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可靠保证。因此,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既不搞平均主义,又不过份悬珠,包括机会均等和收入均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市场竞争中都享有同等参与机会、获胜机会和被选择机会所形成的一种平等。所谓收入均等,是指收入分配应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  相似文献   

2.
关于机会均等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是由于机会不均等。然而,机会均等这一“舶来品”在西方经济学家那里是有其前提的。本文在分析机会均等前提的基础上,指出机会均等的启示意义、并根据经济学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均等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呈现的两个典型特征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过程有失公正的背景下,需要并行不悖地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不可顾此失彼。从实现国民幸福的终极目标出发,结合行为经济学对人内在公平偏好的揭示以及幸福经济学关于幸福与绝对收入、参照收入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弱化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负向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机会均等,提高社会和收入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公平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现实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有的收入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公平和受保护的不公平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峻挑战。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强调政府的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  相似文献   

5.
李芳云  张骐 《齐鲁学刊》2006,1(3):148-152
社会公正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基础,而机会平等是政府行政公正准则实施的前提。机会平等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赋予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最低的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其二,是社会赋予的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较高级的非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政府行政公正制度的建设必须在恪守机会平等理念的前提下,在分配、用人、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实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行政公正准则,这些准则包括分配领域的按贡献分配和按基本需要分配相结合的准则、用人领域的德才兼备准则、社会保障和教育领域的公正补偿准则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正理论的核心,是社会公正观或公正内容的具体化和措施化,是人们衡量社会公正与否的具体标准。具体来说,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基本权利平等原则、共享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是衡量和评判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当前最大的不公正是机会的不平等.只有把社会公正作为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体系的法制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才能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8.
平等新论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所讨论的是被学者视为“迷宫”的平等问题。作者以辨析权利为基点,试图为平等原则找到公正的依据。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平等总原则及其两个分原则:每个人因为基本贡献(缔结社会)平等而应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因为具体贡献不平等而应比例平等地享有非基本权利。文章又从总原则推导出三项具体原则。政治平等原则:基本权利(政治自由)平等,非基本权利(政治职务)比例平等;经济平等原则:基本权利平等(按需分配),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按劳分配);机会平等原则:社会提供的机会平等,非社会提供的机会不平等(然而机会多者应对机会少者作权利补偿)。最后,文章对于平等的价值及其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作出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 《学术研究》2007,2(8):116-119
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生发展结果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医疗卫生服务平等的公正观基于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内涵体现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平等、作为人的价值平等和非竞争性和非选择性机会平等。由此,平等的医疗卫生公正观的原则有三方面:得到同质尊重的原则、享有非剥夺性的医疗卫生服务权利的原则和充分地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资源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