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学衡派与新文化派观点对立,以《学衡》与《新青年》为平台展开激烈论战.1939年,学衡派主将胡先骕与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在《天下月刊》合译《东坡诗九首》,以精湛的译笔向世界呈现了中国文学经典之作.阿克顿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之美,并立志与胡先骕等中国学人向西方翻译中国文学经典,他对比古诗与新诗的创作成就,反对新文学在创作中尽弃文学传统.而陷于"南北之争""二胡之战"的胡先骕,则认为新文学脱胎于古典文学,他以《学衡》《天下月刊》为阵地发声,力证新文学对古典文学应取传承借鉴的态度.胡先骕与阿克顿对苏轼诗的合译,以古韵为鉴、古今并举,旨在提出新文学与传统文学互鉴共存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犹贤博奕斋诗钞》(以下简称《诗钞》)是一部旧体诗集,收诗一百三十八首。根据《自序》,是1946年7月结集的。1981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古典文学专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派生机 ,运用符号学、原型批评、叙事学等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著大量出现 ,其中不乏佳作。如林兴宅《艺术魅力的探寻》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傅道彬《晚唐钟声》以及董乃斌的《李商隐研究》等等。这些研究 ,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开阔了人们的思维 ,也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分析与描述更为理性化了。然而 ,我还是始终比较固执地认为 ,文学研究 ,尤其是诗歌研究 ,感情始终是第一位的。做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研究者 ,必须具备两个基础 ,其一是对资料的尽可能详尽的占有 ,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4.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1,21(2):47-50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 :1 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 ;2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3 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 ;4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校读古代文化典籍 ;5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历史散文中称为《诗》。一直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被尊为垂教万事的宝典,正式被官方确认为“经”。《诗经》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历来研究者甚众,但由于《诗》距今已有2000余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夹杂在赋、古文和骈文中,是古典文学中最成熟的传统文类之一,无愧为《野草》文类的传统渊源。古典散文诗审视内心、自我言说的特质和以诗为文、诗文交融的优良传统在《野草》里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野草》和中国古典散文诗有着历史形成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雒江生同志在一九八四年《文学遗产》第四期上发表了《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以下称《略论》)一文,认为如按旧例把《桃花源记》(以下称《记》)和《桃花源诗》(以下称《诗》)放在一起,会影响《记》的文学价值,因为“文学界向来所批评的《桃花源记》的复古主义和宗教迷信思想主要表现在《诗》里”;此外,《记》和《诗》之间还存在着三个矛盾云云。笔者读后,未能释然,特陈述管见,以就正于作者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文学人物长廊中,有许多弃妇形象。《诗经》是弃妇诗的滥筋,其中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弃妇形象·这些形象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在文学史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思想认识价值和道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诗研究者,我最感兴趣的是林庚先生立足于现代新诗创作,把古典文学纳入新诗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对待的独特思路。他多次强调自己的兴趣始终是新诗创作,研究古典文学的目的是为新诗创作服务,而不是为了过去而研究过去。林庚先生之所以把中国视为诗的国度,以诗歌为中心来写中国文学史,在研究中强调总结中国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强调重视艺术上的创造性,而不太重视社会历史背景等外部因素,都与他这种在研究唐诗的时候想着新诗的问题意识和文学史眼光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北岛是中国当代朦胧诗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长久以来,研究者对北岛《无题》诗的语义解读问题众说纷纭,多从文学角度入手。本文选取其中一首大家较为熟悉的《无题》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语义学的方法分析其语义结构并着重对《无题》的多义问题做出科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研究选题的高密度重复,并迎难而上,极大地推进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展现了古典文学研究的新格局与新气象。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张翠爱博士的新著《两宋休闲词研究》即是这样的一部著作。《两宋休闲词研究》虽然是一部严肃的古典文学研究著作,但其研究两宋休闲词,意在剖析其中的休闲精神和价值情趣,并揭示其有益于当代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呼唤学术的独立品格谭邦和1996年9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在乌鲁木齐主持召开了“跨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以《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初议》的文章与会(见会议论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1997年11月新疆人民...  相似文献   

13.
为庆贺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明清诗文研究室主任钱仲联教授从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寿辰,梦苕庵学术思想研讨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日至四日在苏州大学隆重举行。钱仲联早年即以诗人著名文坛。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旁通史学、哲学、佛学等,重要著作如《鲍参军集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后村词笺注》、《剑南诗稿校注》、《人境庐诗草笺注》、《海日楼诗注》等以无所依傍的开创精神和渊博谨严的治学风  相似文献   

14.
《东方杂志》在1915—1920年间发表了大量旧体诗作,其中大部分为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的作品。本文从这些期刊上的诗出发,分析了宋诗派这一古典文学群体对现代传播空间的占据,以此展现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旧派文学生存状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县人,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教授。除了创作和译作外,论著有《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屈原》、《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直觉与表现辨》、《论神思》。读《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如打开五光十色的百宝箱,文笔优美,诗意葱茏,真知灼见眩目耀眼。他既是诗人,又是诗论家;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又通晓西方近现代诗歌,特别是直接师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大师梵乐希(今通译瓦莱利)。这就决定了他长于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从而奠定了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瑰宝。意境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文章通过在《红楼梦》生态诗的英译中引入意境的概念,为翻译研究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一度被冷落了的诗人邵洵美,最近似乎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论文先后刊出了不少,使诗人邵洵美的形象逐渐在人们心中有了印象。据说海外学者比我们早些时候就评说了这位诗人,尤其是苏联的契尔卡斯基还专门评论了《诗二十五首》,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看法。1983年他编的《中国诗歌》一书中还选了邵洵美的五首诗。1988年上海书店把《诗二十五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依原样影印出版,这无疑是一件及时而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诗经》开篇之《关雎》一诗,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研究者也颇多。从美学审美角度来看,该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关雎》一诗展现了生动的人物美、崇高的爱情美,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展现了众多的美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他是元代少数民族杰出的诗词作家,700多年来备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受到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注,深受我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重视,还“因为萨都拉(即萨都剌)是一位少数民族写汉诗的诗人,所以他的成就更加值得注目”(《雁门集前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认识和看法,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