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近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指出当前学科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研究着重探讨未来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研究领域。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领域应在:人口迁移、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的定量分析与评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下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城市化过程中乡-城迁移人口的户籍制度改革设计,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受害迁移预案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考察、分析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农村人口的非户籍乡—城迁移始终为迁移主流、迁移原因及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人口迁移的城乡—区域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文章最后还进一步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这些特征所显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及今后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①,人口迁移分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类。按照我国户口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还需随迁户口。人口流动是指人们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行为,但不改变定居地和不动户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对子迁出地、迁入地和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变化以及人口自身的发展都有广泛影响。 人口迁移既是指人们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边界的移动,那么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有远有近,迁移界限的确定因国而异,没有统一标准。根据我国社会习惯和户口管理条例的规定,一般把居民迁出原居往的城、镇、乡、社,迁入其他城、镇、乡、社,并且随迁户口,称为人口迁移。本文着重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未来人口迁移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常住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口改变长久性居住地,发生了跨越行政区划界限的移动,它包括国际间、省际间、以及区县间迁移等多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口居住和移动实行严格户籍管理,本文涉及的人口迁移,特指户籍登记意义上人口长久居住地的改变,它不包括未改变户籍登记而较长时间改变生活居住地的人口移动。 解放以来,北京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是人口迁移最活跃地区之一。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改变了原常住人口规模、分布和构成,另一方面对首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多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迁移如同人口自然增长一样,对人口的发展和分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国三十年(1949—79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几全部是自然增长,机械变动(人口移迁)甚微,可略而不计。但就城市和农村以及各省(市)区而论,除了主要是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的因素,而且这种迁移规模是相当大的。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作者曾在《我国城镇人口增长变化的初步分析》文章中作了论述,现对省(区)际间人口迁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朱宝树 《南方人口》2011,26(6):42-48,41
乡一城人口转移作为城市化过程,总体上有利于生育率下降或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但是,由于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具有既不同于城也有别于乡的差别特征,因此这种转移对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别效应。通常认为,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介于城乡之间,即低于乡而高于城。但是,有关研究认为,我国乡一城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转变为低于城市。对此,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和区域差异,然后对乡一城转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进行尝试性的推算,最后聚焦讨论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谢童伟  吴燕 《南方人口》2012,27(6):15-21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在影响迁移的因素当中教育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在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确实发挥显著的作用。从全国总体来看,教育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城市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也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然而,县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均呈现正向作用关系。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层级递进式的迁移情况。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实质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城乡差别效应和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宝树 《人口研究》2004,28(1):22-27
城市化作为人口和地域的乡 -城转化过程 ,必然会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产生各种差别效应。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效应 ,对统筹城乡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省内迁移有关数据 ,分析乡 -城迁移体现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人口分布等特征的城乡差别效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差别效应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 ,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 ,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关于城乡人口迁移的汇总资料,为深入分析乡村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普查登记的迁移人口仅限于跨县、市迁移人口。并不包括市、县内各类城乡地域(乡、镇、城市街道)之间特别是县内由乡至镇的迁移。而从近些年来我国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实际发展态势和以往有关调查结果看,却显示着两个重要特点。即:在乡村人口向市镇的迁移或转移量中,向镇的转移占着主要份额;在向镇的转移量中,近地域的县内转移又占着主要份颔。例如,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由县(不含镇)向市镇(市不含县)的迁移人口中,迁入镇的人口占55.32%;按净迁移量计,镇的净入量占县净迁出量的57.82%。需要指出,该项调查是把县内(含县辖镇)乡村与镇之间的迁移作为迁移处理的。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我国乡-城迁移流持续原因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描述当前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及失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城镇具有较高失业率这一新情况下,乡-城人口迁移流持续的原因,并运用西方的三种人口迁移理论对此作了定性的解释,认为在注意西方人口迁移模型的参数适用性的同时,应更多地从文化(观念)角度来对我国的乡-城人口迁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期刊登王桂新关于上海城乡人口扩散集聚问题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心城与郊区农村人口同时膨胀“外溢”,同时向郊区城镇扩散、集聚,是目前上海城乡人口迁移变动的显著特点。如何处理上海这一城乡人口迁移变动问题,是一个事关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一、这种郊迁扩散与转移集聚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从上海整个城市系统来看,中心城人口的郊迁扩散与郊区农业人口的转移集聚是发生在同一系统不同层次的人口迁移变动现象。中心城人口的扩散,是从上海城市系统最高层次的中心城呈放射状态向相对较低层次的郊区城镇流动,而郊区农业人口的转移集聚,则是从最低层次的乡村以向心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意义上的人口迁移,一般都是在不同层次的地域之间进行和完成的,从一定层次的地域出发,探析不同地域层次之间的人口迁移规律,无疑是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城镇,是界于城乡之间并连接城市和乡村两类地域的中间层次,近些年来又一直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人口迁移的“聚焦点”。汇聚到这里的迁移人流,明显地表现出来自城市、城镇和乡村等各类不同层次的地域。因此,小城镇是探析不同地域层次之间人口迁移规律的理想“剖面”。作者曾以上海地区为例,从中心城和乡村两类地域出发,对我国大城市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汇聚到郊区城镇的城乡两股人流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本文将仍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集中性城市化之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社会正处于向商品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从半自然和半产品性经济向商品经济和从传统社会末向工业化过程前期发展的同时,劳动资源也要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在各新产业中重新分配。工业化的规模集中趋势不仅要求资本和技术集中,也要求劳动力相应集中。从空间上讲,人口要随劳动力集中而迁移,即城市化过程。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且也是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证明了的一大规律。但是,在人口城市化方面,我国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积极发展小城镇”,人口迁移政策实行“离土不离乡”,大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的迁出活动通常是指一个特定社区内的人口向该社区以外的变动过程。与人口迁入活动相对应,人口迁出活动是人口迁移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为研究北京地区迁出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探讨人口迁出的主客观原因,估测这种迁移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而探索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迁移规律,我们对北京1980年至1982年非农业常住人口的迁出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济南市人口迁移张心侠,刘勇,孙盛敏,梁开增人口迁移在人口变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济南系省会城市,地处交通要冲,人口的迁移流动比较频繁。改革开放以来,济南人口迁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济南市人口迁移有哪些特征?城...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特征纷繁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首先,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日趋活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迁移的流向和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发生逆转,延续数百年的向北方迁移转换为向东南沿海迁移;城镇化进程加速,尤其小城镇得到高速发展;向稀疏地区进行开发性迁移转变为向人口稠密区的集聚性迁移,即由外延扩展型迁移转变为内涵发展型迁移;迁移类型与机制发生变化,计划迁移的比重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移民占居主导地位.可以认为: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转换阶段.这里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就我国人口迁移的转换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的陕西省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增长。省际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了解陕西省的省际迁移人口的规模大小和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在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时,陕西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如何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迁入人口呈现年轻态特征,多为处于就业初期的年轻人口,减缓了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九十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各种人口调查资料,对90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利用人口迁移模型对省际间人口迁移量的要因进行了计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长期迁往乡外、县外的人口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并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而不断扩大;②在迁移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迁移人口的迁出地结构和流向都在发生变化;③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总迁移人口中迁往省(市区)外的比率却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④省际间人口迁移量的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省际间的人口迁移量主要受迁移人口存量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或收入水平的相对差异只是迁移的前提条件而非决定因素,距离的远近和成长率水平的相对差异分别对省际人口迁移量有负面和正面影响,但并非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人口迁移趋势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人口由农村永久性地向城市迁移,即城市化。这种迁移对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这种城乡之间的迁移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规模和趋向,关系尤为重大。因此,本课题着重分析和研究上海市区三十多年来常住人口永久性迁移的变动趋势及其各种构成、迁移的特征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测,探讨在新形势下人口迁移与上海城市建设之关系,为今后妥善管理和合理调节上海人口迁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