模式,是超越资产阶级狭隘性的人民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优势。权力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形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人民性的三维结构。权力主体的人民性要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必须坚持"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强调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强调协商民主实践参与主体的广泛多元性、参与层次和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及参与过程的真实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和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人民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的价值创造主体、价值评判主体和价值共享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旧有的权力结构体系被重新调整和打破,新的公共权力职能机制尚未规范和完善,于是出现了大面积的公共权力失范现象。因此,深入揭示公共权力失范的成因,加强对权力进行公共治理,是进一步搞好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关键。 一、公共权力失范的深层原因剖析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代表  相似文献   

13.
政治思想是伴随政治权力的形成而产生的.在共和主义政治哲学中,政治权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始终是共和主义思想家们关注的重点.回顾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复兴的坎坷发展历程,其政治权力观经历了从至善到非道德、从分立制衡再到无支配的历史演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共和主义政治权力观,有助于深入探究共和主义这一古老的西方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4.
贯彻执行好"两个条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认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要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特别是作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要善于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落实到人大的工作实践中去,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相似文献   

15.
廖良初 《云梦学刊》2012,33(6):44-48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他的立场观点方法。而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原则问题。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立论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实践前提;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基本思想。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制约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真理性、真实性、真情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表现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真实性表现为它是求真务实的发展观;真情性表现为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运用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由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对政治权力的认知与态度实现了以下四种转化;(1)从统治型权力观到服务型权力观;(2)从单向性权力观到双向性权力观;(3)从全能权力观到有限权力观;(4)从强制性权力观到说服性权力观。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的权力观以权力的归属、行使和权力的范围、限制为问题框架,把民主与宪政分别视为解决这两大权力问题的制度方案,并力图将二者整合为一体.就理论定位而言,其权力观的基本理论取向是在民主与宪政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与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既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和思想理念 ,也是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每个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执政为民的权力观 ,才能从根本上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