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趣味是梁启超后期美学思想的核心1918年,梁启超第三次宣布放弃政治活动。此后10年,他集中精力从事学术研究和讲学。这一时期,梁启超推出兼含哲学本体、伦理构想、美学境界三层蕴意的“趣味”理论,构成了梁启超后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思想核心。艺术情感论亦是梁启超后期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主体,然而,趣味理想的实现却是梁启超注重艺术和艺术情感的内在必然动因;情感教育只是桥梁,趣味才是梁启超所内往达到的彼岸世界。梁启超明确宣称:“纯然趣味艺术化的生活,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趣味化艺术化的人生境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蔡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多年来,蔡仪先生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对我国的美学文艺学进行了艰巨的理论探索,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科学的美学理论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这是本世纪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思想收获之一.他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文艺理论有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芹芬 《东岳论丛》2007,(5):149-15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学思想的全力提倡者和积极践行者。一方面,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他肯定美是一种情感活动,强调普遍性和超脱性是美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蔡元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强调美是一种陶养的工具,突出了审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乐记》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发艺术特征和艺术规律的美学专著。它总结了自《周易》、《尚书》以来先秦儒家的文艺美学思想,开启了两汉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家美学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已经发展到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新阶段。这一著作为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5.
情感说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重要内涵。梁启超认为,情感是生命与宇宙的本质;艺术情感是生命、情感、艺术美的统一;艺术情感必须求真、向善、合美;艺术情感具有熏、浸、刺、提四种感染力和奔进、回荡、含蓄蕴藉、写实、浪漫五种表情法;艺术是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梁启超的情感说在思想观点、概念术语、理论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先导。  相似文献   

6.
王彦耘  王晓霞 《阴山学刊》2006,19(2):125-128
杨森茂先生美学论著<艺品论稿>中的"视象诗情"美学观,隐含了深刻的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提出"把物象的表现与诗境的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主张以"情感"打动人,以"意趣"摄人心魄,凸显了他对近现代美学学科的审视与人文走向的敏锐思考,是对我国传统美学创造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宁海林 《人文杂志》2012,(3):97-102
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在一般意义上揭示了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基本动力机制问题.它把视觉形式与情感等精神活动融入到视知觉形式动力生成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形式主义美学与表现主义美学之间的分歧,发展了表现主义美学和形式主义美学;同时也使艺术形式和情感表现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弥合了符号学美学中艺术形式和情感的逻辑形式之间的裂痕.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8.
晚明袁宏道(156-1610)和清季袁枚(1716-1798)隔代相继提出和张扬性灵论,这一理论作为明清时期主情美学思潮中的一个独特形态自有其理论特色,不仅在当时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嬗变中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以往关于二袁性灵论的个案研究和诗学视角不同,本文着重从综合研究和情感美学视角进行专题探讨,深人分析二袁性灵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特征,两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对情理、情形关系的新识,以及它在明清情感美学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独特贡献。一、性灵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特征明清时期是中…  相似文献   

9.
先秦美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和为美"的理论特征.但在以"和为美"的共同理论特征下,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持一说的局面.先秦和谐美学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次出现了三种逻辑倾向:一是在对象的外在形式上求和谐;二是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间求和谐;三是在超感性的内容要素上求和谐.先秦美学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的美学启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稿》美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经典阐释与开放阅读、文本依赖与语境研究、理论转译与思想误读等理论问题,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手稿》美学研究需要走出“经典阐释”的单一选择,需要在进一步吸收其哲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继承它的理论精神与美学精神,从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平经>的民间道教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既是汉魏时期中下层老百姓美学意识与宗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原古代文化中审美文化的宗教化和民众化.<抱朴子>既是学者型学术著作,又是神仙道教理论思想体系的集大成,体现了上层人士、上层知识分子的神仙道教理想及其美学思想,具有江南文化色彩.两相比较,<抱朴子>的神仙道教美学思想,既是古代道家美学理想的宗教化,又是古代神仙理想和魏晋美学理想的结合;同时,它既是早期道教包括<太平经>在内的美学思想的主流化发展和理论提升,又是早期道教美学意识、美学思想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新近以来流行的身体美学研究不单可以从西学资源和理论命题中寻求思想支撑,也可以从我国现代以来的本土美学理论中汲取思维灵感。从我国当代生命美学的理论视野来考察,身体美学的概念与内涵不仅易于得以厘定、廓清,而且还能定位身体美学在人类美学史上的消涨态势和历史位置。在生命美学旗帜下,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实际上是以一种专题、实证研究形式参与、共襄生命美学研究的集体事业。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传神论在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艺术创作论的核心.对世界美学思想也是个杰出贡献.传神论思想在我国早就存在,追溯起来汉代就萌芽了.但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他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说法.在这之后,南齐著名画家兼画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对顾恺之的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魏晋南北朝时代,传神论多限于绘画,而且止于人物画.唐宋以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神论逐渐由人物画推广到一切绘画;二是由绘画推广到一切文艺类型,如诗歌、戏曲、  相似文献   

14.
(一) 20世纪美学很醒目的一个人物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乃夫·贝尔。以他为旗帜或信号,西方美学从20世纪初便吹起一股很强劲的形式主义风。他1914年发表的美学专著《艺术》,集中体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是公认的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点。贝尔的理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在审美主体方面,他论述了审美情感的特性,强调审美情感不同生活中的普通情感,这与科林伍德强调的“艺术表现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的一般情感没有不同”的观点看起来俨然不同。贝尔认为审美情感是一…  相似文献   

15.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三大基本思想是朱立元关于"实践美学"思考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三大基本思想由朱立元首次提出并运用到其美学理论中,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独特理论内涵.其阐述问题的独特角度,对于实践美学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情感美学建构起兼具中国审美传统和西方现代学科体系的情感美学话语,完成了从语言、意象到文本的理论谱系生成。文章从文本形式观、道德关联两方面探究中西方文论资源给予朱光潜情感美学建构的学理资源,建构出较为全面的情感美学逻辑框架,厘清其情感美学本体所包含的场域伦理;从情感对抗和日常生活主体化两大维度论证朱光潜情感美学所彰显的知识启蒙色彩。  相似文献   

17.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 1881—1964年)是近代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也是近代颇有影响的美学家。他在总结了近代美学与艺术的发展规律以后,明确提出美学的发展是以艺术创造为依托的。那么,艺术创造了什么呢?他认为,艺术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对欣赏者来说,它是一种以独特方式结合起来的线条与色彩打动观众,引起人们审美情感的形式,对创造者来说,它是一种以情感为意味,与现实生活的种种利害关系相脱离的形式。在“有意味的形式”里边,贝尔强调情感意味,突出主体的审美情感,离开了情感的意味,“有意味的形式”便不复存在了。贝尔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的美学影响较大,对当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美学的情感论总趋向表现为反传统反理性,认为感觉高于思维,情感高于理性,直觉高于逻辑,本能高于意识,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自我情感、无意识和生命形式等,着重于从情感角度和非理性体验方式来把握人的生存和发展。对20世纪西方美学的情感论及其主情主义倾向加以宏观梳理和理论总结,对于推进美学和艺术情感的本体论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表现主义美学的情感论——情感表现说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美学以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为主要代表,它在思想上源予意大利的维柯的隐喻说(以己度物),其核心理论是认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先秦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者,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以“性恶论”的人性观和“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为基础,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中和之乐”音乐审美观及“美善相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当代音乐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太明 《殷都学刊》2013,34(1):116-119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爆发时代,鲁迅曾将它称为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作为音乐上“自觉时代”代表的嵇康,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毋容置疑.嵇康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俊才””奇才”的高深造诣,而且还体现后世文士的广泛景仰.嵇康生活在错综复杂矛盾激化的魏晋时代,从独尊儒术到清净无为.,文艺美学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由传统儒家功利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情感体验及尊重艺术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