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对公司整体价值的影响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1998—2011年的股权再融资数据,对比研究在监管政策的驱动下,上市公司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论为选择配股方式再融资的公司价值大于非配股再融资公司的价值,而选择公开增发方式再融资的公司价值小于非公开增发再融资公司的价值,选择定向增发再融资公司的价值也小于非定向增发再融资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古典代理理论和行为代理理论,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具有不同产权性质特征的公司其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更加不同.本文选取了2006-2010年我国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16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高管股权激励的当前价值对公司技术创新呈显著的负向影响,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价值对公司技术创新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运用股权套现对削弱股权激励当前价值、预期价值或对公司技术创新有影响作用.而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当前价值对公司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强,高管股权激励的预期价值对公司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弱;地方性国有上市公司较中央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当前价值对技术创新的负向作用更强,预期机制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弱.  相似文献   

3.
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相比,由于其使用期限长,公允价值难以计量,一旦发生减损,会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财政部制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力求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情况如何,计提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首次亏损和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长期资产的减值行为中影响显著,并通过对2002、2003两年发生首次亏损公司第二年行为的后续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首次亏损年度倾向于计提更多的长期资产减值,存有在以后年度进行“巨额冲销”以实现盈利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相比,由于其使用期限长,公允价值难以计量,一旦发生减损,会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财政部制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力求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以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情况如何,计提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首次亏损和审计意见在上市公司长期资产的减值行为中影响显著,并通过对2002、2003两年发生首次亏损公司第二年行为的后续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首次亏损年度倾向于计提更多的长期资产减值,存有在以后年度进行"巨额冲销"以实现盈利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02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数据,采用平行数据模型的方法,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回归的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差异:资产担保价值、公司规模、成长性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公司的获利能力、流动性、非负债税盾对资本结构有显著的负影响;中国上市公司主要依靠短期负债融资。  相似文献   

6.
公司债券定价一直是影响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股东、高管和债券人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冲突变得更加复杂。以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作为样本,进行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与其发行的公司债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大股东控制权的增加显著提高高管股权激励水平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面对较高的债务融资成本,上市公司会通过调整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以避免债务融资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多元股权结构,对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选取2014年中国A股200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均值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终极控制人性质、股权类型、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股权类型中国有股和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法人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单独对公司绩效不起显著作用,加上股权制衡因素,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阐述了新时期国企改革的启示,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要完全私有化;发展混合所有制,实行多元股权结构,要更多鼓励法人股权的参与;股权集中是必要的,但需要相应的股权制衡。  相似文献   

8.
如何合理地评估高管股票期权的价值仍然是业界和学界的难题之一。在传统的基于BS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限制的制度设计,运用三点概率分布将这一制度特征刻画在股价跳跃过程之中,提出了引入跳跃限制的股权价值定价模型。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为训练样本并对未来期权价值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涨跌停制度对于高管股票期权价值是有影响的,增加股价跳跃限制的定价模型降低了传统BS模型对股权价值的高估程度,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高管股票期权激励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08年公告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将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视作内生变量,建立联立方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双向的影响关系,具体表现为股权激励强度越高,股权集中度越低;反之,股权越集中,则股权激励强度越低。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内生性。(2)考虑到内生性的情况下,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公司绩效对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公司绩效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3)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4—2006年间发生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所有权性质、政治关联对股权转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的协议转让溢价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股权的转让溢价。这说明,由于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对国有股权监管力度较大,以及国有股权受关注较多,使得国有股权在协议转让过程中会出现较明显的溢价。研究还发现,无论国有股权还是民营企业股权,协议转让溢价与公司的政治关联均负相关,这表明政治关联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公司国有股权的运作,还可能影响民营股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是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要问题。以2007-2008年度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一问题及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定价效应的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盈余管理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有效地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同时,市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定价,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在控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之后,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定价效应依然存在。这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应计质量视角来度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分别从股价和超额收益率两个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股票的定价。结果表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股价显著负相关,说明外部投资者能够较好地识别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信息,对公司股价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信息质量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性质如何影响审计定价是一个中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利用审计收费管制解除后2012-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控制权性质、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比非国有的支付了相对较低的审计费用,行业专长审计师比非行业专长审计师收取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费用,支持了审计定价中存在风险溢价和行业专长溢价的观点。进一步的分组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按市场份额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按客户数量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微弱正相关;而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两种方法衡量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均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结果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14.
审计收费的经济后果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在我国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异常审计费用与个股价格波动密切相关。以2012—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异常审计费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正向异常审计费用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在高代理成本公司中,这种降低作用更明显;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不会显著影响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另外,机制分析发现,审计质量在异常审计费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异常审计费用的产生遵循了成本效益原则,而非审计意见购买。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审计服务收费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定价标准,避免低价揽客对审计质量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股价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内控缺陷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从坏消息的聚集和释放这一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将影响机制分解为内控缺陷的存在与披露两个过程分别讨论。以2008—2019年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对象,筛选出内控有效的公司和内控具有严重问题的公司构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等多种研究方法,实证结果发现:相较于内控有效的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内控缺陷的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微弱。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透明度在内控缺陷的存在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分析盈利预测与新股发行定价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IPO的盈利预测自愿披露行为与新股发行抑价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能够接受盈利预测信息,盈利预测披露行为可以有助于降低新股发行抑价;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有助于降低一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新股低价发行作为投资者投资补偿的压力,减少发行企业在抑价中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制造商日益盛行开辟网络直销渠道,双渠道环境下制造商的定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斯坦伯格博弈构建制造商在双渠道环境下基于参考价格效应的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参考价格效应各参数对定价及整体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双渠道环境中,批发价格与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直销渠道的销售定价相关,间接受到参考价格效应影响;记忆系数和参考价格系数对制造商定价及收益的影响受到初始参考价格调节。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非经常性损益在我国企业盈余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企业通过增加非经常性损益净额来提高净利润,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有关部门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监管的日益重视,扣非后净利润指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通过两条路径操控了扣非后净利润:一是通过经常性费用和非经常性损失或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益之间的归类变更,从源头上操纵了营业外收支,进而改变了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的确认;二是在披露非经常性损益表时有选择地隐瞒,尽可能少披露收益,而对损失披露较充分。两种方式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报表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和扣非后净利润指标的可信度,也抑制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监管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高管变更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控制机制。当企业的经营绩效下降时,董事会便有可能更换现任的高管。对中国农业上市企业总经理变更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经营绩效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释总经理变更的可能性。然而,与董事会初衷不一致的是,总经理变更后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农业企业董事会在变更总经理的决策过程中需要非常谨慎,尤其是过度或者频繁变更总经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