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数据、文献和政策文件分析南通市城市社区医生队伍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目前南通市社区医生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且不稳定,培训方式和激励措施不完善,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议通过实行定向培养计划、优惠政策,提高岗位待遇,完善绩效考核,提升社区医生社会地位,增加社区医生职业发展机会等措施来扩大和稳定社区医生队伍,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造条件,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中,众多的死者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小说中的生者赋予了死者生命,对他们寄予了希望,让死者履行了他们未能达成的愿望。生者如行尸走肉般无奈地苟活于世,死者却在生者的思想和记忆中获得了永生,生死就是一个轮回。乔伊斯成功地塑造了这些死者形象,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都柏林的精神瘫痪图像。  相似文献   

3.
自然人成为死者即丧失主体资格,而人格权是一种专属权,其主体的灭失将导致该权利的丧失,因此死者不再享有人格权,但其某些人格利益依然存在。死者人格是否需要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是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其家属、后代情感的抚慰,以及对社会公平的一种维护,是人权保障的内在要求。我国对于保护死者人格利益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对死者人格利益的界定,提出保护死者人格的理论依据,并就完善我国死者人格法律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立法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死者的某些人格利益需要保护,其理论依据的学说争论中,死者权利保护说与民法基本原理相违背,死者法益保护说和死者人格利益延伸保护说只是一种保护的手段,人格利益继承说和死者生命痕迹保护说缺乏法理根基,只有近亲属权利保护说较为合理,体现了法的规范目的和价值。重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应充分体现法的规范功能,其理论基础是近亲属权利保护和公序良俗的维护,保护范围是要平衡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和现世人的行为自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诸如ChatGPT,其超越深度合成的生成式AI技术造成了实践中对名誉权、肖像权、个人隐私、死者人格利益等人格权侵权案件的频发。如何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降低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审视过去,我国历来重视对人格尊严的保护,自1982年至今,我国宪法均以专门条款的形式对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作出了明确的宣示性规定,表明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纵观我国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的演进历程,共经历了判例阶段、司法解释阶段和成文法规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起,著名的陈秀琴诉魏锡林案、"荷花女"案开创了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司法实践的先河。在这一时期,我国司法机关的重点工作也包含了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其先后发布了与死者人格利益相关的数份解答、批复,这些官方文件汇聚成了丰富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规则。在这些解答、批复之后,我国司法机关也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专门制定了死者人格利益的相关保护规则。自2021年《民法典》颁布施行后,《民法典》第994条专门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作出规定,标志着我国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进入了成文法规制阶段。然而,不论是从现行法律制定层面还是学术理论层面审视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这一具体问题,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是否应当予以区分而分别确定保护期限以及如何设置保护期限等问题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实际上,财产利益与精神利益作为死者人格利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两者不论是在保护期限方面还是在保护对象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经研究认为,死者人格利益中财产利益的保护期限应当以死者继承人的生存期为标准予以确定,而死者人格利益中精神利益之保护期限则应当以死者近亲属的生存期限为"标尺"。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死者的人格利益与公共利益存在密切联系,甚至其本身已经成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死者人格利益此时应受长期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死者人格利益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时,其也并不当然受永久保护,在具体个案中,需要综合考虑死者的身份、行为人的侵权方式等多种因素,具体确定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中人格权制度的建立使得民事主体充分享有人格尊严,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因此,在自然人死亡后,就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再享有民事权利。这就意味着死者并不享有民事权利,但这并不能否认死者的某些人格利益仍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从学界观点及司法实践来看,自然人死亡后其名誉、姓名、隐私等人格利益仍然不受非法侵害。本文从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相关的概念出发,指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范围及归属,明确了侵害死者人格利益行为的认定及责任承担;最终对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探讨关系到如何更好地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通过研究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现实意义、伦理意义和学理基础,得出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的重要性。确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期限应当对死者人格利益的范围进行限定,确定行使保护的主体以更好地保护死者人格利益,对于死者精神性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以其近亲属存在为限,而对于死者商品化利用程度较高的财产性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为死者死后的50年。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第994条规定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请求权,是指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利益受到侵害,死者的近亲属依法享有的保护死者人格利益,救济造成的损害或者妨害的请求权,包括侵权请求权和人格权请求权。其法理依据,是死者具有部分民事权利能力。条文中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以及“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行为人”“民事责任”6个关键词,分别概括了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请求权的请求权人、保护客体、请求权成立要件、责任人和责任承担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剖胃之谜     
一天夜里,有个守财奴被人用枪打死了,尸体在保险箱旁边,保险箱里的钱已被抢走。死者胸部中两弹,这足以致人死命,但奇怪的是,凶手还用刀残忍地剖开了死者的胃。难道凶手与死者还有深仇大恨吗?不这样不足以泄愤?但根据一般情况推测,即使这样,凶手也是割下死者的头颅或者戳烂死者的面孔,剖开死者胃的实属罕见。那么,你知道凶手为什么要剖开死者的胃吗?是只,恨仇无并者死与手凶,上实事财爱个这,前之枪开在手凶。已而钱抢想,箱险保的他是的到想心一奴财守的命如于出手凶。匙钥的里手了下吞口一便是于打后然,匙钥出取,胃的他开剖好只,奈无。物财部…  相似文献   

10.
医患谷底     
家属"拒签",是医患关系恶化的一种极端反映"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我参加医疗工作30多年里第一次见到,"在"拒签"事件发生后,朝阳医院一名医生说道。但是,它已经足以成为中国医患关系失调的一个典型案例。肖志军"拒签"后,许多人都在总结其原因,医改专家、法律学者、医生、记者、事件目睹者,还有无数的网络评论者。无论"丈夫的愚昧"、"医院的失职"还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需要修改",都自有其逻辑,死者的亲属已经宣布将此事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1.
死者权益诉讼并非为了死者利益,而是为了死者近亲属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死者近亲属享有诉讼实施权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其继承了死者生前取得但尚未来得及行使的侵权请求权及其自身因侵权行为而受有损失。该诉讼实施权的行使往往兼具私人执法属性。实际垫付人对侵权人、死者近亲属享有请求偿还必要费用的请求权基础极为复杂,但其享有诉讼实施权的正当性基础均体现为其系实体权利归属主体。公益代表人属于职务当事人,构成补充性法定诉讼担当。  相似文献   

12.
离奇自杀案     
美国发生了一件错综复杂、离奇古怪的死亡案件。死者名叫罗奈尔得·奥帕斯,法医验尸后,断定为头部受伤死亡。死者从11楼顶跳下试图自杀(他留了一份遗书),但下落时,却被从九楼一个窗户里射出的猎枪子弹击中,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死者》既在写实的层面上对“死者”进行追忆 ,同时也在象征的意义上寓示着一切“过去”都是“死者”。小说通过“死者”已死 ,“生者”却还要忍受“偷生”的折磨这一处境 ,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萨尔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是古代巴人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之一。因为它是吊唁死者,又名跳丧鼓。 萨尔嗬的现状 萨尔嗬流行于鄂西的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建始、五峰、恩施等县的部分地区。这一带的土家每当死了老人以后,周围邻里,不分远近亲疏,不论死者认识与否,不论死者的辈  相似文献   

15.
人体潜力     
《阅读与作文》2010,(8):18-19
美国波士顿有一位80岁的老翁,一次在马路上不幸被卡车撞死。医生在做尸检时发觉老人体内的许多脏器早已发生严重病变:血管明显硬化;心脏扩大,几乎超过正常人的一倍:肺部有结核病变;两侧慢性肾炎:肝脏血管阻塞,已产生侧支循环。其中,每一种病变几乎都可以置他于死地。然而,死者生前一直生活得很好,还会走亲访友,四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准新郎突遭袭击身亡,无辜的前女友一度成为嫌疑对象 2009年3月22日晚10时左右,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发生了一起命案:下个月就要走上婚姻红地毯的一个年轻小伙,突然遭到两个歹徒的袭击,当晚不治身亡。接到报案后,青山区公安局副局长陈德明立即赶赴现场。受害人身份很快查明:死者名叫吕明,26岁,包头市第七医院医生,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院,2008年通过考试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成为该院外科主刀医生。  相似文献   

17.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一种特殊葬法,以往对悬棺葬的讨论往往注重于某一民族,同时对其意义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从史料和考古学的角度看,悬棺葬是不同时间、不同民族采用的葬法之一,它并非某一特定民族的唯一葬法。悬棺葬是一种处理凶死者的葬法,其意义是由于人们对凶死者怀有深深的惧意,惧怕凶死者的恶灵为祸人间,所以要想法使凶死者的恶灵远离活人,使其处于隔绝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悬棺葬是古代南方民族处理凶死者的多种葬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死者》是乔伊斯流亡海外后的最初创作,蕴含了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世界以及自我的新观念,预示着创作风格的转变。乔伊斯前期的写作有鲜明的"意图式写作"特征,利用症候式阅读法,通过细读文本和传记,发现《死者》的显形文本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而其下隐藏着叙述者的言说困境。乔治·斯坦纳多次提及《死者》一文对他批评理论的影响,运用斯坦纳的语言哲学理论,通过解读小说文本中的音乐、空白等元素,发现乔伊斯突破语言之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实现了"构建民族道德史上的一章"的写作意图。比较显形与隐形两个文本,可以看到乔伊斯的爱尔兰情结遵循否定之否定的逻辑,是一种"否定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西地区发现了许多魏晋十六国镇墓文。这些镇墓文主要书写死者去世时间及建除十二直、死者生前所在郡县乡里、死者姓名及相关信息、解注辞与隔绝生死辞、沟通人鬼的神灵以及代替死者承受央咎、罚作的承负之物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目的在于隔绝生死、使死者安息、为生人除害。这反映出民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民众丰富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问题在理论界争议颇大,存在不同的说法。该文接受死者名誉的说法,并评述了其它说法的不足。同时,该文还论述了侵害死者名誉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侵害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保护死者名誉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