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7,(6)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979年我国派出一个访问团去考察美国的初等教育,回来之后递交了一份报告,其中一段文字写到: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单词、句法不识几个,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 相似文献
3.
4.
6.
耿莹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8,(9)
古往今来,战争的爆发当然是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然而.当我们透过血雨腥风,追寻战争的源头时,却惊异地发现,点燃许多战争导火索的,有时仅仅是……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0,(4):86-87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will be held from May 1 to October 31. Some 200 n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re exp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o, and more than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home and abroad, are expected to attend. The expo's them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represents the wishes of humankind for better living in future urban environments. Before arranging a trip to the expo, rea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some of the impressive and stylish pavilions: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阿拉伯世界》1998,(2)
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文学是核心,是脊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了国家文学荣誉奖,实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定期评奖.在这方面,埃及起步较早.埃及——阿拉伯文学的沃土为鼓励文学创作和评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埃及语言学会就设立了小说创作奖,可惜后来中断了.1958年起,埃及正式设立国家文学荣誉奖,当年塔哈·侯赛因首先获得该奖,次年阿拔斯·迈哈穆德·阿嘎德得奖,1960年剧作家陶菲格·哈基姆获此殊荣,1968年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推上领奖台.此奖一年一度,从未中断,得奖者以诗人和小说家居多,也有少数剧作家和大学教授.按章程规定,得奖人一般应为健在者,但也授予过刚刚去世的作家,因为有的作家生前硕果累累,但错过了机会,对此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予以追认.埃及是阿拉伯文学的沃土,在阿拉伯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自当首推埃及人.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创设于1901年.多少年来,阿拉伯文化机构先后推荐过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拔斯·迈哈穆德·阿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阿拉伯世界》1995,(3)
阿以和谈中,最棘手最敏感的当数“圣城”耶路撒冷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主权归属,而且涉及到宗教和民族等都极为错踪复杂的内容。巴解和以色列坚持对耶城的主权要求,各不相让,矛盾愈演愈烈;约旦与巴解之间在东耶宗教管理权问题上分歧不断加大;沙特、摩洛哥、梵蒂冈甚至埃及等国或出于扩大宗教影响的考虑,或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也都觊觎这座圣城,更增加了耶城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解决耶路撒冷问题决非易事,将经历一段非同寻常的艰难和曲折过程。 一、耶路撒冷问题的历史渊源 耶路撒冷是一座历史名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耶路撒冷均为“和平之城”之意,但事实上这座“和平之城”却饱经忧患,鲜有和平之日。许多世纪以来,该城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息。历史上,这里曾先后留下犹太部落、亚述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等众多朝代的痕迹。到了近代,围绕耶路撒冷主权和宗教等权利的争执和纠纷趋于激烈。1917年,耶路撒冷为英国占领,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其定为国际城市。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该城被一分为二,以色列占领新城,约旦占领了旧城及其东北部地区。1950年,以色烈宣布将首都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