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传媒览要     
美国《新闻周刊》7月23日版奢侈的最大化奢侈其实是一种介于消费必需品和自己最大消费能力之间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在一开始往往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奢侈一词,在现今很多高级会所中十分适用。高档的装修、出入俊男靓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奢侈的代表——路易·威登,不仅仅是时尚的代表,还是很多艺术大师钟情的最爱。所以这就意味着,奢侈并不只是花哨和金贵。奢侈品需要建立新的标准,从而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这种奢侈经历代表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我们不是说任何一家高档的场所都必须有87个洗手间、直升机停机坪等等,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很好、很舒服的外部环境。奢侈的牌子都得益于精巧的做工、到位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加独特。  相似文献   

2.
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讨——与王宁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费与认同》(王宁 ,2 0 0 1 ,以下简称《消费》)一文中 ,王宁老师对消费社会学的分析框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对消费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做了简明扼要的回顾 ,指出当代西方的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三个主要板块 ,第一板块的研究范式① 是消费的行为 ,第二板块的研究范式是消费的生产 ,第三板块的研究范式是消费的文化 ;认为 ,“消费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在这三个范式之间建立某种逻辑的、概念的联系” ,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目的在于推进“微观范式之间的联系 ,即‘消费的行为’与‘消费的文化’这两个研究范式的联系” ,“…  相似文献   

3.
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一)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即上下限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4.
过一种物质层面的奢侈生活,消费带有炫耀性质的奢侈品,已成为现代人一个普遍的梦想,并认为精神的奢侈也自在其中,不妨叫做从形而下出发。好像只有如此,才能带来真切的精神升华。 《奢侈与资本主义》极其精当地叙述了奢侈品在16、17以及18世纪资本主义形成时期所起的关键作用。书中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国王、贵族及他们的情妇们,  相似文献   

5.
东南社会学会编的《社会学刊》1929年第1卷第2期刊登了一篇和一组展开学术论争的文章。一篇是朱亦松(美国西北大学硕士,时任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的《论社会学的内容并答彭基相君》。该文一者说明现代社会学的内容兼及介绍朱亦松的《社会学原理》(商务出版)一书,二者回答彭基相在《新月》第1卷第8期发表的《研究社会学的态度》一文  相似文献   

6.
《焦点访谈》批评上海龙华殡仪馆“带棺火化”是逆简办丧事的奢侈之风。上海殡葬界一边整改,一边又对此批评有不同声音。那么: “带棺火化”是不是更文明、更进步? 是不是只要能承受就不能说是奢侈.就可以和国际接轨? 人死了以后有没有消费人类共同物质的权利? 欢迎读者参与本栏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所引发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畸形消费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教育、积极引导,使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对于什么是必需消费,每个人其实都了然于心。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物品,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我们能离得了。所以它们是必需消费。对于什么是奢侈消费,恐怕情形就复杂多了,它在更多意义上似乎是一种非必须的消费。毕竟,不同层次的人群支付能力和消费水平都有所不同。中国人似乎对奢侈消费颇感兴趣,这不仅表现为高收入阶层钟情于奢侈品牌的消费,甚至表现为一种畸形的消费,或者是浪费,还表现在低收入人群无处不在的攀比、模仿。比如说,月薪800元的人搞一次朋友聚会消费超过了800元,就已经很奢侈了;一个月薪不过3000元的人,非…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探索》1989年第4期所载吴晓晶、许祥文《军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现实课题》一文,论及军事社会学及其研究领域。作者指出,军事社会学是以广义的“军事”为研究对象的,包括战争、军队、军人,以及与军事有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并把军事本身看作一种社会过程,运用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加以分析,其主要领域是: (一)关于对战争的社会学分析。战争是国家、民族、阶级、政治集团内部或外部的一  相似文献   

10.
近代消费习俗的新趋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历代统治者尽管实际上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但在口头上也不得不经常标榜勤俭,一般民众更是将其作为治家理家的原则。“成由勤俭败由奢”, 已是家喻户晓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座右铭,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但是到了近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的消费习俗在城市社会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以下几种新的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1.
16、17世纪英国贵族的奢侈消费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这些行为刺激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贵族信贷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文章旨在贵族奢侈消费的大背景下研究贵族信贷的方式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989年第5期载刘助仁《研究灾害社会学》一文,其第三、四部分论及灾害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及方法。作者认为,目前,灾害社会学尚属于初创阶段,其学科本身还未能形成一个非常严密的研究领域,各国灾害社会学家们研究的兴趣也不集中,加之缺乏经验研究的长期历史,所以,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属于概念性或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历史社会学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1期发表吴忠民同志的《历史社会学初论》(以下简称《初论》),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大胆构想,读后确能使人耳目一新。但是,《初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三点不同意见,以期引起讨论。谬误之处,尚希指正。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刊》第3卷第1期(1931年)发表孙本文著《何谓社会进步》一文,该文第三节论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作者认为社会变迁不尽是进步的;有的是进步的,有的不是进步的。那么用什么标准判别社会变迁的进步与不进步?作者把社会学家的各种标准归纳为五大类:①人身:体质的增进、婴儿与成人生命的保全、疾病的免除、人口的增加、寿命的延长死亡率的减少。②智力:理性胜于兽性、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扩张、抽象思考力及综合能力的增进、用于人类改良的科学知识的发展、自制力的增进、识字者的增加、天才的产生等。③经济:物质的舒适与安乐的增进、保险制度的增进、财富与消费的增加、财富对公众利益的增进等,④社会:社会分化  相似文献   

15.
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研究范式历来是社会学发展史中的争论主题,不同范式的学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对社会学的研究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以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奠基之作《自杀论》和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完美诠释之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切入口,从本体论、方法论和研究逻辑三个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对居民过度负债消费的控制实际上也是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控制。从根本上说,纸醉金迷的奢侈消费侵蚀着国家求富求强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对流行于中国的奢侈消费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关于奢侈品与奢侈消费的话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驾临”上海,7000富翁3天花掉2个亿;中国游客全球“血拼”(shopping),平均每人花费987美元,跃居世界首位等报道,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的报告,更是将公众的视野聚焦到了“奢侈消费”上。该报告称,中国目前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在1000万~1300万之间,有能力购买的则为1.75亿;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奢侈品市场12%的份额,紧随日本、美国之后,坐上了第三把“交椅…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 1979年恢复重建社会学以来 ,以社会统计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这方面中国社会学学者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从简单到复杂 ,使得中国社会学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中国的社会学毕竟起步较晚 ,因此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本文仅就童星、刘松涛二位学者发表于《社会学研究》2 0 0 0年第 4期上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一文 (下称童文 )中在方法的应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与童星、刘松涛二位学者进行商榷。一、…  相似文献   

19.
对居民过度负债消费的控制实际上也是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控制.从根本上说,纸醉金迷的奢侈消费侵蚀着国家求富求强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对流行于中国的奢侈消费保持应有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5期发表了陈为《对社会心理学的‘盛世’和‘空白’的不同看法》一文,就沙莲香同志的文章《二次战后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美国社会的关系》提出商榷,这本是一件好事。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是追求科学真理的必要手段。在陈为同志文章中,分析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发展与美国社会矛盾冲突的内在联系,指出美国社会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主义精神的传统;同时简介了我国社会心理学在前科学时期取得的成就,并初步涉及了我国社会心理学附属于政治和社会情感,因而难于将实践结果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