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政治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通过对湖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情况的调查,指出当前湖北民族地区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提高民族干部整体素质、改善人才政策环境、创新干部培养机制等方面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赵春丽 《天府新论》2008,581(2):1-4
全球化是市场逻辑的结果,而民主化反映了政治逻辑的要求.按照一般的理解,是全球化推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使民主成为普世的价值观.然而,民主化并非只是全球化的结果,更是作为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存在.在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没有世界范围内民主力量对市场和资本的节制,全球化也难以持续下去.这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是单向的关系,全球化与民主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双向互动的局面,既有矛盾与冲突的一面,又呈现互相推进的态势.这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以诸多启示,要克服全球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必须加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蒋连华 《理论界》2008,5(3):23-24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阐述了以"两个共同"为主题的民族工作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构建和谐世界中的战略地位;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根本之策的发展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平辉 《学术界》2015,(1):86-98,324,325
族籍权益在公法层面是指基于特定民族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族籍权益对于维持群体特征与实现认同,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族籍权益主要基于民族成份政策产生,并成为少数民族成员据以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手段。转型时期我国的民族成份政策面临着复杂的实施环境,日渐增多的通过更改民族成份以享受更多利益的趋利现象,客观上使实施民族成份政策与保障少数民族族籍权益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张力,进而使民族成份政策面临挑战。当前,加强族籍权益立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趋利倾向,推进民族成份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应该成为完善我国民族成份政策,保障少数民族族籍权益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从"正名运动"到"民族自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发生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社会运动,体现了台湾少数民族在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下对平等权利的诉求。在国内外原住民运动的大背景下,台湾持续爆发了原住民运动以维护其利益,保护原住民文化,这些少数民族运动推动着台湾的民族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政治沟通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少数民族政治沟通就是构成少数民族政治关系的各个主体之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和传输,它由沟通者、接受者、政治信息、沟通通道、信息反馈等环节构成。少数民族与政治体系之间的沟通、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沟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沟通、少数民族内部的沟通等是少数民族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沟通形式。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的少数民族政治沟通还不健全,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如何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政治沟通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还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全球化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掀起一浪又一浪高潮的时刻,民族主义恰恰在此时成为各民族国家为回应全球化浪潮而采取的一种自觉行为。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因此二者并不是此消彼长。正确分析、评价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克服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有利于引导民族主义的理性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民族贸易是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活动的通称。它既是社会主义商业,也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贸易工作,不仅对发展各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边防,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雪丽 《兰州学刊》2011,(9):194-198
"文化寻根"作为一种现代现象,作为对"全球化"和普遍的"现代性"话语的反抗,包含了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文化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复杂性。在民族文化的"自我"与"他者"之间、在"寻根派"的"本土"认同与"世界"镜像之间、在个体的记忆置换和真实的生命经验之间,"文化寻根"不仅构成了在"全球化"视野中寻求身份建构的中国经验,而且它所呈现的问题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一平 《理论界》2015,(3):9-13
作为处于国家发展关键期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方略不仅没有回避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浪潮,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理论。在政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层面,提出评价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8个标准,从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三个层次反映出现代民主观念的一般规律;在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以党内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结合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监督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清晰阐述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指导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浪潮,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亦纷纷走向世界的文化舞台。多样性文化之间的沟通、交往、交流与交融成为当下世界文化发展态势的显著特征。"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一、广西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正视我区现在正处在初级阶段低层次这一现实,认清我区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是我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前,我区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落后性。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区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少数民族人民从法律上获得了历史上最广泛的民  相似文献   

13.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关系格局的演进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缘起、形成和发展。生产、生活上相互依存,是中华各民族融为一体的基础;对民族地区的优抚与开发,是维护中华民族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尊重少数民族特点及自主管理权,是协调族际政治关系,维护政治一体化的前提;多元文化并存、相互吸纳,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是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业主委员会是社区治理中一种基于自治的提升社区共同体生活质量的制度共识,具有二次契约的特点。然而,在理念与行动之间,业委会则常常容易陷入自治的困境,如在公权力干预与自治权扩大之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在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之间,存在集体行动的机会主义现象;在集中的权力与分散的权利之间,具有寡头统治与"准专制政治"的倾向。克服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共识促进、选择激励、多维民主等方式形成"共识中的共治",这应该成为业委会走向社区"善治"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社会变迁标志着总体社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各部分联系的增强,它改变了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使中国民族关系的许多方面表现出发展势头:民族关系的基础摆脱了农牧两大经济体互补的局限性,开始建立在全面的经济依赖和社会分工之上;民族关系格局由少数民族、汉族两大主体之间的双重关系发展为以少数民族、汉族、中华民族三者为主体的多重关系;封建统治者长期奉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从法律上得以否定,民族关系的性质由不平等转向平等。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政文 《东岳论丛》2005,26(6):45-49
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模式和趋势,而且改变和冲击着各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互动与冲突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立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立发展,必须实现民主主体的现代化与世界性的统一、民主发展的独立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与外来文化的中国化的统一,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政治民主化浪潮,是在政治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推广其民主观和民主制度的结果,也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所决定的,而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则促成了政治民主化浪潮的进一步发展。政治民主化浪潮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起到了消极作用。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应当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应当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民主化进程,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代价。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了民主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认为民主的外延不能简单等同于民主的内涵。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归纳出中国民主建设中面临的几个带有二律背反性质的难题,包括坚持中国特色民主道路与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关系;完善民主制度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关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充满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破解这些矛盾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与民主的冲突源于多民族社会的文化异质性与民主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之间的矛盾。其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设计层面上,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在文化心理层面上,民主的沟通机制同民族文化认同的冲突;在国家制度层面上,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的冲突。而要是实现其整合,超越“民族宰治民主”与“民主游离民族”,则需要从削弱民族属性与倾斜民主制度两个方面着手,并依靠政治经验与政治智慧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