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区际差异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区际差异的深层制度成因 ,为此 ,在 2 1世纪初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措施应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际差异为指导 ,有效地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缩小区际差异结合起来 ,解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 ,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渊源与对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区际差异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区际差异的深层制度成因,为此,在21世纪初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措施应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际差异为指导, 有效地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缩小区际差异结合起来,解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 ,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区际差异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区际差异的深层制度成因,为此,在21世纪初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措施应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际差异为指导,有效地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缩小区际差异结合起来,解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时期的区际经济增长差异是由制度转型方式及其进程的地区差异引致的,通过对所有权结构转变的地区分析表明,中国转型时期的所有权结构演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动态演进过程依东、中、西三大地区而逐渐减慢,而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同样表现为这种梯级差异。计量分析表明,所有权结构转变中的非国有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数量依存关系,所有权结构可解释区际经济增长差异的64%。因此,中国转型时期所有权结构转变的地区差异是引致区际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区际法律冲突或区际私法是指解决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具有独立的法律制度的各个地区之间民商事法律冲突规范的总称。它是在一国领土的范围内不同地区人民进行频繁的民商事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区际法律冲突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国内部存在着法律不统一的状况,亦即一国之内存在着不同法律制度的法域。香港、澳门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地区至今仍然未能回归祖国的怀抱。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了维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稳定和繁荣,邓小平同志提  相似文献   

6.
区际冲突法作为解决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适用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用来解决其国内区际法律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加快制定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区际法律冲突的区际冲突法十分必要。为了推动我国开展区际冲突法立法,笔者在广泛参考和比较中国现行国际私法及其司法解释、外国国际私法和区际私法或区际冲突法、关于国际私法的国际公约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现行国际私法或区际冲突法则草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于1991年草拟了《大陆地区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民事法律适用示范条例》。该示范条例发表后,在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受到同行重视。本文从草拟经过、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在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该示范条例。  相似文献   

7.
区际冲突法作为解决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适用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用来解决其国内区际法律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加快制定解决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区际法律冲突的区际冲突法十分必要。为了推动我国开展区际冲突法立法,笔者在广泛参考和比较中国现行国际私法及其司法解释、外国国际私法和区际私法或区际冲突法、关于国际私法的国际公约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现行国际私法或区际冲突法则草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于1991年草拟了《大陆地区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民事法律适用示范条例》。该示范条例发表后,在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受到同行重视。本文从草拟经过、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在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该示范条例。  相似文献   

8.
论京津冀区际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的公平发展,应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以弥补冀上游地区为保障京津发展而遭受的损失。构建京津冀区际生态补偿制度需在遵循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原则及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际生态补偿经验,正确界定补偿主体、受偿主体,采用公共财政支付、设立区际生态补偿金、建立政府引导下市场交易机制、实施异地开发、开展技术援助等多种补偿形式,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度供给是生态补偿的持久动力,面对区际差异与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只有充分依赖法律制度的有力支撑,才能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者提供更合理的生态补偿,从而实现区域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法律保障既要优化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同时可以在目前加紧制订<生态补偿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制定<生态补偿法>,以此切实指导区际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完善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增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区际贸易差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直存在区际贸易差额,并且有些地区贸易差额较大.区际贸易差额过大会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相同水平技术矩阵基础上拓展区域分工,构筑市场互补关系,促使区际贸易差额缩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OT的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认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具体包括:公路交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水平、经济发展规划、综合运输体系等相适应,这是公路建设的终极目标;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大系统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方法分析其适应性,分析认为SWOT方法能够很好地分析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陕西省的实例验证了SWOT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省“五点一线”空间发展战略,对开发辽宁沿海地区意义重大。以沿海12个县市为样本,选取17个能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评价各县市的发展水平,得出沿海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区域间的横向联系,扶持民营力量,以比较优势突出县域经济特色,以循环经济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建议,为辽宁沿海以及全省县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单指标分析和多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2个方面测度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四大板块间,而且表现在省际之间和四大板块间差距的拉大;进而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引起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差异形成并拉大的原因主要以外因为主,尤其是国家发展政策的倾斜;最后针对区域空间差异提出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即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加大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支持,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从而促使区域发展要素合理流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空间引力模型计算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和长三角代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度,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两地区的经济联系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和长三角均有较强的经济联系,但是各城市和长三角的经济联系度存在较大差距,这除了和各地区的发展基础有关外,还和各地区在联动发展中的战略选择有关。从动态来看,两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度动态变化,表明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能够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联动发展战略。为了提升两地区联动发展的效果,应从联动机制、市场、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中西经济法差异的倾向,导致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脱离实践而遭受质疑。对中国经济法产生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立足于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差异,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  相似文献   

16.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它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尤其在经济领域中,模糊用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所有的现象乃至数据都是时刻变幻莫测的,即使再专业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做到十分精准的预测。因此,本研究将以中英文经济评论类语篇为研究对象,探讨英汉经济类语篇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方式,研究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比较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阐述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性,指出了福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剖析了福建城乡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及其敛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 选取省际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扩展Barro和Sala-i-Martin的β收敛模型, 考察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的敛散性, 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收敛路径。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际区域样本的实证检验, 证实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呈现条件β收敛态势。在对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子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 再次证实三个子样本的地区间呈现条件β收敛, 并且中部区域收敛速度最快, 西部区域收敛速度次之, 东部区域收敛速度最慢。鉴于区域间经济环境禀赋差异及其敛散性, 提出加速区域间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收敛速度的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和地区2000-201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同时考察经济开放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市和地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相关关系,金融结构和金融相关比率分别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相关关系;经济开放水平的提高对我国金融积极作用的发挥反而带来抑制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样区域特征凸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区域内金融规模系数显著大于全国水平,彰显了区域发展战略中金融规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1991-2003年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和全国31个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显示,绝对差距逐年扩大,相对差距波动起伏,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大于全国31个省际间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究其原因,有历史的积累因素,也有现代的博弈缘由.据此,应采取措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