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仅仅根据韦伯强调精神文化的作用而认为韦伯的观点是一种唯心史观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应该搁置价值观的争议,以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来看待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学说。本文通过阐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完整的关系链条来解释经济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经济决定宗教,宗教反作用于经济。  相似文献   

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述评葆光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韦伯最为重要而且争议最多的社会学著作,该书的宗旨是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关系。“资本主义”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有两个涵义,其一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马克斯.韦伯论证了新教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意义,但是在韦伯那里新教伦理是一个现成的概念,他没有对它的产生原因作出历史分析,只是作为问题提了出来。这一分析缺位使韦伯远离了唯物史观。中世纪晚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在现实的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需要是促生新教伦理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宗教改革与现代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研究,此前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此类研究,但是韦伯在此作出了一番新颖的解释,指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性:通过正当的经济活动而全力地投身于财富的追求,与避免把这样得来的钱财用于个人享乐,两者独特地结合在一起.这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阐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犹太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略论马克斯·韦伯的犹太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与社会>,阐述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现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勾连以及他对犹太教不具备资本主义"亲和力"的论证.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指出犹太教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有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认为:对新教伦理来说,外在的物质力量是“轻裘”,后来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抛弃了它,“铁笼”社会由此产生。但事实上,新教伦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轻裘”之说一开始就是不稳固的,客观物质力量本身就是决定着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问世以来,东西方著述家从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出发,亦对新教伦理及其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联性作出了不同的学科解读,但都未能走出韦伯所依循的西方世界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的叙事背景。文章以韦伯新教伦理为价值原点,窥思信息主义技术范式对新教伦理在形式上的质疑和质料上的强化,回应韦伯的文化偏见,在后现代语境下找寻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精神的共鸣声和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经济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学界视他为“社会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韦伯有众多涉及各个学术领域的著作,其中宗教社会学是韦伯社会学的核心部分之一。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是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中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的。本文就韦伯新教伦理形成脉络,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韦伯强调宗教伦理对个人的经济心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有了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根据韦伯的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韦伯还提出了反命题:儒教不可能像新教那样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因为,儒教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文章从信仰、理性、克制、敬业与成功的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方法论和思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关系的角度研究资本的本质和运动。韦伯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带有浓重的德国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色彩。韦伯的研究证明,西欧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以及这种伦理的传播制度不仅对资本主义形成所需的种种特定历史条件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身就是特定历史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在社会科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韦伯抽象出"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等理想类型,发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发现资本主义起源的独特精神动力,从而促使人们从精神和文化的层面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韦伯的新教伦理观对我们现在还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迪意义:没有人的现代化,即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合理合法地追求和获取属于自己的财富,提倡靠勤俭致富、敬业信用;传统文化必须向现代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十八十九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其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独特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笛福刻画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的经商活动、荒岛生活以及信仰变化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特征,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产者的精神风貌。对小说中鲁滨逊形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韦伯和舍勒共同关注了所谓“资本主义精神”问题,二人都认为它有一种形而上的根源性动力,这种动力,韦伯认为是由新教伦理的滋养和孵化所提供的,而舍勒则认为是由一种长期积累的怨恨情绪的爆发所提供的。这种争论,在这个经济时代,对于如何培养我国国民的经济伦理精神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符号学角度看,韦伯提出的"文化决定经济论"是个元语言评价漩涡。"当代新儒家"提出,儒家为东亚资本主义提供了理想的伦理基础。要将韦伯论应用于东亚或中国,就要分解韦伯模式。韦伯原是解释原发型资本主义,那时清教的"天职观"将动力与制约合二而一。而所有的继发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动力价值与制约价值已经分开。东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受激发产生的,其动力价值与制约价值,更是分源分途。儒家传统是中国宝贵的财富,应当作为制动价值起作用,在这个范围内充分发展。因此,在中国可行的现代性伦理价值,是二元的"中制西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命运,是一经发动就无法停止的社会各个方面理性化的进程,这种理性资本主义既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条理性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给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产品,同时也产生了非理性的后果,它使人类丧失自由和价值的统一,人类在自我丰富的同时又陷入危机。但韦伯提出的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不是通过否认理性资本主义,而是企图以责任伦理和魅力型人格来消解理性资本主义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从行动理论视角解读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有助于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微观基础的新解读。韦伯的论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解释对象前后不一;价值观变动理论以缺乏证据的心理假设为前提;经验证据存在概念混淆。认识到这些问题有助于社会学家更好地构建宏观社会现象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