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自卑亭记     
  相似文献   

2.
《喜雨亭记》是苏轼早期的作品,写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当时苏轼正在风翔府任签判,年方二十七岁。苏轼是二十二岁考中进士的,他的文章在当时受到了主考欧阳修的极度赞赏,说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并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二十五岁被任为河南府福昌县主簿,他没去。二十六岁又应“制科”考试,考入了“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的第三等,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的光荣。由此,他被任为凤翔府签判,其职务是协助知府处理一些文字工作。这是苏轼在少年得志,名满海内的情况下,第一次进入仕途。  相似文献   

3.
半亭     
半亭风月足淹留。历尽艰辛且退休。闲倚花栏观蝶舞。倦眠石枕听泉流。吟坛迟暮  相似文献   

4.
亭趣     
刘海斌 《青海社会科学》2006,(1):F0004-F0004
  相似文献   

5.
分袂亭     
邂逅南来两大儒。朱张渡口望模糊。此亭虽小留名跡。赵宋江山寸土无。几番讲学策匡时。南渡偏安势莫支。为问当年话离别。两贤心事有谁知。  相似文献   

6.
后亭村     
  相似文献   

7.
寂寞百鸟亭     
从屯溪广字大桥过红绿灯往南,约500米,赫然有一古亭屹立,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百鸟亭”。经济的开发,物是人非,斗转星移,这已经不是我从前见过的情形了,抚今追昔,应该是感慨还是应该怀旧呢?我审问自已。  相似文献   

8.
集贤亭听雨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初夏的一天,爸妈带我游西湖。行至集贤亭,恰遇一场降雨。雨中的西子湖畔烟云缭绕,婀娜多姿,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集贤亭畔犹如世外桃源,恍若天宫。岸边行人来往,好似众神仙腾云驾雾,穿梭云间。说来也怪,这众神总是往湖中那座亭飘去。我驻足细看,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只见十步之外,有一座玲珑精致之亭。这亭子不同于平常之亭台楼阁,却是濒临岸边建于水上,四面更无树荫遮盖,左右也无建筑相辅,四面环水,只是亭内延伸出一条石道,直连湖岸。几根粗细适中的石柱,支撑精巧、简约的亭子造型,再无过多的装饰,却极具中国古典之美。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8,(4):142-149
金兆燕《旗亭记》创意为其幕主卢见曾所提供,又有卢见曾抢夺"署名权"并进行改编的系列风波,这件事实际关系着乾隆时期幕府文人的生存境况与入幕动机,后人对此保持着一定的关注。通过梳理《旗亭记》作者金兆燕的就幕经历,可观察当时文人通过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向幕府集中的现象;从卢见曾与金兆燕对改编《旗亭记》的不同态度入手,可审视幕府创作性质的变化。在此前提下,以《旗亭记》的盛行与金兆燕的人生选择为切入点,论证乾隆时期扬州文学的职业化,探析职业化幕友文学与自生的文人文学之间存在创作基础上的根本矛盾。金兆燕与《旗亭记》创作上的矛盾性,正是文人追求与幕僚身份的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明人陶禹范的《天涯亭记》在内容、结构、段落格式和句式,以及写作背景上,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多有相似之处。《天涯亭介》对总体环境的描写比较薄弱、写景文字显得做作、非写景文字偏多、思想境界不够高、整体结构层递关系不清,但其对天涯亭周围四季景色和各种环境要素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疆水乡的自然和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11.
颜庙.陋巷亭     
<正>陋巷亭位于曲阜颜庙第一进院中路甬道之西侧。该亭原系宋熙宁年间胶西太守孔宗翰所建,元代元贞年间衍圣公孔治命颜氏家庭复建。亭呈六角形,平顶、灰瓦,亭内梁枋、顶孔四周皆彩绘,下有六个倒垂花蕾。亭内正中有石砌圆形石井,相传为颜子所饮用。井北立有陋巷井石碑一幢。  相似文献   

12.
孔林·楷亭     
<正>楷亭位于孔林享殿之北和孔子墓之南。相传孔子死后,子贡在外地奔丧来迟,所带楷木哭丧棒不能放进墓中,插于墓前不远处,日久开长,长  相似文献   

13.
<正>陋巷亭位于颜庙第一进院内甬道的西侧。亭呈六边形,单檐灰瓦,顶部有一方孔。亭正中有古井一口,传为陋巷故井。井的北面有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所立"陋巷井"石碑一幢。原亭系宋熙宁年间建造,名颜乐亭。明扩建颜庙时,将亭圈入庙内,并改亭名为陋巷亭。  相似文献   

14.
岱庙·铜亭     
<正>铜亭,又名金阙,位于岱庙第五进院东花园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铸造。原在岱顶碧霞祠内,清初移至山下灵应官,1972年移入岱鹿。亭由铜铸仿木柯件组成,建于石砌高台之上,三开间,  相似文献   

15.
半亭寄木崖     
半亭风月足淹留。历尽艰辛且退休。闲倚花栏颧蝶舞。倦眠石枕听泉流。吟坛迟暮追高适。意境清闲拟陸游。但喜萱帏春不老。浮名身外我何求。  相似文献   

16.
荒畦漾翠花冥冥眼中突兀懹古亭。三芝蓊郁蚀珠露鸦嘴斸藓搜残铭螺鬟玉女青眸睐鹤髓浮根古铜溉千龄一溷荆莽丛。黝穴无花画晴黛红尘合沓迷湘垣瞥见冷碧融朝暄残葩细锦唾绒簇。画眉隐隔屏山喧烟云新构宜春晓月射虹梁漏  相似文献   

17.
彩亭艺术源于汉代的“百戏”是汲取了“寻僮”中的高竿技巧和融合相关艺术门类的有益成份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经过唐宋时期“高台社火”的发展阶段,成型于明清时期的“抬阁”,最终定型为现代广场文艺中的“彩亭”.彩亭艺术与民间节令风俗联系紧密,主要是群众的自娱性演出,其本身并不带有宗教色彩.彩亭艺术同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大抵相同,即走了一条“娱神——娱神娱相兼——娱人”的共同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乾隆驻跸亭位于孔林享殿后,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亭立于四级石阶之上,四角以四根红漆木柱承架亭顶,东、西、南下面围以十八扇花格木门,北面为砖墙、亭顶部呈球状,黄瓦、飞澹,脊上饰鸱吻、  相似文献   

19.
明朝洪武五年朱元璋正式建立申明事,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的里甲老人主持,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榜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及其过错行为,并由老人主持轻微诉讼的调解,以此"申明教化".这一制度是在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和明刑弼教的指导思想下,为了解决当时越诉、诉讼泛滥等情况应运而生的,并且逐步形成了明初的一项重要乡里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康熙驻跸亭位于孔林主体建筑享殿之北和孔子墓东南,是清代康熙帝在位二十三年到孔林瞻拜祭祀时休息的地方,康熙年间,为示皇帝祭孔驻跸之处以建亭纪念。亭立于四级台阶之上,方形歇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