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层团队整合不和谐的问题,据这种不和谐态的表现、原因及既有解决办法的不足,提出我国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的概念,对其对象、目标、原则、路径和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我国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的模式及其主要的整合内容.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中国民营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分析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民营企业高层团队系统和谐性研究的必要性。在企业高层整合和谐性分析模型和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特征—过程"的"3C"范式的研究,结合系统论方法,构建了民营企业高层和谐性分析系统。最后通过民营企业高层和谐性分析系统研究,为我国民营企业积极打造高效的和谐团队提供了一条明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企业高层团队能否实现和谐整合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前途,它受众多因素影响。既有的研究关注了学历、年龄、阅历、价值观等因素,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信"、"义"等思想对于中国企业的高层团队整合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影响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的因素按着一定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以高层团队的和谐为前提。民营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的运行系统包括和谐路径选择与和谐机制建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和谐整合的路径又包括和则与谐则,和谐整合机制包括运行机制、控制机制与机制优化,这五个方面的合理操作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起和谐的高层团队。  相似文献   

5.
高层团队管理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但是基于文化视角的企业高层团队整合研究成果尚少,研究团队整合理念的成果还不多。从儒家文化的视角研究企业高层团队整合的哲学,并基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分析中国式企业高层团队的整合理念,即更多地强调团队之忠、之仁、之义、之信、之礼、之智、之和。这些价值观对于中国企业的高层团队整合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笔者从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和谐主题认知入手,分别阐释了培育个人、个人与团队、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优秀学生群体、普通学生群体、弱势学生群体的和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和谐的具体措施,力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和谐主题的施行提供基本的框架范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制造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以"绿色和谐观"为视角,拓展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将生态、心态和人态因素纳入新的研究层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和谐的测量维度,并对制造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企业绿色和谐.(2)绿色组织文化和绿色招聘选拔更能直接促进制造企业绿色和谐.(3)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实践相互配合支持制造企业绿色和谐.本文识别、分析和验证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制造企业绿色和谐的影响作用,并对制造企业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绿色和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确定性环境下无形资产的和谐管理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无形资产的概念界定以及特征分析,利用和谐管理理论中和谐主题辨识,"和"与"和则"以及"谐"与"谐则"的方法论,剖析了对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认知与消减,在超越传统无形资产管理瓶颈的基础上,探讨了无形资产载体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环境营造,以及无形资产本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茶叶企业和谐管理实现了商业信息与地理信息的完美结合,从而扩大了管理的视野。茶叶企业和谐管理中应用GIS技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并使之达到和谐协调的运转,从而创造最大价值,最终实现茶业和谐发展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0.
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置身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效培植和谐管理理念.中庸之道是儒家推崇的处世智慧,其实质以朱熹的话说是把握两极之间"恰好的"和谐智慧.儒家以中庸为基本原则,对人与自然、与他人、与自身这样三重关系所给出的三大命题,即天人合一、人我合一、欲理合一,充分体现了其"恰好的"和谐管理智慧.它对如何打造和谐企业给出了非常具有"实用理性"的价值指引: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之道,其理想状态是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它是现代企业追求和谐管理的基本决策原则;人我合一作为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之道,其理想状态是达到"致中和"的和谐境界,它为现代企业追求和谐管理提供了最基本的管理伦理原则;欲理合一作为人自身内部欲望与理智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之道,其理想目标是达到"中行"的内心和谐状态,它为现代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最基本的修行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翻译中的"信而不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的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通过对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展开具体分析,可知鲁迅“信而不顺”的翻译背后隐藏的翻译语言观和文化观。鲁迅开放的文化观在世界一体化走向的今天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财政资金整合之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整合"一词是常见、常用词汇,但是很少有学者系统梳理,以致容易混淆视听;农业财政资金整合是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然而很少有人将"农业财政资金整合"一词的深刻涵义界定清楚.在系统整理"整合"的中文概念、外文概念以及各学科对整合的理解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农业财政资金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忽视了将"课岗证赛"内容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为课而学""为岗而学""为证而学""为赛而学"的重复性学习的现象。这种学习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改变上述现象的关键是实施"课岗证赛"融合式课程。此课程具有整合性、实用性和实训性的特点。在实施时可以通过"三阶段八环节"的流程,即社会调查、专业研讨和制定实施课程计划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和实训任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满足"课岗证赛"对人才的专业素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城市经济圈是提高安徽区域竞争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由于建设历史短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失误,"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滞后,表现在中心城市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劳动力吸引力不足、与周边城市融合度较低、开放程度不高等。在推进"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进程中,应做好经济圈高质量的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良好的吸引投资的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融合体制、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培育"大合肥"经济圈创新合作机制等,以发挥省会经济圈在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学习共同体"理论融入"马原"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转变以往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氛围和谐、合作探究、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其融入路径主要有:倡导共同学习的教学理念,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实施协商对话的教学过程,构建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学习平台,完善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教学考评.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整体,是各类系统的本质性征,也是系统定义中的核心内涵。整体性思维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到本世纪中叶,进而又用系统论的整体性思维代替了机械论的整体性思维,因而有必要用确定的有组织概念等对系统整体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7.
萨特认为,辩证运动来源于个体的多元复合的总体的"整体化","辩证法"应该是在人的个体实践的"整体化"活动中来理解."整体性"是经验可理论的个体实践的多元复合性关系及其结构的总体关联性,它是"整体化"的结果,也是"整体化"运动中具有惰性作用的暂时的调节性因素,它体现着个人的各种关系和结构,是可以通过触景生情的联想而予以把握的."整体化"是人的不断发展的多元复合性关系的实践及其过程,另方面它也是实践场域的运动,并且,这二者是相互规定和制约,使个人及其实践始终面向未来,从而构成历史的辩证法;同时,"整体化"也就是人的最根本的存在.个人是历史的施动者,同时他也是被整体化者.所以在萨特看来,辩证法也就是"人学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亲"的研究,以往多就血缘关系立论。其实,"亲"的关系应包涵的内容更广泛:血缘关系,夫妇、情人关系,朋友关系,人与其故乡、国家的关系等。概言之,"亲"并非是一个专门指称血缘关系的词,其本质的涵义是指人的体会到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在精神上的完全的一体性、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介绍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以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以分层次思想设置实验内容、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交流日益扩大 ,带动了文化交流的频繁。但由于地域、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面对差异 ,必然会出现冲突 ,而人类对文化精神的共同理想势必将这种冲突归于融合。《刮痧》就是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在他者环境 (美国 )生活 ,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行为观念上的差异的尴尬境地 ,反映出中西文化在冲突中走向融合这一世界性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