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行政县是具有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是国家行政建制的重要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五个意识"和抓好"六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反过来,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又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会受到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与体制、认识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上述因素;并且努力做到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和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集中和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对小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与农民收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力.为防止出现"空心镇"现象,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应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协调我国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是新时期促进更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南北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差距的演变特征,将1952年以来南北经济差距变化划分为均衡发展、相对平衡发展、差距持续分化三个阶段。南北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与新旧动能转换、国内外市场发展水平、要素承载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新时期把握优化南北经济发展格局的主线,应加快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全面协同开放新格局,推动市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区域发展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而经济增长方式又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实践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宏观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呼唤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在这里,丰富雄厚的资源配置,便捷纵横的交通网络,潜力巨大的广阔市场,多元交融的长江文化,经济开发的国家战略,形成了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轴、稳定轴、联接轴和枢纽轴,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今后将会发挥出它的各项基本功能,使之在全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东西联动、南北呼应的重大作用。为此,必须正确决策,进一步造就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选择环保型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化经济区域;选择开放型管理体制,创立半官方协调机构;选择一体化发展方向,促成多领域合作体系;选择城市联动发展模式,开拓国际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工业经济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实施"兴工强县"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的主要渠道,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就得发展工业,呵护工业.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与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东北经济区域高等教育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老工业基地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实践表明,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继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提升泛东北区域经济的人才素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迎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增加高等教育消费,拉动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实施高等教育与农村建设的结合,加快泛东北区域经济的振兴节奏。但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制约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研究型大学数量有限;高等职业院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不协调。因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政策扶持;高等学校改变观念,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引导教师队伍参与老工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个"着力点,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突破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其所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极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苏南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探寻新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中介性等特征,我国县域特色经济有资源开发主导型、农业产业化推动型、中心城市带动型、外向经济推动型、产业集聚型、"一县一产业"主导型和产业转型型等几种模式,资源循环的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机理在于其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新型工业化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带有战略性质的基础产业.通过制造业尤其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确保制造业这一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是制造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必要认真借鉴制造业发达国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体系的培育为重点,通过强有力的战略措施,构筑装备制造业这一战略制高点,以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战略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影晌重大。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江西省抚州市为例,对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探讨。针对抚州市经济水平落后、发展速度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采用数据比较法、空间分析法等,对抚州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认为其自然、人文环境中存在制约抚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根据抚州市现有的区位、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提出促进其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对策,即大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旅游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以期促进抚州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安徽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根本是要将农业、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其重点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实现农业产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其技术路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制度构建要点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略论近代江苏区域工业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江苏区域工业结构最明显的差异是南轻北重 :苏南等地以纺织工业为龙头 ,轻工业发达 ;苏北以采矿业为主 ,重工业规模较大。南轻北重的工业结构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南优北劣 :苏南等地轻工业为社会积累了资本 ,带动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有利于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推动了社会进步。苏北重工业对本地区的积极作用有限 ,致使苏北经济滞后。南轻北重的工业结构又造成了经济运行的南北互补 :苏北向苏南等地提供燃料 ,开放市场 ;苏南等地向苏北输出资本和技术 ,树立榜样 ;各区域取长补短的经济流动促进了整个江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最新阶段,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多功能性、技术密集性和高生产能力、高市场竞争力、高劳动生产率等基本特征。发展现代农业,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最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县域居民收入水平,巩固县域基础产业地位,拉动县域市场需求,促进县域二、三产业发展以及维护县域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工业一直处于内外结构双重失调状态.面对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任务,与农业结构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区域内工业市场,是成本最低、市场绩效最好的选择.西部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解决区域内生态边缘化问题,又要解决延伸的生态边缘化问题.退出的农业人口和转型的农业生产体系均需要强有力的工业支撑.市场和生态的双重挑战,促使西部农业和工业在区域内市场开发中互依互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找准两者的结合部,加速西部经济的恢复和腾飞,达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陕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南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是其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为了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梯度水平的差异状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通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效益、经济发展速度、县域产业结构等方面若干指标,运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湖南县域经济呈现四个不同的发展梯度。  相似文献   

20.
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泉州市县域工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线,论证工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发达地区突出特色,发展县域工业产业选择和做强做大的轨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创新工业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发挥政府在推进县域工业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