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1978—1992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从特征渐次深入到本质,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特征、属性及其内涵等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例如,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主要体现为共同富裕。这种观点认为剥削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而社会主义则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之上,共同富裕有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及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多重理论视角;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维度构成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先富带后富、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历史超越性要求重新审视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以完善共同富裕理论并为共同富裕实践提供新思路。当下共同富裕实践的主要约束条件是基础结构性张力和主体结构性张力,因此需要推进中国社会建设实践从支持型到建构型的历史转型,为财富增长效率的可持续性和财富分配公平的全面性提供逻辑基础和实践保障。建构型社会建设实践应包括财富增长效率的社会条件体系建设和财富分配公平的社会条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稳定投资预期的社会条件建设、稳定消费预期的社会条件建设和稳定出口预期的社会条件建设;后者包括初次分配兼顾公平的社会条件建设、再分配突出公平的社会条件建设和三次分配优先公平的社会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4.
梁惠霞 《探求》2000,(Z1):21-22
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共同目标,就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共同富裕贯穿于经济建设中。下面就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5.
谈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滕春海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共同富裕问题,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心向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课题。作为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深刻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共同富裕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这就是:允许和鼓励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新意浅探皮晓辉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最新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最新概括,新就新在:它区分了社会主义本质与本质特征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继颖  李响 《学术交流》2023,(1):96-107
“未来乡村”治理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未来乡村”治理既需要多重身份担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又需要德才兼备的乡村人才,以实现“共富、文明、善治、美丽”的未来乡村目标。乡村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条件,“未来乡村”治理是决定乡村富裕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利用“未来乡村”治理优势促进乡村富裕。现阶段,乡村仍存在诸如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不足、城乡及各地区间乡村发展差距较大、乡村产业布局不合理和乡村人才紧缺等问题,制约共同富裕的实现。“未来乡村”治理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破城乡壁垒,建设城乡统一大市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供给能力;构建现代农业、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产业格局;制定乡村人才“引、留、育”新政策。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现是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现,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公正二者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就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规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正规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归宿是共产主义社会,即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按需分配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拥有比资本主义社会发达得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无论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同富裕目标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因而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原则。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社会主义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百分之几的人发财致富,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  相似文献   

11.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图景呈现与价值表达。从历史具象、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向坐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者既有内在本质的统一性,又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耦合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贫富差距扩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然实行市场经济,收入差距扩大就有其必然性;中国老百姓没有天然的仇富心理,主要是对分配不公感到不潢;当前,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民经成为现实,共同富裕的实现还相当遥远,现实的首选目标是消灭贫困。1996年上半年,北京某刊发表一篇文章,几个小标题是:“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黄金实与食不果腹”;“华丽时装与衣衫褴楼”;“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奔驰1000与磨破草鞋”。文章列举了若干触目惊心的事例:四川某大款从裤袋里捧出一叠10元钞票,因懒得弯腰,竟用脚踢一下就走了。深圳某酒家推出豪门宴,不包括酒水,每桌…  相似文献   

13.
王美玉  朱红梅 《探求》2024,(1):31-3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共同富裕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论断。在分析该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及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此重要论述有力地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任务,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说过:“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如今,我们正在从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基础上向实现比较富裕的目标前进。廓清共同富裕有关理论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共同富裕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及相关实践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共同富裕理论的首要问题——“共同 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凝聚民心冲破千难万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20多年改革的风风雨雨之路就是探索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徐小莉 《东西南北》2013,(21):12-15
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社会气氛中,获得了财富成功的富人,成了标杆和明星:在贫富两极分化的财富现实中,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富人,成了标靶和出气筒。此时,作为社会既得利益和优质资源占有者的富人,拥有相当宽泛的选择:可以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独善其身;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共同富裕;可以通过反哺社会的企业文化尽到公民责任;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行动参与和人格魅力影响他人;可以借助话语权成为公民社会建设的先锋——换句话说,富得像个人样,而非富得像个钱样,能有效抵消公众披着仇腐外衣的仇富心态,让全社会重新认识富人。  相似文献   

16.
地区发展非均衡性的政治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心位移,中央权力下放和地方自主权增强等情况,使地区发展非均衡性成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若干积极影响和一些负面效应。一方面,它有利于权力资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配置、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的生长和政治发展的梯度式推进;另一方面,它导致地方主义的滋长、助长地方离心倾向抬头,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此,需要我们正视地区发展非均衡性的客观必然性,并采取措施减少其负面影响:(1)创造地区发展公平合理的经济环境;(2)强化国家的一体化整合,目前要着重解决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的规范化和中央宏现调控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涛  李敬 《创新》2023,(6):55-66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备了坚实的制度和政策支撑。然而,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艰巨,区域、城乡及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明显。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在城乡融合中促进共同富裕协同,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在返贫治理中补齐共同富裕短板,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快要结束。这个时代提出的最大课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关系到几十亿人的命运、影响历史走向的大问题。”邓小平针对“穷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由此,引伸出又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要求什么样的产权形式,才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顺利发展,较快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我的回答是:公民产权本位论。2014iE社会主义实验的历史教训1917年十月革命,开创了…  相似文献   

19.
从地方党报来讲,新闻版的很大一部分版面是报道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这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现在都市报纸一改以往对上级指令性任务不得不登而敷衍塞责的做法,而是主动配合,努力投其所好,尽力搞好党政报道。这是因为,众多报纸从多年的办报实践中认识到:一、抓好党政报道,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也更能体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二、新闻舆论要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就必须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三、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刊发一些政情新闻,也增加了报纸的卖点。应该说,除了一些领导的长篇讲…  相似文献   

20.
梁晓声 《东西南北》2009,(12):64-65
这雨,可说是场大雨了;小街上,便不见人影。然而,却还是有人的,都躲到人行道两侧避雨的地方去了。所谓避雨的地方,自然是那些没有门窗,竟也叫门面的菜摊或水果摊的屋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