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结构,一般都理解为材料的组织。当然,这是不错的,但未免失之浅薄。结构,按有关美学著作的概括,应该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发掘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根据主题的需要,从素材中选择必要的成分加以适当的组织……”,“作品内容的内部结构,即形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组织。”看来,作品结构包含下列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反映所写的客观事物的规律与联系;二、满足表达主题的需要;三、发挥作者在选择、组织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亦即没有不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着的物质。做为叙事文学的小说艺术,它所叙述描写的人物行为、人物关系(亦即  相似文献   

3.
提起屠格涅夫,人们自然联想到闻名遐迩的六大长篇:《贵族之家》、《罗亭》、《父与子》、《前夜》、《烟》、《处女地》;它们构成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俄罗斯独特的艺术编年史。屠格涅夫曾涉猎多种文学形式,但他的主要贡献与成就是小说。 一个多世纪以来,屠格涅夫的小说艺术获得众口皆碑的盛誉。勃兰兑斯认为:“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很难遇见更加委婉细腻的心理描写,更加精湛完美的性格,再加上男子和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世界上只有最伟大的诗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生气蓬勃、  相似文献   

4.
<正>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这里,他不仅肯定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肯定了它的文学成就.《史记》的史学价值是无可非议的,那么它的文学成就到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传统的观念认为《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并且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但是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是不够确切的.从文学角上来看《史记》中那些成功的,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应当属于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范畴.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在侯仁之教授《历史地理学四论》的启迪下,对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接轨意识、综合系统性、时间特性以及促进学科发展的内外动力等几个方面,从有助于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健康发展的角度,作了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学者,由于在国外学习或其他一些机遇,有机会直接接触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哲学论著,往往为他们所注目。在纷繁复杂的西方哲学流派中,他们凭着个人的意趣,任意攫取;自然反映出各自不同的片面性。王国维的小说观念与梁启超、黄摩西、徐念慈三位理论家有所不同。他的小说理论与哲学问题紧密相连,他从深层次的认识论、美学和心理学的领域,建构自己的理论系统。他这些理论尽管因其唯心的悲观主义而陷入盲目性和片面性,但从应付西方文化挑战的角度来考察,在近代小说观念转变的链条上,王国维的小说美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白鲸》是19世纪美国作家麦尔威尔创作的一部海洋题材小说,被誉为“捕鲸业的百科全书”。该小说以幸免者以实玛利的口吻讲述了亚哈船长带领“裴廓德号”捕鲸船追捕大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大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小说在叙事内容、叙事主体、叙事结构等方面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本文试图从《白鲸》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出发。探讨这部经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明代杰出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徐霞客所著。这部著名的游记专著,以其广博而精到的内容,独具一格的艺术韵味和情趣,为明末日益衰微的文坛带来了朝气,也为游记文学本身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因而深为后人所赞赏,甚至称为“千古奇书”,徐霞客也被称为“千古奇人”,评价极高。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的文学理论总是把文本分为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对立面,在这两个对立面中,思想内容处于中心地带,艺术形式被边缘化,因而分析文本注重前者,后者被认为无关紧要。这种貌似正确的二极对立思维方式和理论怪圈承认思想内容的先天重要性,无疑属于先入之见,经不起实践检验,在我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惨痛的教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虽然侧重于社会历史批评,其实也十分重视对于形式美的批评。1847年和1859年,恩格斯分别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和《致拉萨尔的信》中强调了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是最高的批评标准,诚如此前别林斯基所言:"确定一部作品的美学优点的程度,应该是批评的第一要务。当一部作品经受不住美学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十分精彩的段落,也是,《史记》全书中富有代表性的片段,它表现了《史记》史传文学描写的高度技巧。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它经过司马迁独具匠心的构思,历史事件的叙述摇曳多姿,构成悬念迭起、跌宕曲折的戏剧性情节,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鸿门宴》中双方冲突的力量是并驾齐驱的两条线。项羽一方有他的准备。调度等活动。刘邦一方又有他的一系列应付措施。司马迁把这两条线平列,交替叙述,有条不紊。双方的人物是—一对应,两两比较…  相似文献   

11.
霍桑的小说《红字》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广为研究和评论,成为世界名篇,这主要是由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效果所致。作者大量地使用象征手法,用“A”字把四个相互牵制的主要人物巧妙地缠绕在一起;反语法和矛盾修饰法的运用使小说具有了讽刺效果;作家有意识地运用模糊手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填充“空白”,重新建构。《红字》吸引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层次的读者,以其感染力成为了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2.
象征和阐释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象征就必然有阐释。“阐释”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但“阐释”不等于“理解”。按照狄尔泰的看法,“阐释”是从“理解”派生出来的特殊形态。“理解”原是对内在的精神生命从其外在的表现的形象进行把握的作用或过程,它的特征是对表现的内涵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没有离开直觉的作用。而“阐释”是“理解”的完成形态和发展,它将“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画他的眼睛”“画眼睛”的手法是鲁迅先生在总结刻划人物经验时说的。原文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划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①这些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所提出的富有深刻意义的问题,并为鲁迅一生所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出了在那个时代所能作出的最高水平的回答。《呐喊》、《仿徨》中的抒情小说就是这种理性思考的艺术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迅前期对理想人性探索的重要思想。但是,多年来,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叙述体小说《祝福》,鲁迅先生多次变换他的叙述视点,交替使用几种时态,加之多福灵活的笔法,深沉抑郁的基调,悲怆凄冷的审美体验,使这篇小说对叙述的运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借助叙述,作者也实现了寓热于冷的自我宣泄的目的。交替的时态。一般叙述体小说都交替使用几种时态,一些事情发生在过去,而另一些事情又牵扯到现在,这样,故事中各事情之间的变换关系就把读者吸引住了,使他们时而卷入,时而分离。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宜用什么时态,应根据他所涉及的事情和创作意图而定。也就是说作者想使他的读者和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接近到何种程度,当然这又关系到谁讲述这个故事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书展上,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获得各界好评。这套图书全书计划出版70卷,3000余万字,分为三辑。此次展出的是第一辑11卷与第二辑中的7卷,计700万字。它被认为是目前出版的近代文学方面的规模最大的丛书,集近代小说之大全,是出版史上一项宏伟工授。《大系》是由我校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室和我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编辑、整理的。鲍正鸪任顾问,王继权、安平秋、周榕芳、贾植芳、桂晓风、章培恒、蒋孔阳、熊向东任编委。它是我校文科“七五”重点规划课题之一。该课题从85年起酝酿。第一辑于88年10月出齐后,举世瞩目,引起海内外读者纷纷赞誉。国内学者认为它搜集丰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夫妇》在叙事艺术上十分独特,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称谓延宕造成"夫妇"身份的模糊,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解剖各色人物的心理;第二,小说场景与意境所造成的裂隙,表现出乡村与城市双双面临的人性失落的"现实",显现出作者的精神隐忧;第三,拓展"看/被看"的结构模式,在人物多维互"看"中进行城乡互参,以此达到对两种文明的双重解构。艺术经营背后深刻思想的呈现,是这篇小说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知性很强的小说家,他认为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有新的发现,并从这一观点出发对欧洲小说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他特别推重卡夫卡,认为他的小说已经被接受为社会和政治的预言。笔者认为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主义的小说家,并对他的小说理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编著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小说史文学史虽然几乎都在开卷之初就标榜出希图通过该书探讨、揭示、总结文学艺术发展过程和规律的良好意愿,但是,由于仍然自觉不自觉地沿袭了一种传统的小说史、文学史观念,将文学的发展历史及规律看作是社会发展历史及规律的简单反应,并由此派生出一套陈陈相因的编写体例和结构模式:社会发展史 文艺运动史 文艺思想斗争史 按编年顺序或贡献大小、地位高低排列的  相似文献   

20.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探讨文学史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以及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以欣赏这部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