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琉球国,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杨载入朝贡方物,此为中琉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嚆矢.尔后的洪武至永乐年间,明廷遣使谕赐琉球与册封琉球国王、琉球国朝贡明廷、琉球国派遣官生入学南京国子监,与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等一系列中琉交流史事,奠定了封贡体制下中琉宗藩关系的政治基础,构成了中琉关系的基本内容,对明清两代中琉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永乐年间移民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永乐年间(1402-1424)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恢复靖难之役战火波及地区的经济,以狭乡之民垦荒于宽乡,其中以山西移民到北京地区与山东为主。而迁满罪犯于山东、山西、湖广移民,前往隆庆、保安州等边塞地区,也是为了巩固北京地区的国防。此种移民政策相当成功。本文旨在分析该项移民政策背景与目的,说明其种类、规模和路线,探讨其成效和影响。(一)靖难之役持续四年,主要战场在北平与山东布政司境内,其中天津以南、济南以北及河间以西的保定、真定一路,战火所及,为害最烈,较洪武初年北伐蒙古之役尤有过之。洪武初年,元朝大势已…  相似文献   

3.
都保制为洪武十三年前明代乡村基层行政组织之一,是理解明初基层行政组织的关键.明洪武年间的都保制,乃是承袭宋元乡村基层组织旧制,广泛存在于南宋旧地的南方地区,同时北方部分地区亦有所设置,文献记载多简略为"都"而非"都保".洪武十四年的里甲制,既非承元,亦非返宋,而是明代的制度创新.现有洪武十三年前明代乡村基层组织的论述,多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4.
洪武时期,内库财政收入特点有三:1.内库中制度性的常规田赋岁入不多,非常规、无定额的田赋改折在内库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2.纸钞在内库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其主要来源有田赋改折、商业税收及宝钞提举司岁造之数;3.商业税收收入对洪武时期内库财政而言意义巨大.内库财政支出特点亦有三:1.纸钞在其各项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2.各项公共开支在内库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份额;3.赏赐是洪武时期内库极为重要的一项财政支出.内库收支的这些特点分别对洪武乃至其后的明代历史和财政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启文 《快乐青春》2013,(12):42-43
中原一带的人都说:“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鸹窝人。”这倒不假,不过,要说老鸹窝,得先说大槐树。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边,有座广济寺,殿宇巍峨,僧人众多,香客往来不断。在广济寺院内有一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古树参天,树上的老鸹窝挨挨排排,非常好看。  相似文献   

6.
明代鱼鳞图册始造于洪武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后出版的某些通史和专著,多把明代始造鱼鳞图册的时间,断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其根据是《明洪武实录》和《明史·食货志》。《明洪武实录》卷一八○的原文是:  相似文献   

7.
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配套完善的制度,以及对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正是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明代宦官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中,都曾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学者论明代宦官,大多“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魏氏败亡后,崇祯十七年中的宦官活动情况,则语焉不详。本文拟详细考察这一时期的宦官活动,并据以论述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与性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9.
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朝廷对西域诸国实行的政策是明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明朝与北元及后来的鞑靼和瓦刺这对主要矛盾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因而它服从和服务于明朝对蒙古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明廷在这个时期对西域诸国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明代嘉靖年间,无论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唐宋文派,还是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秦汉文派,都曾相聚在“风骨”的旗帜之下,呈现出“建安风骨推今代”的风貌.严嵩一类奸臣弄权、南倭北寇的侵扰等两大社会悲剧,从相反相成的角度促成嘉靖年间“风骨”散文的两大主题:一是反对权奸乃至“骂皇帝”,二是抗倭御虏.散文创作中具有了新的内涵——融合儒家“节义”、鲜活的时代精神与刚健的文人骨气,其中也有希冀摆脱封建专制思想和复古思潮束缚的个性自由的文学精神,给嘉靖时期的散文“风骨”打上文艺启蒙思想的时代烙印.因而,嘉靖时期的散文风骨形成与“建安风骨”、“盛唐风骨”等同中有异的时代特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壮是明代武装力量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名最早出现于建文年间;永乐中,广西有类同民壮的民款之设;宣德元年,民壮正式以地方武装的名义出现在广西地区,并逐渐向其他地方扩展,成为明代民兵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民壮的兴起是明王朝完善国防体制,尤其是乡村防御体制的需要,与国家常备军制的败坏以及军事法律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它是在当时复杂的国防与基层社会治安形势下,综合王朝军事、政治、法律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民屯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民屯制度,三十年代,国内只有王崇武先生以专文论述过。以后国内外出版的专著在论述整个明代屯田制度时,才附带谈到它。其中有的专著的作者和王崇武先生一样,都是因袭明末论者的方法,把民屯田与民垦田混为一谈,并在一起来叙述。其实明代的民屯田与民垦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田制。正如明末人陈龙正指出:时人研究民屯,“其通病则尤在混认垦荒即为兴屯,岂知国初之制,二事截然。”把这两种截  相似文献   

13.
明代山西的民佃屯田主要分布在晋东南地区。它在卫所屯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卫所屯田的瓦解,民佃屯田全部转化成了可以继承和买卖的私田。  相似文献   

14.
明代仁宣两朝,封建史家比之为周代成康、西汉文景之治,认为是历史上少有的“太平极盛之世”。然而,就在宣德年间,四川松潘地区爆发了藏族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大起义。这次有五万余人参加历时七年半的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者,推动了松潘地区社会的进步,是明代前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5.
就传统儒学的国家观念来说,最理想的模式莫过于“王朝与藩国”的政治体系。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上,王朝与诸藩国的远近亲疏并不完全一致。元明之际,对于新建的明朝来说,除了要合理地继承并发扬历史上固有的“王朝与藩国”的体系外,还要处理好因取代元朝而出现的国际格局变迁的再调整,使之更加有利于明初的国家安全。在明初的国际格局诸因素中,东北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政治因素,而对明初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的制定,均起着独特的作用。 明初东北亚国际格局的结构分析   在传统的宗藩体系中,以中国为宗主、朝鲜和日本为…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自然灾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了明代人口的大量减少和大规模迁徙;二、严重破坏了明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三、为明代政治演进提供了重要契机;四、影响着明代一些地区社会风俗的形成和流传。  相似文献   

17.
1932年10月至1933年4月,广西瑶族人民发动了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起义范围波及桂北、湘南的十七个县。起义瑶民“人数在六万以上”。这次起义,“使(国民党)政府深感应付之困难”;“地方官吏团绅土劣等莫不仓皇失色,不知所措。”连桂林城内也“到处风声鹤唳,异常惊恐。”(《兴、全、灌、龙各县瑶变与剿抚经过》伪广西第七军年刊,以下简称《剿抚经过》)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广西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18-125
明代水寨内迁是古代海防史研究的重要议题,明清以来,水寨内迁举措遭到了广泛的非议,甚至被视为明代海防衰弱的主要标志,这种简单的推论不仅没能发现水寨内迁的真正原因,更无法揭示水寨内迁背后的海防寓意。透过海防地理视角考察明初福建水寨选址问题,并通过烽火门水寨内迁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到,明初海防经略者忽视海防地理对军事驻防的制约,错误地将水寨设置于战线前沿、易攻难守的小岛之上,导致这些重要的军事目标处于无法自存、防御不足、易遭突袭的险境,其后水寨的内迁是对明初水寨选址不当的修正,值得肯定,而水寨内迁所反映出的明代在军港选址与岛屿驻防上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宗室发展分为汉晋、唐宋、明清三个阶段,在宗室文化发展的阶梯中,汉晋是开创阶段,唐宋是发展阶段,而明清则是高潮阶段‘明代宗室文化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承传了前代文化发展的丰富遗产,以之进行再创造;另一方面又为其后清代宗室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明代宗室文化的产生背景、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明代宗室文化的产生背景明初,明太祖为巩固统治,“以诸子出守藩屏,使其岁操军马,造作军器。”①使藩王置护兵,手握兵权,分镇险要,节制公侯,建立了“宗室典兵”制度。然而,这些…  相似文献   

20.
<正> 近现代意义上的流氓,在宋代称“捣子”,而在明代则称“光棍”,有时又称“喇唬”、“无籍之徒”或“无籍波皮”。笼统地说,则可称“无赖”。明代的无赖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极为活跃,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建设性不足,而破坏性有余。1.明人黄凤翔曾就无赖冒充缙绅打扮,以期与缙绅为伍的实情作过如下深刻的揭露:“又有无赖子,家绝诗书世泽,目不识丁,日与椎埋屠沽为伍,而俨然妆首者,一如(扌晋)绅冠帽之制,恣情(足俞)僭,慢无忌惮。”(《救时名实论》),《明文海》卷88)其实,明代的无赖何尝只是僭用缙绅服饰,而是实际参与政治。明英宗以后所实行的捐纳制度,为无赖参与政治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明人骆问礼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