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讲政治”联系起来;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理清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必须强调“中国特色”;必须弄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必须注重“建设”,避免“应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基础是它的哲学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反映了它的认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体现出它的方法论。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提出并从理论上解决这两个关于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由于他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实现了世界观上两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格式塔转换:其一,从强调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和斗争性转向了注重事物之间的共通性和统一性,这一转换为解决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论问题提供了本体论依据;其二,从注重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和必然性转向了强调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一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发展战略等方法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本体论基础。正是发生在世界观层次的这种变革,使邓小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义是指中国人民践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提炼和培育应当注重特质性,兼顾普适性;注重根基性,兼顾引领性;注重现时性,兼顾久远性;注重民族性,兼顾世界性.“共富”“互助”“自强”应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4.
务实是邓小平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重要的工作方法。他坚持立足“实情”,提倡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坚决反对假、大、空等形式主义,注重“拿事实说话”,讲求实际效果,为我们党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文章着重论述了“四位一体”的建设、“四位一体”的改革、“四位一体”的目标,并简述了三个“四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历史使命的理论文献。将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创新。在改革开放的大势中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定位科学发展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创造性实践丰富党的执政理念,共同构成十七大报告的论述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基于改革开放29年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立足当前又展望未来的思考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作了一系列坚持不懈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以及倡行何种道德。探索是在曲折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现阶段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道德体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注重贴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实际;牢牢把握现阶段我国道德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和理路;吸取道德体系建设上的“左”的教训,坚持道德体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将道德体系建设与思想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始终突出“以立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坚持体系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1、第一次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邓小平本人提出并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这个科学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本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三大首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并初步勾划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这标明在十四大,我们已把邓…  相似文献   

11.
时下,研究邓小平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成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热点。理论界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以前不被注重的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提到了首要地位,一时众说纷纭。有的论者主张,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源泉”,前者的局限点是后者的“突破点”,前者的未竞点是后者的“奔流”。(参见《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有的论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将“正在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为战略指导思想 ,再升华为理论观点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点 ,也是其一大特点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大文章需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立足于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其提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起点,以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为核心,以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标志,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一个以宪法为基础、包括一系列重要法律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在依法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与“治”虽一字之差,却反映出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从4个方面体现和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一是探索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三是优化市场和政府配置资源的分工配合关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四是注重分配公平,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同时,“三变”改革以确立农民主体地位、赋予农民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主旨,坚守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具有理论发展与实践推广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代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道德在政治中的主导作用构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党中央适时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这既是对古代德治思想的继承,更对其扬弃。“以德治国”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神基础,“规范法律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状态的重要标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性困境是“规范法律意识”缺失,而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要从重视自主性建构、坚持实质性法治观、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三个方面入手,在全社会形成规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中凸显出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蕴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从实践价值的角度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提供了“生态化”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