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庭珍,字筱园,云南石屏人.近代诗人、诗论家.已刊出的诗作有《穆清堂集》及续集,诗论有《筱园诗话》.他本人在《穆清堂诗钞自序》中说:“自束发受书,即解声韵,视诗如性命,为之垂四十年”(《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足见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他的同时代人陈灿评他的诗:“思愈清妙,笔愈奇峭,才气愈跌宕纵横,而初无惨淡经营之迹,盖锻炼之极归于自然,……筱国自(?)角以诗名当代名公,钜手一见为之心折,而遇弥穷诗乃弥工.”(《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石屏县志》对他的评价是:诗才敏捷,博洽今古,名动一时.可以看出,他的诗作确有相当的影响.但是,他的卓著的才能,并不是表现于他的诗歌创作,而是表现于他的诗歌理论的建树.当他还不满二十四岁的时候,便完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象这样  相似文献   

2.
臧克家热爱与崇敬毛泽东,也热爱与崇敬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四十年中,他为宣传、研究毛泽东诗词做了影响广泛的三件大事:1957年1月他在主编的《诗刊》上首发毛泽东诗词18首;1957年10月他发表了意义深远的《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1989年他又主编由众多文坛名家撰写的《毛主席诗词鉴赏》;由于臧老与毛泽东既是作家与领袖的关系,又是切磋技艺的诗友,故臧老对毛诗讲解、评论具有充满感情、理解透彻准确、善于艺术分析和传达诗外之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福州大学客座教授蔡厚示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新旧诗体兼工,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既是当代诗词的名家,又是诗词鉴赏专家,还是一位文艺理论研究专家。先生已近八十高龄,仍笔耕不辍,将历年有关文艺理论的论文结成专集出版,名《玉雪轩文论集》(日本名家社2005年6月版),这是作者对自己文艺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献给学界的一份厚礼。本书所收论文写作时间跨度25年,最早的一篇是1980年刊于《文学评论》上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之特殊性》,最近的一篇是2005年发表在《北大人》上的《蓝天·大海·…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拓荒者,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爱之神》。1919年4月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他》,这首诗标志着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与完美,是奠基之作。鲁迅还提倡并保护爱情诗创作,他不仅鼓励、指导"湖畔"诗社年轻的爱情诗人汪静之写爱情诗,而且当封建顽固者攻击、抵制甚至扬言封杀汪静之时,他挺身而出发表反击文章为汪静之辩诬,并当面鼓励汪静之要勇敢地写爱情诗,因为青年有写恋爱诗的权利。年轻的汪静之在处境最困难时受到鲁迅的支持与保护,又积极投入爱情诗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每每间杂诗词,诗起、诗结、诗证,依然是话本的遗响。对小说中状之以骈丽,证之以诗词,鲁迅先生的看法是:唐传奇中夹杂着诗歌,影响到后来的话本。话本中所以多诗词,是因为说话人仰攀那能诗者。愚以为仰攀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话本间杂诗词,是为了吟哦演唱,以避免平铺直叙之枯燥,主要是为了怡悦听众的。梦笔生所续之金瓶梅《金屋梦》凡例之五,主张新作而反对套袭旧诗。他说:“小说类有诗  相似文献   

7.
常州吕氏才女之一、晚清女词人吕景蕙的词集《纫佩轩诗词草》存词30余首,题材内容可分为3类:书写兄(姐)妹情谊的作品,抒发闺中情绪的词作和为他人诗(词)集、画作题词之作。艺术上则有3个显著特色:在写作手法上,以常景写深情;在意象运用上,喜用冷寂的意象合成意境;在抒情方式上,表情达意较为直白。  相似文献   

8.
晚清滇南诗人朱庭珍,其诗话著作《筱园诗话》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庶几可与叶燮的《原诗》并列"。但作为七岁即刊稿于京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却无人研究,其实终其一生,他一直是以优秀诗人的身份闻名的。朱庭珍曾结莲湖诗社于昆明,被推为社长,是当时滇南诗坛执牛耳的人物。现存《穆清堂诗钞》(三卷)、《穆清堂诗钞续集》(五卷),共收筱园诗一千二百余首。这些作品展示了他质朴、平淡、饱含真情的诗风,是其诗学理论的实践之作。  相似文献   

9.
<正> 曹雪芹传世的诗歌只有“白傳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残句,是应他的好友敦诚之请为其《琵琶行》剧曲题诗的末两句,偶然地被记录在敦诚的《鹪鹩庵笔塵》上。单凭这两句残诗和曾亲睹曹氏诗歌的密友对他的评语:“爱君诗笔有奇气”、“工诗善画”,有人认为未能证实曹雪芹是一个“能写好诗”的诗人。但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里面,却有大量的诗词歌曲。尽管好多诗词为了适合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呈现出妍媸不一的情状,却均出曹雪芹的手笔。很难设想,一个对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嘉时期常州女诗人庄盘珠的诗词作品,初有《秋水轩集》、《紫薇轩集》及《莲佩诗草》数种,以抄本形态存在,后《紫薇轩集》、《莲佩诗草》亡佚,《秋水轩集》以诗词分刻或合刊的不同形态流传至今。冒俊编校如不及斋本是目前最为完善的合刊本。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我国现当代伟大的革命家诗人,他的诗词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瑰宝。本文为书稿《毛泽东诗词艺术论》的引论。文章首先介绍了毛泽东诗词的写作发表情况,接着对其史诗特色、诗教艺术、诗词形式和美学特征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就三十多年来毛泽东诗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并对本书的写作目的、要求和构想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市徐汇区肇家浜路一幢老楼里,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朱餐霞,她年过百岁,依然皮肤白皙、风度优雅、谈吐流利. 朱餐霞个子不高,满头银发,正在午休.见客人登门拜访,随即整一整自己服饰,又叫保姆替她梳理一下头发,随口吟咏:“好梦初回人乍起,一帘晴日照梳头.”她笑意盈盈地解释:“这是清代华亭才女袁镜蓉《月蕖轩诗词》所录一诗名句.华亭就是上海古时之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3.
11957年1月,由臧克家主编的《诗刊》杂志出版。在创刊号上,正式发表了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同时还发表了作者于同年1月12日写的《关于诗的一封信》的手迹。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同意将自己的诗词作品集中正式公开发表,并且是亲自重新审定和抄写的。这些诗词与读者见面后,引起了国内外巨大的反响,国际上首先对此高度重视和立即介绍的,是苏联。1957年9月,苏联莫斯科《真理》出版社出版了俄文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外文版毛泽东诗词集。这本只有30余页的小书,我珍藏了近半个世纪。我于1954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以其浓郁的诗意为后人所称道。清人吴世尚说:“余观《庄子》十余万言,……盖深合乎大《易》尚象之旨,而时出没乎风人比兴之辞。”“《易》之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老之妙得于《易》,庄之妙得于《诗》。”(《庄子解·序》)近人施章说:“《庄子》一书,如其用哲学的眼光来读,不如用文学的眼光来读。因为庄子看宇宙是充满了生命,一草一木,以至一架髑髅,庄子对之都能发生同情,而幻想出他们的生命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态度。至于庄子本人,也常常用文学的技术来表现那样高超的意境。”(《庄子新探·自序》)闻一多也说:“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怅惘,  相似文献   

15.
王沂孙身伦名微,名不见史乘,生卒年无考。除传世《花外集》外,只有与其同时代的词人张炎、周密诸人有一些关于他的零星记载。张炎《山中白云词》之《琐窗寒·花外集题词》称他“能文工词,琢语峭拔”,“其诗清峭,其词闲雅”,可知王沂孙既工诗词,又善属文,然辗转至今,诗文尽铁,流传下来的词也仅六十余首,名《花外集》。花外者,盖竹边花外之意。一名《碧山乐府》,碧山是其字。又名《玉笥山人词集》,玉笥山人是其号,盖自张炎《琐窗寒》小序“余悼之玉笥山……”称谓而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诗味说”浅识杨从荣毛泽东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五十余首诗词珍品,这些诗雄奇、豪放、华美、瑰丽,具有惊天地、撼世人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国诗词之瑰宝,将永远载入中国的诗歌史册。毛泽东诗词创作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他半个多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离不开他...  相似文献   

17.
苏金伞是一位写新诗而获“读者很多”的老诗人。他的创作生活,从一九二五年在《洪水》上发表第一首诗算起,已是整整五十六个春秋了。先后出版过《无弦琴》、《地层下》、《窗外》、《入伍》、《鹁鸪鸟》五个诗集。粉碎“四人帮”后,老诗人“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18.
《濂溪河诗文存稿》是廖老奇才先生最新出版的一部诗文力作,共收录诗词、楹联、序论计400余篇。他的诗最大特点是富有“情趣”。他的情趣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钟情于自然;二是衷情于历史;三是专情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的光彩夺目、千古未有的伟大词篇《沁园春·雪》,写于何时何地呢?过去一直众说纷纭。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主席从延安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在谈判期间,柳亚子先生写诗送给毛主席并要求主席赠诗给他,主席就以《沁园春·雪》赠之。这首词当时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柳亚子先生并有和作。词篇一经传出,立刻轰动重庆,传诵全国,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这首词给了人民以极  相似文献   

20.
阿谁 《北京纪事》2010,(12):90-91
罗永年,1971年生,字仲玉,号长辉,又号日月轩,山东菏泽人,现居北京。自书、自诗、自画,诗书画作品多次发表在《工人日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旅游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