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悟论     
妙悟论吴建民(复旦大学博士生)“妙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形式,作为艺术思维活动,它的功能在于创造审美意象。在古代文论中,“妙悟”包括两方面内容:创作之悟和欣赏之悟。如严羽《沧浪诗话})云:“大抵禅道惟...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学专著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倡导“妙悟”为核心的审美认识论,以“兴趣”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以“入神”为极致的审美标准和“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的审美趣味共存论,构建了严羽《沧浪诗话》的美学思想体系。《沧浪诗话》所总结的宋代诗歌的经验和教训,对明清诗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  相似文献   

3.
严羽论诗之妙悟借鉴自宗杲论禅之妙悟。妙悟的对象是别材别趣。它从本体论意义上指示了把握诗道的不二法门,说明了作为诗歌本体的诗情直觉性、整体性、体验性的特点。妙悟说决定了诗歌创作和鉴赏的思维方式,也规定了妙悟诗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沧浪诗话》是南宋诗坛上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著作。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要着重讨论并解决的基本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二是怎样才能产生出这样的好诗来。对前者的答案是“兴趣”说,它构成了《诗话》鉴赏论的核心;对后者的答案是“妙悟”说,它形成了严羽诗歌创作论的基础。关于“兴趣”说,我已撰文论述,这里想进一步探讨其“妙悟”说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谢榛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棒论诗尊唐抑宋,除了深受严羽影响外,也是由他的审美标准决定的。谢榛在严羽“妙悟”的基础上提出了“神气”说,主张以琢句来表现妙悟。他首先把情景两个范畴固定为对待关系,即现代美学中的主客体关系。把情景的“相因偶然”看作诗歌创作的天机,诗的最高境界是入化。因而不满意宋诗“先立意”的作法,而推崇唐诗重在情景适会,殊有天趣。  相似文献   

6.
蔡厚示 《阴山学刊》2003,16(1):35-38
据现有材料考察 ,严羽的卒年大致在 12 5 5年左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为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其“别材”、“别趣”说 ,“妙悟”说等 ,都表达了他卓越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创见。  相似文献   

7.
严羽兴趣说与唐诗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羽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这一点已为世公认。他的“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则招来许多批评,被说成是“唯心主义”和引导诗歌创作脱离现实。其实,“以禅喻诗”、“妙悟”等等,仅是借助于禅理作比喻而已,并非象有些人  相似文献   

8.
在宋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转型历程中,严羽提出了一个“妙悟—兴趣—入神”的活法美学思想体系.“妙悟”强调活法悟入,以心为法;“兴趣”化理为趣,达到兴象、意趣的玲珑融会,不落言筌;“入神”则要求风骨与气象的统一,神化无迹,无法可求,都贯穿着灵动的活法审美精神.严羽这种妙悟入神的美学思想,是对江西诗派的活法悟入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的“说江西诗病”,实质就是用江西诗派的活法美学思想来纠正江西诗派的创作之失与批判江西诗派的创作流弊.因此,严羽是宋代禅宗活法美学思想的总结者,他用活法美学思想“说江西诗病”,宣告了宋代江西诗派的历史终结.  相似文献   

9.
妙悟与天机是东方古代诗论的两个范畴,中国古代妙悟说的代表人物是严羽,韩国古代天机论的代表人物是许筠。这两个范畴在他们的论说中,除了肯定诗歌别趣、别材与灵感问题外,也在批评对象、批评基点、批评方法、批评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另外,许筠的诗论观点还从传统儒家诗论观中解脱了出来,拓宽了诗歌表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气象”说和“兴趣”说在严羽的诗论中既是诗评概念 ,又是诗法概念。作为诗评概念 ,体现着严羽对汉魏盛唐诗的独特理解 ;作为诗法概念 ,体现着严羽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严羽从盛唐诗人审美感情的发动与表现中领受到了无穷的感染力 ,名之曰“兴趣”,把作为盛唐诗人审美感情之底蕴的进取情怀误解作胸怀境界的开拓 ,名之曰“气象”。将二者立为“诗之法”,体现了严羽审美文化取向中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严羽的诗歌理论存在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标榜“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大抵禅道准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另一方面又鼓吹“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①”一般说来,前者每每强调一空依傍,独出己心,后者则常不免导致因袭固守、步趋前人。这是文学历史上习见的现象。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细加考察就会发现,这两种理论观点虽然泾渭各异。但是源头同归。它们都是严羽诗歌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文语词,"妙悟"与"直觉"不论从意义上还是从构成上都具有相似性.中国人以"直觉"对译西方的"intuition"似乎暗示了二者具有可沟通、可互释的广阔空间,现代学者在阐释"妙悟"和传译"直觉"时就展现了这一过程.分别以这两个范畴为基石的严羽、克罗齐美学之间,就其整体意义和具体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张晶 《天府新论》1998,(4):60-66
对严羽的(沧浪诗话)的核心观点及其内涵,一直存在着争议。新时期以来,(沧浪诗话)的美学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文论界的一个热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讨论沿着新的思维方向的深化,却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笔者拟对(沧浪诗话)的美学价值重新进行发掘与审视,对几个关键之点尝试作出较有时代特色的诠释,也许是不无必要的。一、严羽苛学的核,O范畴完竟是什么?严羽诗学的核心有人认为是“兴趣”说,有人认为是“别材、别趣”说,也有人认为是“妙悟”说。各自都有自己的依据。我本人是赞成“妙悟”说的。这是从严羽诗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李睟光的“气象论”,既包括他的性理学观即哲学思想范畴的“气象论”内涵,又包括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气象论”内涵,这两个方面都与宋代性理学有着直接的渊源。而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他更是受到姜夔、严羽、王世贞等中国诗论家“气象论”的直接影响。同时,他的“气象论”具有独特性,即由道及文与由文及道的双向性指向以及由人及文与由文及人的双向性指向。  相似文献   

15.
北美汉学界对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阐释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形成了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群体。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人,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林理彰、宇文所安及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他们的阐释主要针对:一是以禅喻诗、兴趣、妙悟、入神、气象等严羽诗论本身的构成要素;二是严羽诗论与道家、儒家及佛教禅宗的联系;三是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巨大影响;四是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的相通之处。他们的阐释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对以禅喻诗太过于纠结;二是将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进行跨文化比较,未能深入。  相似文献   

16.
对艺术思维问题,我国古代文艺理论虽没有多么系统和完备的论述,但从历代作家和批评家的一些散见于文论或诗话的片段论述中可以看出,古人对艺术思维问题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及切合创作实际的揭示和描述。本文意在择取陆机、刘勰和严羽等几家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述,对我国古代艺术思维论加以系统的梳理,以勾勒其概貌。简言之,我国古代艺术思维论就是“玄览”、“神思”和“妙悟”。这三者之间虽有交叉,但各有侧重;既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思维论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又揭示了艺术创作思维过程中渐次深入展开的三个阶段,巧妙地显示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审美主体(心或神)与审美客体(物)亲和交感的产物,那么,“玄览”、“神思”和“妙悟”的创作思维过程也就是以心观物、“神与物游”和体物得神的物我合一过程。遵循历史和逻辑的发展线索,按照心与物或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下面我们试对中国古代艺术思维论作一分步的考察和描述。  相似文献   

17.
当行,就字义而言,即内行。宋赵令   《侯鲭录》有:“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是著腔子唱好诗。”来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拿“当行”一词论词、论诗;拿“当行”论曲的最早当属明初的朱权,朱权《太和正音谱》云:杂剧,俳优所扮者,谓之“娼戏”,故曰“勾栏”。子昂赵先生曰:“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者,谓之‘戾家把戏’。良人贵其耻,故扮者寡,今少矣,反以娼优扮者谓之‘行家’;失之远也。”或问其何故哉?…  相似文献   

18.
王宏林 《殷都学刊》2008,29(4):67-70
王安石晚年创作在宋代即深受推崇,但两宋所论各有侧重。北宋人强调其风格的深婉不迫,南宋人则特意强调绝句这种体裁的典范意义。严羽《沧浪诗话》以“王荆公体”来代指王安石晚年绝句,乃是立足于南宋习论。“王荆公体”的诗学渊源主要是老杜和晚唐诸家,由此导致严羽认为“王荆公体”不如唐人,这也体现出严羽诗论“宗唐贬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复观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政治人,是一个传统论者,也是一个民主论者。他以“高次元传统”代表的名义作深刻的文化反省。在他的精神世界中“传统”与“民主”在一种思想预设中得到高度的统一。他有意将儒家思想作现代性解构,探询其中与现代精神适配的元素,最终将“儒家民本论”,诠释为与现代民主论一致的“儒家民主论”,并认定儒家民主之“理”历来与封建之“势”发生持久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一、掌握妙悟说诗道的过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第一节即论掌握妙悟诗的艺术特质的过程,实际是讲诗的艺术鉴赏也在于妙悟.他认为诗的艺术特质、诗的创作方法不像哲学命题可以以逻辑思维来解决,是要靠学诗人的直觉思维去观照好诗而一旦豁然贯通的,并且要靠自觉.这就是悟入.好诗指李杜、盛唐诗,上溯汉魏古诗以至《楚词》,以熟读深思悟入为方法取得真识.文学发展到《楚词》,言情备至,声色大开,思想意义又高,虽还不是诗,而是开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