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5—1926年,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高峰。因为这两年鲁迅写的杂文,大部分收入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①;又因为这两年正是鲁迅在北京,以杂文为武器攻击旧社会,但又不断遭受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文人诬陷打击、“交着‘华盖运”’之时(《华盖集·题记》),所以,这两年便被人们称作为鲁迅杂文的华盖集时期。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不仅数量丰富②,而且在杂文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旗帜鲜明地确立起以社会批评和文学批评为宗旨的杂文创作纲领,而且确立起他杂文最基本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情感性和丰富的形…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诗歌目前发现的共有六十三题八十首。虽然这在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中并不占显著地位,但与他的思想深刻的小说、尖锐泼辣的杂文,新颖优美的散文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闪烁着革命思想的光辉,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鲁迅的诗,并多次引用鲁迅的诗句。他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武器,是投向国内外反动派的投枪和匕首,因而它也成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对象。鲁迅杂文,特别是后期杂文,就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记录了二、三十年代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进程,而且总结了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鲁迅为战斗而创作的杂文,名副其实地是那个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史诗。“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鲁迅之所以选择杂文作为主要的战斗武器,是由于它“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  相似文献   

4.
杂文:鲁迅综合素质全息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新来 《江淮论坛》2003,(1):130-136
本文运用全息论的观点,以创作主体的内在素质构成为视角,来审视和整合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作为一代文化巨人、文学大师,鲁迅的禀赋、才情丰富多样,非同一般.而相对于其它文体,杂文那种特殊的边缘性特征正为鲁迅的多重素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这正决定和构成了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特质的各个方面。从这一意义上说,杂丈是鲁迅综合素质的全息图。  相似文献   

5.
<正> 提起杂文,人们自然会想起它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伟大的作者鲁迅;谈到鲁迅,人们也自然会想起他那许多辉煌的杂文。“鲁迅杂文”真所谓“尽人皆知”。可是,对于太熟悉的东西,人们倒往往会习焉不察的;而鲁迅本人虽然写过七百篇杂文,却并未严格地给它下过定义,立过界说。因此何谓“杂文”,概念并不十分清楚;近来且发生了争论。让我们依据鲁迅本人的言论,钩稽抉剔,也来谈一谈这个问题。任何不抱成见的人都可以看到,“杂文”一词,鲁迅曾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运用过,其一,指散文中的某种文体,另一则指编年体文集中的各种文章,而不管其文体如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鲁迅都是在后一种意义上运用“杂文”这一概念。《且介亭杂文·序言》把这层意思说得最清楚:“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己有之’的,凡有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奠基者,他将一生大部分精力投入杂文创作,并铸就现代杂文的丰碑.鲁迅与杂文这一文体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鲁迅的创作心理中明显存在一种浓浓的"杂文情结".鲁迅"杂文情结"的形成,是急剧变动时代的呼唤,作家自身的思想、经历、素养、气质等,杂文文体的独异性三者相融合的审美凝聚物.正是这一情结成就了杂文,同时也成就了鲁迅的伟大.  相似文献   

7.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鲁迅生命历程中一个划时代的开始。这不仅因为:他的作为“新文学开山”、“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续”的小说,开始发表于这一时期;不仅因为:他的“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后来成为战斗的主要武器的杂文,开始发表于这一时期;更重要的是:“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鲁迅当时的所有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渗透了深入于历史内容的这一时代的精神,他猛烈地反击帝国主义,对封建主义进行持久不懈的斗争,坚韧,深沉,潑剌,恰如他自己  相似文献   

9.
鲁迅曾经感叹于某些人研究问题的片面性,说他们往往喜欢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鲁迅认为,倘用这种方法去研究某个作家,是很容易把他的脸孔画歪的。就拿陶渊明来说罢,他的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苍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至九]) 在鲁迅精神中,除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以外,还有“俯首甘为孺子牛”。这  相似文献   

10.
鲁迅华盖集时期(1925-1926)的杂文,无论创作思想或创作实践,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或飞跃:不仅初步确立了杂文作为一种独特文学样式的艺术特质(对此本文不予论述),而且完整地确立了以“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宗旨的杂文创作纲领。这些成就,对于鲁迅的杂文创作道路而言,显然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一杂文创作纲领的确立,是鲁迅从热风时期(1918-11924)到华盖集时期,杂文创作思想与实践的重大突破。热风时期是鲁迅杂文的草创阶段。1918年,当《新青年》“四面受敌”时,鲁迅奋起呐喊,以小说和杂…  相似文献   

11.
朱秀清 《齐鲁学刊》2008,(3):144-146
鲁迅《申报·自由谈》时期的杂文,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均与新闻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探索二者的关系,可以对鲁迅的杂文创作特点及其文学观念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的小说家,杰出的散文家,而且是革命战斗杂文大军中的一员主将,在杂文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20年代初,他就为《文学旬刊》“写了许多杂文”,1925年又在《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不少“文学评论和杂文”。后来,有人把他和鲁迅先生并列称誉为《申报·自由谈》的两大台柱。抗战时期茅盾来到重庆,用他的笔为神圣的抗战鼓与呼,在写小说和剧作《清明前后》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杂文创作,获得丰收,于1945年出版了杂文集《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占有光辉的一页。毛泽东给鲁迅杂文以崇高的评价;瞿秋白最早为鲁迅杂文编集子,写序言;无数进步青年从鲁迅杂文中汲取营养,振奋了精神,从而走向革命之路。今天,在社会主义时代,鲁迅杂文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迅杂文为什么具有这样大的影响?为什么具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鲁迅杂文有很强的战斗性,这同鲁迅的功利观是有直接关联的。鲁迅杂文的创作轨迹,同他的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一样,有一个萌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和平环境生活惯了,与刀枪少打交道,人们都对锋芒渐感陌生起来,即使写文章包括杂文创作也少见有人提及锋芒二字,在有的人看来似乎提了锋芒就是“左”。我认为锋芒不可无。尤其是杂文创作,即使在当今的和平岁月里也不可没有锋芒。中国的现代杂文大家或者说杂文巨星鲁迅,就主张杂文应有锋芒。他将杂文作为社会斗争和文学论战的“匕首”和“投枪”。这两种东西都是兵器,都是有锋芒的。鲁迅生活的时代与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作家中,鲁迅是人们公认的文体家(Stylist)。“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不仅他的《呐喊》里小说如此,其杂文,更有独特的文体美。仅于此,鲁迅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文体家。这里,首先必须重复一个朴素的真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唯一表现手段。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性,卓越的艺术性,无不有赖于它的艺术语言的千锤百炼,炉火纯青。鲁迅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鲁迅杂文不愧为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一接触鲁迅杂文,我们立刻感到遇见了不同凡响的大手笔。大手笔写小文章,自然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请看一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文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传统。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在先秦诸子的哲学散文里,已经可以看到杂文的最初萌芽。”《庄子》《孟子》的某些片断就未尝不可把它们当作杂文来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冯雪峰认为:“在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的文字都是最好的和最本质的杂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正统。”先秦杂文可说是我国杂文发展史上的奠基石,它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论证严谨,擅用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11):31-39
鲁迅的杂文创作贯穿其文学生涯之始终,最初缘起于中华民族的"新生"之梦,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潮是其走向杂文自觉的直接动力。鲁迅自幼深受浙东文化氛围熏陶、后来直接承领过章太炎教泽,存在着杂文写作姿态与文体观念的矛盾:经世致用的传统流脉与新文化热潮的召唤使其不能自已地书写"时文",但在文体观念上仍奉史学与小学为学问。时代的迫切需求与"偏要"的执着性格,使得鲁迅坚持杂文创作不动摇。由早期的杂感、短评等逐渐统一为"杂文",文体命名不仅依托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传统,而且也同当时社会矛盾愈加复杂尖锐而小品却有闲适化与概念泛化之趋势有关。鲁迅不仅重视杂文的社会功能,而且认可其审美功能,他自身也把杂文当作艺术来创作,中国文学的发展实现了鲁迅的预期,杂文堂而皇之地步入了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正> 鲁迅的小说以崭新的面貌,把我国的短篇小说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上倾其全力,匠心独运,从而创造了众多的动人心弦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两个方面。就话语体式而言,鲁迅旧体诗中常见的戏仿、反语等修辞策略具有与杂文话语体式相似的"双声"特征和相似的运作机制;就结构方式而言,鲁迅的许多旧体诗与辩驳论说体杂文具有同构性。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后期诗歌创作中,这个时期也是鲁迅杂文创作的高峰期,杂文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强势进入诗歌话语空间是鲁迅旧体诗杂文化倾向生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1918年5月15日,鲁迅于《新青年》发表《随感录二十五》起,至1936年10月17日他逝世前两日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止,其杂文创作经历了近十九个年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其特点如何?便是我这里所要着重阐明的。一、鲁迅杂文艺术的分期及其标准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够科学、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当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其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