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反思,又往往提到了孔子。但是对于他的义利观,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代是个新旧秩序转换剧烈的时代。贫富分化导致当时社会经济与意识(道德)关系的错位。生逢其时的孔子力图从人们的内心修养下功夫,推动社会由盲动走向理性,由无序走上有序的礼乐轨道。其义利观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辩证关系,剖析孔子义利观在处理社会贫富关系上所体现出的现实功用性,来揭示孔子的义利之辨是时代的特定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 孔子的义利观,即是孔子在义利关系方面的思想,也就是孔子处理义利关系的态度、原则。长期以来,学术界笼统地把孔子的义利观归纳为“重义轻利”、“贵义贱利’。认为孔子重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卑视经济利益。其根据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史记·孔子世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见利思义”(《论语·问宪》)等有关论述。这是对孔子义利思想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认为"义"首先包含道义,其次应包含义务。孔子认为"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是维持君、臣、民关系的法宝。孔子认为"利"虽然人人需求,但应当"利民惠民我不贪利"。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的概念,他褒"义"贬"利",同时又认为"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孔子的义利观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重温孔子的义利观及其影响,辩证地处理"义"和"利"的矛盾,行"义"以达其"利",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本分析法,着重分析了《论语》中的孔子义利观,并将其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问题相联系,发现孔子义利观在很多方面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义与利在孔子的伦理政治中占据什么地位呢,义与利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是如何分配的呢?义在治者何以得以内化,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伦理学史上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义利之辩的人 ,他主张在行道的过程中“克己”、“见利思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新文明  相似文献   

8.
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中华民族心态有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对中华民族重道德修养、重理想情操及爱国主义的优良美德、知识分子人格的塑造、中国商业道德的培养、官吏廉洁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与物质利益脱钩,压抑了人的个性,导致了因循守旧、不敢竞争的文化心理。重新审视它,取其精华,对促进祖国统一、协调人际关系、扭转社会风气、进行文明经商、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等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重义轻利”,认为“君子义以为质”,主张在处理义利二者关系时,强调以义制利,以义生利,二者不可兼得时,要以舍生来取义,但是孔子并没有以义否定利,他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且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重视民利。  相似文献   

10.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司马迁的义利观,既重利,又重义,二者有机统一,并行不悖。重利的核心是富民,重义的核心是“正风”。只有富民,国家才有经济实力,只有“正风”,才能使君臣“正身以率下”,不与民争利,国家才能强盛起来。作者指出,司马迁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前辈思想家的义利观,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义利观,就是邓小平对“义”和“利”关系问题的根本看法。邓小平是义利关系的统一论者。他在充分肯定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肯定正当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必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综观邓小平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论述,邓小平的义利观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表述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大潮的翻卷,人们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念在发生着急剧复杂的变化,道德理性也受着猛烈的冲击.因此,研究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对孟子的义利观作一粗浅探讨.在《孟子》一书中,多处讲到义,或仁义并提,孟子赋予了这些义以明确的观点和丰富的内征。公孙五问曰:‘不见诸俟何义卜”(《孟子·滕文公下》,下引读书只注篇名.)即是说不主动地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说:“古者不为臣不见”孟子又指出,从前魏文侯去看段干木,“段干木逾垣而避之”;鲁穆公去看泄柳,“泄柳闭门而不纳”,都做得…  相似文献   

14.
黄道周在明末清初的大时代背景下,传承子学义利思想。他认为仁义乃天地万物之则;在义利关系上,以义为重,德义乃利之本,但他又辩证地指出义乃人所公利,利在义中,而晚明之衰弊,正在于不言礼义、不修仁德,过于重视一己之私利。天下兴亡决定于人才,人才决定于学术,学术真伪决定于义利之间,其政治伦理诉求是讽谏君主行仁义之道以治天下。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史记》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司马迁关于义利的思想尤为丰富、深刻。《史记》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体现出司马迁尚义、重利、义利并重等思想。  相似文献   

16.
高拱的义利观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义者,利之和",提倡计功谋利,反对"以名为利";二是"理财,王政之要务也",力倡生财之说,理财之道.这种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义利观,既是高拱批判宋儒超功利主义的理论武器,也是他主政期间大力推行经济改革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7.
义利观,是孔子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把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界定为重义轻利,那么重义是轻利的前提,“轻利”是“重义”的结果,“重义”和“轻利”是不可分割的,在现实社会中,集体主义是处理好人们的利益关系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孔子义利观中的进步思想,经过批判地改造,可以成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伦理规范与经济行为的关系不仅是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伦理规范与经济行为的关系实为义利关系。关于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先秦各派均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但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不外乎三种观点,即孔子义利观、墨子义利观、荀学义利观。但是,自西汉早年把儒家学说定为一尊,“罢黜百家”之后,荀学消沉,儒家思想遂取得了正统地位,孔子义利观一直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支配观点,影响中国社会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义利观对传统义利观之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一种新型的义利观 ,它在义利关系 ;利益实现的目的与手段关系 ;道德的内在精神价值与外在功利价值、目的性与工具性、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实现了对传统义利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在对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中,有些同志认为儒家重义轻利,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以儒学为正统,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重义轻利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是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源,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阻力。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下面,我想通过对孟子义利观的论析,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