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经院学者只含糊地暗示到第一抽象级次的内部细分。把满意解释第二级次和第三级次内部细分的那些原则用之于第一级次,还得作一番努力。马里坦仅仅靠发挥了传统托马斯主义的某一未发展的方面,就恢复并纯洁了托马斯主义自然哲学的概念。自然哲学可以定义为其概念工具要求上升分析的一种物理思维,实证科学则可定义为其概念工具要求下降分析的一种物理思维。这两种分析的极端对立在决定自然研究中常见的观点是那一种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规则。马里坦由于能胜任愉快地在第一抽象级次里描绘出一种对物质世界的非哲学研究途径,就能从一个有利地位来考察物理-数学知识的原理,并说明这类知识最近发展里所显示的越来越多的完全自主性。在执行这项任务时,马里坦掌握了两样有效的工具:一个是他关于悟性和下降分析的理论;另一个是把数学对象看作是一种异于实在的东西,它总是受某些理性条件的影响,而且往往成为仅仅是在现实界有一个基础的理性东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关于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互分离的认识进行了实践批判,矛头直指其对自然科学“唯心主义方向”的抽象解释和人的科学的空洞化理论建构,并力图将二者融入社会历史实践。不仅如此,马克思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始终未能触及作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共同基础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同样无法深入探讨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互分离的“感性活动的异化”的根源,因此,马克思强调诉诸社会历史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来扬弃现实的异化,消除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二分现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建立未来“统一科学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可确保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该思想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借鉴、总结我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借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基础上量变的过程,体现增“1”的哲学过程,因此“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和近世代数中循环群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都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观点.这两个观点的贯彻执行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很大作用,但也遇到了来自两方面认识上的误解和执行上的偏差;即或者只讲部分先富,不讲共同富裕;或者以共同富裕来怀疑、否定部分先富,为此,研究和实现两者的统一,意义重大.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马列主义个人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针对长期“左”’的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  相似文献   

5.
谈“科学”     
科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科学”一词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繁的术语,然而当问及“什么是科学?”的时候,却会得到不同的解答,更多的人包括那些从事科学工作多年的人,甚至回答不出来。因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人们往往不去追究其概念的。科学一词,即英语的Science,来源于17世纪的拉丁语Scientia(知识)。一般认为,是日本人西周在1870年翻译西方书籍时,用日文汉字“科”(分门别类之意)、“学”(学问)创造的一个新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的,是一个外来语。最近,武汉大学冯天瑜考证,认为中国古代即有这一概念,但意指“科举之学”,是日本人用了中国这个词还是他们创造了新词与西方词对译,已无从考证。中国古代可以与现代的“科学”意义类似、相近的词,可举“穷理”和“格物致知”。现代的“科学”一词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词典),显然这是广义的科学概念。狭义的指自然科学,以“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定义似更为完整。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是认识未知事物或对已有理论的修正甚致否定,探讨自然界各类现象的本质属性及其变化规律。为此,科学研...  相似文献   

6.
“所有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经验和反映的最一般特征问题。因为关于客观物质的知识必然产生于个体经验,理论必然是逻辑反映的产物。”如果这个首要问题能得到充分的认识,那么很明显:现代哲学必定是独立于个体经验的纯思想领域的哲学,是独立于反映的纯现实领域的哲学;从经验或反映开始,仅是为了达到完全不同的目的而使用的方法上的决窍。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具体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科学理论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现代科学无论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已发展成门类众多,错综复杂,结构庞大的理论体系。而今科学的创造性质和规范,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不仅表现为科学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规律的解释和创新;也不仅于科学认识方法、认识手段的进化;更重要的是科学思维的逻辑结构有着新的特点。其中关于知识的整体化、一体化、综合化,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科学界,无论是直接从事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格里芬(D.R.Griffen)所著的《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论述的观点,未来的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应该是亚里士多德范式、伽利略范式和炼金术范式的综合,这就尖锐地提出了科学的统一问题。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所持的是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科学历史观”的创造者著名于世。但也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他的历史观只有科学规律的内容,一种纯粹的客观规律的总和。其实,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科学规律是离不开人的,它们是人的活动的规律,马克思哲学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与以人为本的结合,是马克思哲学特有的理论品格。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重提“以人为本”,不是向西方人本主义的回复,而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思想的科学史观和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人道主义思想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经过对传统科学与人文的批判继承 ,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理论统一 ,并通过《资本论》时期的现实验证 ,最终使科学与人文统一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在当今时代 ,重述马克思思想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对回击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上,对科学的文化价值的论述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实证主义文化观与人文主义文化观的对立。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科学的文化特征,但各有偏颇。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活动,不应把科学看做是一种纯粹"客观的"、"中性的"与人无关的东西,也不应该过分强调科学的人文价值,把科学消解于人文文化中,应该从"人类活动"、"人类需要"去理解全部科学,在其内部同时蕴涵着认识价值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两观统一”学说的提出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叙述。第二部分则对“两观统一”学说的思想内容进行正面的阐述,其中又着重论证了“两观统一”的基础问题,说明了两观何以能统一的原因和根源,并从具体内容上揭示了“两观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是说明“两观统一”学说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当前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几个突出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统一哲学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有其构想:作为对立统一体的“ 是”、“ 在”、“态”、“ 识”所构成的系统.这个构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受邀在这里演讲是一种崇高的荣誉,而它的名誉教授职位更是一种高规格的学术荣誉。对此,我非常感激人大的领导和教职员,我把这视作为现代中国学术界真心奉献给印度学术同人的一份礼物。因而,我愿尽绵薄之力,进一步加深若干世纪以来中印学术界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5.
儒家“仁智统一”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道主义与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知情意与真善美的统一。儒家把“仁且智”作为理想人格的主要特点,“仁智统一”成为人们通往理想人格的必然要求,其中富含的哲学意蕴具有十分丰富的现代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尤其是《精神现象学》作过精深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它称为“黑格尔的圣经”。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在这里使用的“诞生地”一词含义的理解,没有什么重大分歧,然而对“秘密”、“圣经”这两个词,尤其是“秘密”一词的理解却并非如此。通常流行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哲学的分化,在产生了科学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同时,也导致了"哲学的消解运动",造成了科学与哲学的分裂.在当今科学和哲学危机的时代,如何正确地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转化关系,通过提升科学的哲学精神来发展哲学,通过哲学促进科学的自觉,最后通过科学与哲学的融通,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解,已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8.
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关键是把握作为两条道路转折点的“最贴近的规定”.由分形理论可知,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具有普遍性.近代以降,科学的发展在整体上经历了两条道路.“两条道路”本身具有反身性.科学哲学及其与科学关系,目前所呈现出的纷争的缘由之一,在于没有区分行进于两条道路上的科学,没有觉察到科学哲学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两条道路.在第二条道路的科学和科学哲学发散的基础上,“新科学”——新的收敛正在酝酿、萌芽.中国科技哲学界在厘清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面临两大挑战和机遇:其一,发展中国的“地方性”科学哲学;其二,关注并参与“新科学”.  相似文献   

19.
对哲学和“荒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从已知的情形下,至少能体味到如下的意义可能代表“荒谬”:言论背离习惯认定了的“常识”;言论超越了知识界限;言论试图以新的视角解释眼前的世界;言论在对经验作出反思,等等。从多半的意义上说,荒谬并不象我们认定的“错误”,就象常识未必是在展示“真实”。科学需要积累和多次的比较反复,哲学却需要反省和领悟。这就是为何“荒谬”的东西常能引导人们获取真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科技时代"科学活动方式的巨大转变,科学哲学主题也将由传统的"公理体系"的单理论静态研究和"范式转换"的多理论动态研究向大科学时代的"科学论题学"研究转变.当代科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论题"的论证和解决过程,科学知识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是"论题目录"结构;科学论题学的核心内容是"论题"的多元论证理论.复兴被遗忘的古老"论题学"智慧,结合现代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科学论题学方法,是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