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月4日正式任命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  相似文献   

2.
能获任世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除了与其一些有国际影响的研究相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发展. 2008年5月底,林毅夫将正式到任世界银行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3.
能获任世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除了与其一些有国际影响的研究相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发展.   2008年5月底,林毅夫将正式到任世界银行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4.
陈东琪 《领导广角》2001,(11):17-19
在本刊本期出版的今天,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中国“入世”了!十五年的不懈“耕耘”,终于结出了丰收果实.迎接“入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胜利了!“入世”,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然,也迫使我们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入世”后怎么办?这才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回答的重大课题.在此.特刊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东琪教授《“入世”后,我们怎办?》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王晓月 《领导文萃》2007,(6):149-151
一群无法无天的小流氓砸碎了一家商店的橱窗后逃之天天。店主自认倒霉。只好花1000元买了一块玻璃换上。这个时候一个经济学家走过来,说要恭喜店主,正在窝火的店主见有人说风凉话。气得要揍这个经济学家一顿。经济学家不慌不忙一番解释,居然让店主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项调查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把近年来一些在媒体曝光率较高的专家与资本的关系列了一个表,经济学家、任职企业、职务年薪等利益关系一目了然:如某著名经济学家担任着9家上市公司的顾问或独立董事,一位经济学家身兼15家公司的企业顾问,享受着每家公司3万-20万元不等的职务年薪,这些人大多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身居要职,  相似文献   

7.
政治家、企业家、普通公众和经济学家也都在纷纷表达对应经济危机的诸多看法,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各界几乎全是对危机抱着全盘否定的态度,将经济危机看成全都是坏事情,大多数经济学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经济     
《领导文萃》2011,(4):136-137
中国经济学家承认该国所取得的成就,但认为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理工大学的经济学家胡星斗说,西方人把中国描绘得过于美好,实际上中国的发展尚不均衡。他强调,有些人夸大中国的实力,让人觉得中国构成威胁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9.
不少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至少还能够维持20年,更有乐观的经济学家说,比20年的高速发展还要久远。但是不管怎么预测,他们预言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广阔而发展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上。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 陌生概念引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茹 《决策探索》2010,(19):38-41
9月16日,对于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来说,是一个心情愉悦的日子。"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胡主席在正式场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这对解决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作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参与者之一的汤敏说。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12,(12):82-85
“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的话,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这是马云分析经济学家与企业家关系得出的结论。在马云看来,经济学家首先是数学家,对数学模式有兴趣;其次,他们更关注昨天,对昨天的数据感兴趣,而企业家是只对未来“不确定”感兴趣的人。因此,让一群对昨天有兴趣的人去判断未来,是一件悲哀的事。马云认为,企业家一定要听消费者、听市场,因为市场才能决定未来。那么,到底有多少企业家按照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行动,成为市场的赢家?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0,(2):110-110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的约有6000人,但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只有大约100人,陈志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2006年2月,美国《华尔街电讯》公布了一份十大华人经济学家的榜单。这份引人注目的榜单把学术影响力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评出2008年最佳图书,摘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问题     
《领导文萃》2011,(19):132-134
中国CPI涨幅创3年新高 中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6.4%。创下3年来最高升幅。亦略高于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6位经济学家的上升6.3#的预期中值。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5.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把股东和经营分开面由经营专家支配企业,是现代股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习惯了社会学家谈论贫富分化,实际上,经济学家来剖析这个话题时别有一种锐利。收入分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模糊问题”,但是某些经济学家对此讳莫如深。有人公开反对调整社会分配关系,说这是“小农平均主义,红眼病,民粹主义”;有人以“效率第一”反对“社会公正”,说这样会“造成历史倒退”;有人宣布“经济学无道德”,主张“价值中立”,但是回避对中国的收入分配作实证研究。中国许多经济学家对寻租进行估计,数量是惊人的。我关于“权力资本化”的实证性研究,估计20年来利用权力转移的资产有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6年的国…  相似文献   

17.
邝新华 《领导文萃》2008,(24):20-27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值得关注的焦点现象,就是企业家群体的“出生”、形成和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蔡畸,农业经济学家、就业问题研究专家,有“穷人经济学家”之称。1982年毕业干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系中华全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全球变化的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一盈 《领导文萃》2008,(12):80-85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非常成功的.站在经济学立场.很多老百姓反对的,经济学家也应该坚持。  相似文献   

20.
理论动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连认为:通货膨胀政策不可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坡在《改革》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有的经济学家主张采取一种可以称之为“以通胀抑制衰退”的策略。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为目前有困难的国有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市场需求,以便维持它们的运转和工人的就业。对这种主张,实在难以苟同。原因是:首先,说通胀不会造成严重社会后果是不正确的。物价总水平上涨对每一元钱造成的贬值损失的确是相同的,但它对不同的人所造成的贬值损失大小却截然不同。在通胀情况下,经营工业不如经营商业.经营商业不如囤积居奇;在各种人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