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地下,有宝藏,海里,有珍珠。井里,有打不完的清泉,心里,有唱不完的歌曲。山上,有花,有乌,有 树,山中,还有无数珍贵的石 头①。请磨一磨吧,连我们的石 头上,也有一幅幅美妙的画图①苍山盛产大理石,质地精 良,花纹奇丽,驰名中外。泉“为什么你一出地面,就喷珠吐玉,又笑又唱,如此欢乐、舒畅?”“因为我挣脱了地壳的禁 锢,获得了自由,见到了阳光I 。。.”。”“为什么你年年月月,都清莹纯净,一层不染,如此纷美、明亮?”“因为我经过千层土攘的 过滤,我是大地的乳汁和精华 ”.”.” 她她的眼晴那么明亮,因为每天映着洱海水,她的脸儿那么美丽,因… 相似文献
2.
3.
当你徜徉在桑植秀美的山水之间,会发现一幢幢别致的白族民居,走进民居,身着白族服装的少女会为你筛上三道茶。正赶趟的话,你还可遇上娶新娘或跳仗鼓舞等喜庆事儿。桑植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自称“白伙”、“白尼”、“白子”,汉族和其他民族称之为“民家人”,主要聚居在芙蓉桥、马台口、麦地坪、洪家关、瑞塔铺、刘家坪、走马坪等乡镇,现有人口10余万人。据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与大将几良合台率一十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并利用大理王段氏充当向导和先锋,平服其他未降部落。后忽必烈率主力返回上都(今河北承… 相似文献
4.
苍山、洱海是云南省的名山圣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更是白族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无序开发和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给苍山、洱海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这种情况如果延续下去,白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理白族自治州采用立法手段保护苍山洱海,为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白族节日“绕三灵”,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原是白族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白族青壮年郊游的一种活动,故又名“绕山林”。 每年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各村寨的白族男女青壮年,穿上新衣,带着乐器,成群赶来参加这一活动,十分热闹有趣。其形式是这样的:每个自然村寨来的人为一队,有两个年长的歌手,他们手执柳树、蚊帚走在前面开路,其余的人胸佩麦杆编织成的小菱、小螺及红布条等物跟在后面。他们口吹木叶,弹着三弦,敲着八角鼓,打着“霸王鞭”,载歌 相似文献
16.
贞元十年,南诏与唐盟誓于洱海边的点苍山,双方关系的恢复由此得到正式确定。点苍山盟誓不仅是南诏与唐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南诏与吐蕃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盟誓之后,南诏、唐、吐蕃三方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分析史籍中的相关材料,对盟誓提出者、南诏最高首领异牟寻是否参加了此次盟誓、崔佐参加盟誓的身份、地点选择在点苍山的原因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可见,南诏与唐对此次盟誓均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杨小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
以大理洱海流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为个案,指出洱海流域环境问题的出现与流域内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认为在加大投入改进环境治理技术和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的同时,需要培养流域内居民的环境主体意识,并通过社区组织动员流域内居民开展参与式的环境治理,从而为提高流域治理效果,并实现环境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双语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象,洱海周围地区是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群众普遍使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本文对挖色、凤仪、上关、湾桥等几个白族聚居的乡镇群众在不同场合的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做一定分析,指出洱海周边地区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白语,母语活力等级高,白语可持续性发展较好.并对新时代白族语言文... 相似文献
19.
<正>侗族作家姚茂椿先生的散文集《苍山血脉》,让我越看越怀有肃穆和崇敬之意。生平第一次,在看完一本书后,我会如此地沉思良久。先生在书中大为推崇的侗族大歌,那美得让人窒息的高亢旋律,带着原始的野性喷薄而出,让人畅快淋漓。美丽的侗族音符敲击着人的脑神经,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先生的笔下,是侗文化浸润出来的大气磅礴的绚丽画卷;是那绵延苍山里,延续着的最滚烫的侗家血脉。而先生则无疑是舞水河畔侗乡文化的踏歌人。 相似文献
20.
视觉传达仰仗新科技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导形式,为洱海白族水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文化载体为洱海白族水文化地表达提供了可视性,数字媒体提高洱海白族水文化传达的交互性,互联网增强了洱海白族水文化传播的高效性;在文化旅游发展热潮中,促成了洱海白族水文化的视觉转向,并应用于以水纹装饰创新文化传播、以水波动态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