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青年>系发行于东北沦陷区、以青年为时象、为敌伪政权服务的一家综合性文化类期刊.其在发表诸多宣扬"王道政治"之言论的同时,也刊登有表现真实人生与现实的文学作品和论析尚属坚实的文学批评文章.<新青年>时东北文学的批评在刊物的自身历史行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其早期,<新青年>多关注东北现代作家作品的研讨;中期则重在从宏观视角对东北现代文学进行整体分析与历史梳理;后期的<新青年>中,文学批评的文章已极为罕见,它用更多的版面刊发了较多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与文学批评并不对称的态势.尽管如此,<新青年>在推动和发展东北现代文学批评过程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特有的地位,一些篇章凸现着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由于历史上民族隔离,封建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入侵等种种原因,致使东北的土地开发较晚,政治、经济、文化落后。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关东、关外或北大荒。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的人还将东北视为中国的“文化沙漠”地带。所有的中国文学史书几乎没有一家谈到东北地区的文学现象,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产生过文学似的。就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大家也只知在抗战时期中国文坛上出现一个“东北作家群”。至于其他作家作品大概都闻所未闻。为了使读者了解一点东北文学概貌,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拟就近代东北小说的发展与趣味走向做一扼要概述,希望引起文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的"吏学便是史料学"是一个颇有学术价值的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史料建设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科学准确的文学阐释大都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基础;没有史料支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说服力的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深入认识史料建设的重要意义,尊重史料建设者的劳动;力戒浮躁情绪,树立严谨的学风;克服避讳心理,直面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4.
版本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作家往往趁作品结集或再版机会,加以删削、增改、补正,于是读者见到了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版本不同,颇能折射作家思想、艺术思想的变迁轨迹,学者们因此多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过去大陆学者对版本问题重视不够,情况有所好技,还是近几年的事、闲城》汇校本风波,推动了这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造福后代的工作的开展。’”。4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很多中国著名学者纷纷呼吁尽快行动起来,加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版本校勘研究工作。本文对沈从文作品不同版本修…  相似文献   

5.
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文化老人.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在20世纪东北文学史和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地位.因此,崔永元在中国传媒大学的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从东北选中的唯一一位口述历史的人就是他. 一 他是东北沦陷时期的重要作家.在国破家亡的14年里,曾以柯炬、韦长明、李莫、韦烽、里刃、靳革、紫荆等36个笔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是东北沦陷时期笔名最多的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乡怀》,短篇小说集《笋》《走向旷野去的人们》《绿色的松花江啊》《炉火》,散文集《无限之生与无限之旅》,诗集《七月》《春天一株草》等8部作品;和妻子朱媞一同与吴郎和吴瑛、山丁和左蒂、柳龙光和梅娘并称为“东北四大知名夫妇作家”.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趋于“饱和”的状态也使其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就变得异常重要和紧迫。“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关系,几近是一个研究空白,以往很少引人注意,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许多中国现代作家都与书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在书法收藏、书法创作、书学探讨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反过来,书法文化也对现代文学的存在方式、文本形式、情感表达、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趣味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的考察,还可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文学、书法、文化、教育等相关问题,以便有助于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和文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纪回顾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理和研究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 ,带有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的双重品格。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起码有四种历史作用 :1.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转型 ;2 .促进新兴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繁荣 ;3.引导中国现代文学精品的产生和现代文学创作的成熟 ;4.在广泛的实践中舒展丰富的思维角度 ,为后世留下成败得失 ,可供反复思考的多样智慧。  相似文献   

8.
试论“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四年东北流亡文学”的独立体系和结构形态。东北现代文学由“启蒙文学”、“反日文学”和“变革文学”组成,井以“反日文学”为主。“反日文学”又呈现出关内“流亡文学”和关外“沦陷区文学”两种形态。“东北流亡文学”形成群体在1936—1938年,到了40年代又明显地分化为香港桂林的“东北作家群”和延安的“东北作家群”两部分。“东北流亡文学”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层次的转折性和自身调节性等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对东北作家群的研究曾经是研究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特别是80年代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 ,出现过一股热潮 ,不仅研究的视野更为开阔 ,而且研究的程度也不断深化。但既使如此 ,有些重要的问题仍然被研究者们遗漏了 ,有些问题则是浅尝辄止 ,甚至是一掠而过 ,而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则明显不够准确。正当这一课题呼唤着研究继续深入的时候 ,很多人却从这里撤出 ,当年的那股热潮也逐渐冷却下来。虽然如此 ,仍然有人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马伟业先生新近出版的《大野诗魂 :论东北作家群》(北方文艺出版社 ) …  相似文献   

10.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是他为中央电大讲课用的教材,也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这部《简史》,不仅资料丰富,内容扎实,而且作者研究文学史的眼光比较锐敏,视野相当开阔,思路也十分新颖,注意从广泛的联系和历史的纵深中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风貌和基本特征,揭示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修己自己说:“我在编写《简史》时,力求勾画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轮廓,力求给人以历史的整体感和历史的发展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知道现代文学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间的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学史的角度,确立了“民间”概念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的三种主要民间理念,即启蒙文化视角下的民间观,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民间观,从民间立场理解“民间”的民间观。这三种民间理念在不同历史情境和不同作家创作中又有不同的表现。中国现代作家走向“民间”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一是丰富了文学创作主体的精神、情感,带来富有本土内涵的个性化艺术世界;二是意识到“民间”是新文学生成、发展的重要的精神资源和审美资源;三是为知识分子精神提供了现实的文化土壤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超越性是以它的现实性为基础的,中国现代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反映了现实,而在于对现实的功利性态度局限了它对现实的深入表现.一方面,现实功利性文化的制约把现代文学的关注点牢牢地吸附在社会政治实践上,使文学难以在探索范围和深度上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以"正德"实践为目标的超越模式既使作家强调事功而忽视对"真"的探索,也使作家的主体意识受到抑制.这正是现代文学的超越性困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谈萧红的文学史价值——为萧红诞辰百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作家能进入文学史,必须要以某种有价值的姿态参与到文学史的建构和发展之中,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于这个作家的出现给文学史带来的崭新素质与历史性超越,以及这种素质和个性在一个民族乃至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示范意义和深广影响.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她的文字在诸多方面拥有着无法复制的历史意义与永恒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连,历史上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战前和战时聚集了一批实力派的日本作家和诗人,他们不仅创作小说和诗歌,还创办杂志、组织社团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连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文学的中心地.战后,曾在大连生活过的日本文学者和二代日本人创作了很多有关大连的文学作品,日本近现代文学也因这两个阶段的文学创作活动被印刻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研究日本文学与曾经的殖民地都市大连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切实的现实意义的重要文学课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无人问津,有的早已被人遗忘。儒丐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萧红100周年诞辰,同时萧红研究也走过70多年的历程,今天我们实在有必要对萧红研究进行一番梳理,以弘扬和纪念这位东北作家群的卓越代表、中国20世纪的文学洛神、从荒原走向世界的作家,同时期待有更好、更多的萧红研究成果出现.  相似文献   

17.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5,(1):126-13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怀疑与否定精神,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呼应了20世纪世界哲学整体性的怀疑与否定思潮?中国传统文化中持续性地对主流价值发出怀疑与否定之声的一脉,能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怀疑与否定的精神谱系"接轨"?中国现代文学中特征鲜明的怀疑与否定精神在多大意义上具备"中国身份"?"横亘在前"的"坚固的传统架构"是否只是一块仅供质疑与抛弃的顽石,有没有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鲁迅、周作人、左翼作家、海派作家等人的创作中都鲜明地体现了道家式的怀疑与否定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开拓与坚守--访刘中树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秋(以下简称王):东北受多方因素的限制,难以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中心,这就意味着本地的学者欲获得中心发言权的位置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您作为为数不多的处于边缘地域而能获得中心发言权的学者之一,不仅是因为您学风端正,功底扎实,更重要的是自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来,您就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并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是否能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情况。刘中树(以下简称刘):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人们长时间以来对其所做的阐释与积累,已使鲁迅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  相似文献   

19.
张丛皞 《学术交流》2012,(9):183-187
悲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的题材样式。异域文学精神的启发与作家自我体验的折射一向是学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悲剧精神和悲剧意识素质的主要观念前提,这种学术视点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本土性的历史文化处境对中国现代悲剧文学创作起到的重要制导作用。中国现代积贫积弱和战争不断的历史环境以及急遽变化和自由混乱的文化境遇,为悲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文化转型的观念结构的意识分裂与价值冲突,生命个体的全面苏醒勃发的意志与理性的冲突,宗教意识无法忽视的潜在影响,政党政治的兴起与观念分立背景下价值建构的不懈努力,不但使中国现代悲剧文学的创作暗合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多种悲剧观念,而且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诸多观念形态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茅盾的文艺批评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且富于鲜明的特色。有人已把茅盾的作家论概括为历史的和美学的批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以为要真正体味到茅盾自身的历史的和美学的批评的独特性,还必须从各种不同的局部加以考察,甚至从最细小的一面去抉幽探微。考虑到茅盾既是文学研究会的一员,对文研会作家有着特殊了解,又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理论家,对作家创作的奥秘和规律富有真知灼见,我们选择了这个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