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军事认识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军事行为产生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揭示了原始社会军事行为发生、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军事观念起源的双重逻辑过程,即原始社会总体观念的逻辑发展过程和军事观念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过程。文章认为对军事观念逻辑过程的考察,将有利于展开中西军事观念的比较研究和探寻人类军事观念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2.
小引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人一旦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人的前提性即他对未来生命过程的一系列事态发展和逻辑推演的规定性,根源于他作为历史的结果的内容和性质。人是不能不带着全部历史传统积淀于他身上的素质去设想和创造未来的。当人的主体姿态面对未来时,他实在又是一个由特定历史时空锻造的客体;他越是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内涵的把握,关涉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成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需要着重从历史理论内涵、科学实践目的以及终极关怀形式等三方面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解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客观的时空、能动的主体、真实的历史,是从宏观上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归纳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本身不断扬弃、实践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外贯通互相影响的综合性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动力的文化与历史的高度统一体,是一种"神圣的"终极意义上的关怀.综上三者共同建构并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运用在政治经济学和历史阶段理论中,其安排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的依据是不同的,前者是社会的横向结构方面,后者是历史的纵向过程方面。人类历史中的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次序:发展次序和自然次序。马克思的历史阶段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表达的是历史发展次序,而非历史中的自然次序。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就是用逻辑的方法对“人类历史”的阶段划分,各形态之间是一种发展次序。逻辑的方法是有其限制的,并只在其限制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11):116-119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总体观,认为历史的实体也就是历史的主体。他把人类理解为历史主体,把实践理解为解决历史之谜的钥匙。在他看来,总体性的辩证法是认识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方法,因为它能够达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因而也是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科学方法。历史总体是总体性辩证法在历史领域的表现,是历史不断实现为世界历史的过程,这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目的。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12):97-10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思想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类社会发展最高理想与现实目标的辩证统一。新形势下深刻理解这两个思想的辩证意义,是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不外是人的价值追求的不断改变而已,正是在价值追求的历史更替中,人成为了人自己,社会也不断改变其自身的形式。人的价值追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人的价值追求的对象,分为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按人的价值追求的功用,划分为生存的价值追求、享受的价值追求、发展的价值追求;按主体的不同,分为未成年人、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还可以从人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生存的不同民族国家、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角度来划分。人的价值追求的产生、发展和实现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从动态发展看,表现为价值情感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过程。价值情感是前提,价值认同是基础,价值实践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王振亚 《唐都学刊》2011,27(3):117-118
人类社会的政治存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历史发展,先后经历了心理型政治意识和思想型政治意识两个历史阶段,从而进到了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逻辑层面,亦即形成了逻辑化、系统化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6):6-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当今时代蕴含着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逻辑方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产物,在理论逻辑方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从历史、理论逻辑方面,我们可以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看作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或创新,这属于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承续,是当今世纪我国马克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梳理了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概念是如何被定义的,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的主体、功能、价值取向等,以及社会管理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是在西方和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最后指出了社会管理在中国发展的可能路径及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价值源发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文化的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历史无非是人类受一定文化意识支配的持续不断的价值实现过程。任何文化价值系统莫不源发于宗教。原始宗教乃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文化价值形态,它的发轫正契合了远古人类的本质需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的研读和分析可以看出,达尔的民主理论就是美国政治实践的产物,与托克维尔、熊彼特、萨托利等民主理论一样,是西方政治发展逻辑的产物。西方的民主是一个竞争性、充满争议的民主,这样的民主并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国的民主理论应该建立在对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上,超越西方的民主,发展符合中国历史逻辑的和谐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4.
伦理的开端与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兴 《浙江学刊》2004,(6):161-165
每个人都是首先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保存自我是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因此"我是我"是个体生存的最初原则.然而,由于这一原则的主观性和非社会性,使得它与人类的现实本质--社会性相悖谬.因此,它必然要上升为"我是人".正是由于"我是人",使人类开始了伦理的生活,也使公共伦理有了现实基础和基本原则.本文通过"我是我"到"我是人"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推演,从"感性的人"到"理性的人"、"从个体理性"到"公共理性",从"抽象理性"到"现实理性",揭示了伦理的内在原点和公共伦理的理性实质,彰显了埋藏在人类公共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逻辑线索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切辩证的理论都必须有一个辩证的逻辑起点。而每个逻辑起点都是在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贯穿着理性思维与知性思维、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等一系列矛盾。辩证理论逻辑起点的确立过程,就是认识主体不断在主观中和实践上能动地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逻辑起点的确立,标志着在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揭示了企业由有限成长向无限成长的可能性.企业的成长被看做追求各个"巅峰"的过程,包括徘徊期、快陟期和慢陟期三个阶段.这个过程不仅是资产等物质的增加,更是内在价值的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7.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在市场交易中基于价值规律而追求利润和价值增殖最大化的规则。马克思在经济手段的维度上肯定了资本逻辑的社会历史作用,又在资本逻辑被资本主义所利用的维度上批判了资本逻辑。作为经济手段的资本逻辑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拓展市场、形成了世界历史和世界公民。但资本逻辑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积极意义是限定在市场范围内的,如果资本逻辑超出了市场的限度,僭越到权力等领域,资本逻辑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就会遭到人们的诟病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雷武锋 《唐都学刊》2010,26(3):120-123
维柯以"真理就是创造"为出发点,认为历史是一门比自然哲学更真实的科学,并试图把历史建立成一种永恒普遍的人类科学。在维柯看来,历史的起点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开端,它来源于人想象性的创造活动,充满了诗性,与理性认识的逻辑完全不同;历史的发展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呈现出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中遵循的是想象的诗性逻辑;在此基础上,历史批判不能从抽象理念出发,而应当以诗性智慧为基础,运用哲学和语言学方法,使普遍和确定相结合,这样才能揭示"理想的永恒历史"。  相似文献   

19.
文正邦  柯姗 《求是学刊》2006,33(1):78-84
宪政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回顾宪政的历史发展过程,宪政的思想渊源是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宪政的制度构建离不开民主、法治和人权理论及实践;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分立对宪政理念及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从法哲学的视角出发,以上问题分别构成了宪政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特别是从法哲学角度的分析,能够为宪政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自然科学,出现了社会科学。两大科学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历史证明了科学对人类的存在、社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对人类社会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下简称两大学科)发展趋势方面来剖析一下,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两大学科结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