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波普尔看来,社会改造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整体主义的或乌托邦的社会工程,一种是渐进的社会工程."渐进社会工程"理论是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向政治哲学扩张的结果,他以"祛除不平等"和"最小痛苦"作为改造社会的价值原则,崇尚证伪、民主和审慎的手段,主张采用和平、试错、渐进的方法推动社会历史的演化.波普尔在论述渐进社会工程时...  相似文献   

2.
论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在其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 ,借助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指出了社会的未来无法预言 ,提出了“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辩证地认识波普尔的这一理论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内蕴着社会工程的范式与思维.马克思从微观视角解析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成机制,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予以现实地批判和改造,对共产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予以建构和具体设计,这使得其现代性批判具有了社会工程的范式.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运用了社会工程的研究方法,如系统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规范化和表意化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掘并阐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社会工程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向具体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把批判理性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系统地提出了非决定论历史观。他认为,没有历史规律。只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理论先于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知识的增长强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也无法预言,社会的进化不具有必然性;对社会建构的改造,必须拒绝历史决定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方法,抛弃整体主义的乌托邦蓝图。代之以他的社会学技术方法,实行逐步的社会工程。本文就波普尔历史观的这些基本点,简要批判于下。一波普尔把“科学的探照灯理论”推演到社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国家形象的建构越来越为世界所普遍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必须克服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陷阱,以作为哲学化的伦理学之儒学与现代性的生活意识为内涵,构建起主体性的价值观念,且站在"文化交涉学"的立场,突出"如何与世界交往"的时代主题,探索国家形象建构的途径与方法,建立起现代性的国家.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7.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是近现代科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近现代历史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基于科学主义立场,全面批判、诘难历史决定论的,首推波普尔。他把批判理性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系统地提出了非决定论历史观。他认为,没有历史规律,只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理论先于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知识的增长强烈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也无法预言,社会的进化不具有必然性;对社会建构的改造,必须拒绝历史决定论,特别要拒绝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抛弃整体主义的乌托邦蓝图,代之以他的渐进的社会学技术方法,实行逐步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既彰显了现代性之困境,又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自由主义作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它自身蕴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社群主义站在新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克服甚至超越"现代性";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正是扬弃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平等、解决现代性危机的一种积极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不仅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标尺,也是现代社会元理论内在正当性论争的焦点。康德哲学的建构试图为科学知识的合法性提供正当的理论依据,且意图为个体的道德情感和审美精神提供先验人类学的证明。现代性纠结的复杂论域中通过康德的人类学的基础可管窥知识的现代性困境,康德的哲学—人类学建构的难度在于人类学依据的三层不同侧重及其对于普遍历史观念的三重证明。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及其现代性批判在历史上一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探究历史,无论是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批判还是以尼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现代性所展开的非理性主义批判,都没有真正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合理路径。哈贝马斯从现代启蒙理性的主体性出发,坚持现代性仍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了现代理性主义范式的哲学转换,真正从意识哲学范式走向了交往理性范式。对于现代性所呈现的多元价值立场基础上的统一理性规范基础缺失的危机,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理性代替理论理性,进而为现代性的重新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理论出路。对于正在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关键期来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的内在价值诉求和最为精髓、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著作《客观知识》中提出了一种反对传统知识观的客观知识理论。尽管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无论是对自然科学还是对社会科学研究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从科学划界、证伪方法论、知识进化观等单一层面对这一知识理论进行了述评、辩护或批判,而对波普尔知识理论客观性、自主性和进化性却未能给予整体性的观照,从而在评价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时出现了见仁见智甚至“盲人摸象”的图景。文章旨在通过对客观知识理论本质与特性进行整体性解读,一则对波普尔的知识理论作出合理的评价,二则对人们建构新的知识观提供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论旨趣,以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其现代性论域有着明确的指向,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论域有着三个维度:一是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人被抽象为"理性的主体性"的现代性副本批判维度,二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人被异化为"资本的主体性"的现代性原本批判维度,三是揭示"现实的人"以其实践生成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扬弃的现代性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13.
假说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构科学哲学的体系,波普尔认为理论就是假说;假说产生于对问题的大胆猜测;假说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知识的增长是新假说取代旧假说的过程;“逼真度”是对假说进步真理性度量的标准;假说的方法是猜测反驳。波普尔从此出发,对假说进行了逻辑分析。作者对波普尔的假说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理论深刻地揭露了现代性的"两歧":现代性的后果引起了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倾向——发展与风险。换言之,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反对自身、对抗自身、消解自身的社会风险因素,并且这两种倾向都来自于同一原因。由于原因相同,在现代性的两歧之中,两种对立倾向是共生的、不可根除的,现代性的扩张同样引起社会风险性的扩张。因此,现代性存在的理由同时也是现代社会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处境。两歧性揭示了现代性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两个矛盾方面,这就不是对现代性进行简单肯定或否定的二元对立取向,从而为我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的后果及其与社会风险根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批判地借鉴吸收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有助于确立合理解决社会风险问题的科学风险观。  相似文献   

16.
由“两种现代性”理论推导而出的文学现代性等于非理性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百年中国文学对理性的呼唤与追求并不能表明它不具有现代性,相反,这是社会现代性发展阶段文学现代性的特殊表现方式。从呼唤、追求理性到反思、批判理性,正是文学现代性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是“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结构化理论、延误的现代性、现代性的经验和反省性与自我认同五个方面对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吉登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域机制的发展和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三种现代化动力基础上成功地阐释了传统社会的解构、现代社会和个人的相互建构以及现代性自身蕴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结构化理论、延误的现代性、现代性的经验和反省性与自我认同五个方面对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吉登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域机制的发展和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三种现代化动力基础上成功地阐释了传统社会的解构、现代社会和个人的相互建构以及现代性自身蕴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研究是当代学术的主旋律!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学术论争都是对于"现代性"问题的某种回应和演绎。被公认为属于"后现代"的理论如法国后结构主义或德里达所培养的美国解构主义自不必说,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北美"媒介生态学"亦当视为"后现代"大军的一翼,因而亦当置于"现代性"研究的谱系。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是技术社会需要关注和反思的现实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处理和解决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社会的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对立和争论。文章对这二种理论分别进行了哲学的解读,并分析和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