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贫穷和愚昧互为因果、互相牵连,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倡导与实践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过程中,提出了“实业、教育并进选用”的思想,对怎样摆脱民穷国困和民愚国黯的双重困境、最有效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张謇的这一思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对目前中国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中走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毕其后半生的精力身体力行,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就实业而言,创立了以纺织企业为核心,有几十个企业组成的大生资本集团,资金高达二千多万元之巨,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大的一个民营企业集团;就教育而论,在张謇的倡导和带领  相似文献   

3.
作为身处同一时代,但背景和经历却有所不同的两名教育家,严复和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在大方向上颇为一致,而于细节处却又不尽相同。两人都认为应当革新人们关于实业教育的观念,并提高实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又都各自提出过相似的实业教育教学理念。但当具体到以何种方式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以何种途径提高实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教学理念的细微之处时,严复和张謇的看法其实是有分歧的。比较两人的实业教育思想也可以为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张謇的宏观实业思想包括:工业思想、农本思想、商业思想、金 融思想和交通运输思想。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走过了一条蹒跚、曲折的发展道路,他提出的“实业救国”思想,尽管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试图从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原因,企业活动的历史及作用,探索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进步性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农民进行农业教育和培养新型的从事农业的人才,而在这两个方面的实践又可分为制度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大部分.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与教育活动家。在其30年的教育实践中,确立了救危亡、兴实业、开民智的教育宗旨;规定了培养德、体、智协调发展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提出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原则;倡导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的办学方针。张謇的教育思想尽管夹杂着某些保守、落后的因素,但就其主流而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进步性、先进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见解,而且在实践上兴办了一批各级各类学校。据粗略统计,张謇在通州地区亲手创办和参与筹办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有:初等小学(三百多所),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盲哑学校,通属中学,商业学校,农业专门学校,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蚕桑讲习所,工商补习学校,女工传习所,保姆传习所,俭工学社,艺徒学校,镀镍传习所,等。一九二○年,并农、纺、医三校为南通大学。此外,他还创办商船学校于吴淞,设立铁路学校于吴县,筹办河海工程学校于南京,助办震旦学校于上海,助成中国公学于  相似文献   

9.
张謇和孙中山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共同思考,使他们走上了实业救国的共同道路。两人在对待农工商的地位以及利用外资方面思想趋于一致;但在农业发展的途径、工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和经济近代化发展模式的认识上又各显特色。两人具有的爱国情感、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同,以及教育经历、对发展经济着眼点的认识和政治地位不同是其实业救国思想存有同异的深刻原因。两人的实业救国思想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完全付诸实践,但它们不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今社会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謇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他向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学习 ,突破了传统的成圣成贤的理想主义和科举下的官僚养成教育 ,主张教育为实业服务。但张謇毕竟是第一代变革者 ,对现代教育的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还受传统的目的型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关系到人才储备的严重性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说明第一代教育变革者的思想还很幼稚 ,也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缓慢步伐。这是一种历史的情结 ,不应完全由个人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张謇作为清末国内立宪派的领军人物,其君主立宪思想及实践对清未立宪运动产生了巨大影 响。本文试从其君宪思想的形成、政治实践、特点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 张謇的君宪思想及其在中国立宪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以后的民族危机使张謇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像他这样的士绅充当官商的中介。不甘沉沦、勇于追求的品质使他做出了不同于一般封建知识分子的选择。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激烈变动的时代对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程绍珍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著名的实业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大声疾呼:“忧国者以为救国之策,莫急于教育”。并且把他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为开创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向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成圣成贤的理想主义和科举下的官僚养成教育,主张教育为实业服务,但张謇毕竟是第一代变革者,对现代教育的规律还缺乏促够的认识,还受传统的目的型教育的影响,对教育关系到人才储备的严重性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说明第一代教育变革者的思想还很幼稚,也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缓慢步伐。这是一种历史的情结,不应完全由个人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一、张謇和陶行知生平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他大力办实业,兴教育,对中国工业、农业、教育近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毛泽东说中国近代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实,张謇办实业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他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实业”以及“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张謇与张之洞是晚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对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共同思考 ,使他们走上了兴办实业的共同道路。他们两人的实业实践 ,实际上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他们既殊途同归 ,又命运各异。没有他们的早期探索 ,就不会有今天我国民族工业的快速腾飞  相似文献   

17.
张謇廉政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作为清末民初政坛的重要人物,在其本身深厚的儒学背景及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下形成了他具有时代特征的义利观、诚信观、俭奢观。以此为基础,张謇终其一生,重德、勤政、选贤任能、积极改革吏治。虽然一己之力并不能改变当时社会的贪腐状况,但他的所思所为对我们当前的廉政建设却不失为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和实业家。1894年状元,1895年“退屏江海”,回南通“营实业”,“兴教育”。本文探索张謇的教育管理思想,作为引玉之砖,以利今人借鉴;希望得到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尊师重教,重视师资管理,构建敬业的激励机制。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势力打开了清朝闭关自守的国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危亡到了严重关头。张謇清醒地认识到“一国之强,基于教育”。[1]他认为“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  相似文献   

19.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经费问题十分重视,认识到经费奇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主张广开门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同时还十分注重节流,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倡勤俭办学,力争少花钱多办事,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张謇中状元后,毅然辞职还乡.原因在于更名之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下层贪官的种子;群臣雨中跪迎太后,使他对上层封建官僚集团大失所望;弹劾李鸿章未果,使他坚定了弃政从业的决心.经过三十年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张謇办实业,除大生纱厂外,还有冶铁、机器、日用品、食品、运输、银行、码头等行业的34个大小企业及20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张謇办教育,自通州师范学校始,共建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职业学校4所.张謇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学以致用,读书为做实事;勤俭一生,造福家乡百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