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方建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9-40
作文是一种私人化活动,它离不开学生自已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物及思想,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说童真的话,写童趣的事,抒重心的情。 相似文献
3.
金道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34-38
本文是作者的书稿《文学创作心理探珠》的一章,探讨的是作家创作的心理体验问题。文章通过创作现象透析心理体验的实质。本文选取了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逐层深入地子以心理阐释:创作有捷径吗?关键在于独特的心理体验;佳作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生命体验的绝唱;作家为何自杀者多?乃是生命体验未能“分隔”为审美体验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李泽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3):104-108
生命体验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对文学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文艺理论界及许多相关论文和著作中对生命体验的概念的界定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人们常将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混为一谈。由于概念的混淆,使得对生命体验的特征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特殊作用的研究产生了混乱。本文试图通过对生命体验概念的明确阐释、具体分类,以及生命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旨在引导文学创作主体准确把握生命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学创作建构过程,指导文学创作,也有利于引起学术界对生命体验现象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曹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4):153-158
作为人存在方式的生命体验,不仅具有整体教育生活的意蕴,而且具有师生独特的精神历程,它引导生命个体不断走向更为开放的世界.在当今充满意义危机的时代,要使受教育者从对繁杂知识的掌握和世俗功利的追求中走向以生命为本体的教育,就必须确立生命体验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6.
黄颖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93-96
教育过程的生活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和道德内化的实践性.决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必然在生命体验中展开。而生命体验,则通过以体验课程诠释德育课程、以生命故事体验生命意义、以道德描述替代道德灌输等方式.来丰富并阐释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于元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81-184
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8.
王华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53-58
从语言到透视,尼采对生命的解释变得更加深刻和完满。透视主义对生命的解释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也必须通过透视主义来完成对生命的创造性实践。尼采的语言透视论以语言为形式重新解释生命实践及其价值,进而实现对整个生命世界的修辞化解释和感性化审美。语言透视是解释生命世界的最好方式,是体验生命存在的最佳路径,也是权力意志向周围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最强音符。作为生命解释方法的语言与透视,两者具有本质的相互融合性和内在的彼此一致性,并共同探寻一种艺术化、审美化、诗意化和能动性的多彩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王波然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1):60-62
生命体验(生存体验)是人类对生命和生活把握的开始。只有在生命体验的过程中,才能突破生存的本能界限,去追求具有价值的精神生活。而作为生存体验艺术表述的诗,通过属于精神现象领域的诗思维,与体验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林锦秀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1)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生命、死亡的认知与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本质特征的认知是正确的.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是积极的.大学生对死亡的体验是低度恐惧的、中度悲伤的,是高度理性的.女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认识比男大学生更准确.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显著低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毛德庆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119-121
生命化教学凸显了体验的地位,它使体验从认识论、方法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体验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体验教学要遵循学生的生命特性,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创新,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知识的真谛,获得生存的智慧,塑造完整的自我,建构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艺术体验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的核心,它贯穿于整个艺术活动过程的始终,并且是艺术作品之所以为艺术之根本,是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主要标志,已成为当代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侧重对艺术家和欣赏者艺术体验活动作历时性的分析,同时在艺术体验中对创作体验及再度体验的艺术世界作共时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晓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来认识语文的教与学活动。要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既是对学生生命活动的肯定,也是对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教学规律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丁楹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9
整个一部宋遗民词史,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被剥夺了生存权利的民族以及个人的痛苦灵魂,充满着极度沉痛的人生忧郁与历史悲哀,情真语苦地记录了词人们在悲惨的人生境遇中痛苦的生命体验与寻求解脱的心灵,导致宋遗民词在审美理想上具有沉郁深厚的特点。本文试考察宋遗民词中极富悲剧性生命体验的思想内涵,以透视宋遗民词中人生情趣与观照方式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吴小英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作家的创作受其文化思想的支配,而其文化思想的现实基点,是其深切的个人生命体验与生存感悟。林语堂始终充满女性关怀,他眼中的女性不但具有传统美德,还有新的进步思想。林语堂这样的女性观的形成是从其具体的生活(日常生活、认知生活和审美生活)里对女性的接触、认识、发现抽象及升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林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22-126
女性生命体验是女性性别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女性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其特有的生命体验即对于生命的经历和感悟的过程.而体验成为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遭遇的必然前提.对于生与死,悲与欢,离与合的有限生命经验的体验促成了女性对于现实世界意义的无限追寻.以后现代视域的体验为视角来透视和展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对于展示女性生命个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