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孟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3-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曾提出一系列指导党内进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方针和切实有效的反腐败措施.它是对执政党反腐败斗争的科学总结,对当前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在我党即将执政之时对全党干部作的要求。今天,在我党执政五十多年后,仍需要坚持“两个务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需要,是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经受考验的需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才能使我们党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复兴,祖国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3.
周新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1-14
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历史责任,就必须不断同自身的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耀萍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2):58-61
文章以毛泽东同志的言行为依据,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建立在“为人民服务”宗旨之上的反腐败思想,对今天有着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刘利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9-12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黎明的前夜,面对取得革命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深刻阐述了怎样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思想保证,是我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7.
顾晓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8
"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是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两个方面."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统一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深厚的哲学底蕴,"两个务必"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体现了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最可贵之处是它把科学的态度和革命的精神统一起来,并且体现了我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9.
10.
李建中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初步形成了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在综合平衡中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为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一贯主张要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在他的领导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的成果。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要正确对待伟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王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0-13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论证三者如何全面协调地发展。他关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主张处理事情应分清轻重缓急,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抓全局;对待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主要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讲究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在方法论上讲究创造条件促使矛盾转化。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必须用“以人为本”统帅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胡汉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有 5个要点 :1、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必须以教育与法制为前提 ;3、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4、必须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 ;5、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与加强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5.
孙楠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6):8-11
1930年党内不良教条主义之风盛行,党的革命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如何改变当时现状成为毛泽东关注的焦点。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思想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初步形成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独具特色的调查研究观。他以反对本本主义为切入视角,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四面受敌法”与城乡结合法的研究方法,将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及现状作为研究重点,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毛泽东1930年的调查研究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新时期中共进行调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建国初,毛泽东在开国奠基、恢复经济过程中,通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方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道路进行了重要探索,为解决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教益。 相似文献
17.
赵清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38-44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为指针,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以发展的起点、发展的主客体、战略和目的、政策及其策略、动力和保障、方向和定位、发展的灵魂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发展观体系。它有基本理论,也有指导原则,还有可操作性很强的应用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4,14(6):1-4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倡导和培育"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根溯源,可以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那里找到端倪。换言之,毛泽东的思想和探索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谢红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2):142-148
李达和毛泽东有着长期哲学交往关系,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总体上,李达和毛泽东的哲学交往是相当密切的,也有晚年稍嫌生疏的时候,这是他们哲学思想总体契合、又有差别的反映,也是形势发展使然;李达和毛泽东在哲学交往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在哲学思想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李达和毛泽东的哲学交往,主导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宣传的历史。李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