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的两种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使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成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 ,从而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Fau 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隐喻理论。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 ,探讨了这两种理论的差异与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Lakoff隐喻认知理论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整个人类世界都是隐喻的,人们离开了隐喻便无法生存,这无疑是很不合适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里,许多著名论断表明,隐喻即使存在,也只可能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传统文化观念出发,对"比较"进行解读,找出Lakoff等隐喻映射机制及隐喻实质的问题,尝试对"比较"诘难的回应,重新检视和反思隐喻理论的认知功能,使其在隐喻研究中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和态度。  相似文献   

5.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证明隐喻认知在英汉表量结构物量词的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从共时角度分析英汉表量结构的隐喻现象的同时,试图对其中的物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异常搭配现象作简要归纳。主要归纳出两类隐喻性的异常搭配现象:一是映射型名量搭配,一是错位型名量搭配,它们分别反映出不同的隐喻认知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隐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选取了隐喻研究史上三种较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即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来探讨它们各自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9.
成语中隐喻的翻译一向是成语翻译的难点。虽然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不是概念隐喻,但概念隐喻在深层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式。在1999年新版的概念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区分了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从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这个新角度出发研究成语中的隐喻翻译,能帮助译者从认知的高度对隐喻进行充分解读,从而做到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关注表面语言形式的转换的同时,还关注到了深层认知过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它没能有效地说明隐喻中源城和目的城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别回顾了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由Faucon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比,总结出这两种理论具有相似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对隐喻现象的有区别的理解,由此得出两者在解释隐喻现象时是互补的结论。最后指出了这两个理论存在的缺陷,为发展和完善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空间隐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的研究是对修辞领域隐喻研究思路的突破,Lakoff&Johnson(1980,1999)、Lakoff(1987)对隐喻的研究掀起了语言认知研究的高潮。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以方位词涉及的概念隐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空间隐喻普遍性、体验性、民族性、层级性、连贯性和多样性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空间隐喻是语言外系统和语言内系统共同作用产物的观点。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论证隐喻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观点,而且系统地讨论了空间隐喻的六大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名词化是典型的语法隐喻现象,而作为一种隐喻现象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机制紧密相关,名词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本文在名词化语法隐喻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学理论加以分析,从语法范畴的连续性、名词的认知特征、认知视角以及转喻机制四个方面揭示名词化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动因,并提出了名词化是一种隐转喻现象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理论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6.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词汇的问题,而且是思维和行动的问题。隐喻渗透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认知。以概念隐喻理论和Lakoff的政治隐喻以及隐喻的意识形态功能为理论基点,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中的隐喻性表达进行分析,得出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趋势及奥巴马是如何构建"正义战争"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或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隐喻解释涉及理论很多,通过Lakoff“概念隐喻”理论,结合汉语实例对隐喻认知功能进行一个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隐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来考夫(Lakoff)的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理论建构的积极意义。但是,隐喻理论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过程都充满了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概念隐喻是一个虚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运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解释了隐喻作为认知世界的具体方式的形成过程,指出隐喻贯穿于人类日常行为和思维中,概念系统的构建具有隐喻相似性;同时,基于个体喜观性不同、语境和文化不同,概念隐喻又具有认知多雏性。  相似文献   

20.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