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义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监测与评估是提高扫盲教育质量的基本环节。监测关注从量的维度审砚计划的有效性。评估则是对扫盲教育活动全程作出价值判断,其目的有判断、诊断、管理、研究等方面。监测与评估属两个不同的过程,各自有不同的规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欧本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 ,扫盲后续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 ,主要取决于各种保障措施的完善、落实与否 ,为此 ,有必要从方针政策、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教学监测诸方面 ,构建起促进我国扫盲后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质量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
刘晓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2):69-7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扫除文盲和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表现为扫盲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其体制合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对农村的扫盲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虽说未能彻底实施,但其经验教训对以后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绥远省是民国时塞北四省之一,1914年袁世凯当政时将其从山西分出,并与兴和道组建为绥远特别区,1928年建立绥远省,至1954年并入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近代绥远地区,尤其日本侵略后,处境危机四伏,加之当时本地封建势力和统治阶层的疯狂掠夺,使当地社会民众生存举步维艰,这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事业凋零破碎,基础教育举步艰难、教育工作者受到迫害。千里草原上的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高达90%以上,高于全国80%的平均线。近代绥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艰难及对文盲的出现的影响极为深切。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民的参与,扫盲运动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妇女扫盲教育的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盲教材建设是扫盲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妇女扫盲教育的教材建设除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外,应特别突出妇女特色,突出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同时,还要处理好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等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扫盲运动"为考察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契机.研究在Solow模型中引入私人人力资本和公共人力资本,发现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提升均衡公共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均衡产出;以1982年识字率作为"扫盲运动"的代理变量构建地市级横截面数据,实证结果显示,公共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显著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市场表现两个渠道发挥对公共人力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相对贫困、欠发达、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刘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针对目前我国女性文盲的年龄和地区分布特征及其心理特点,扫除女性文盲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主要应包括:1发展女童教育;2组织扫盲大军集中扫盲;3在文盲集中地区进行区域性扫盲;4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途径扫盲;5扫盲教学内容注意坚持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相结合;6消除女性文盲学文化的消极心理;7发挥政策效力;8巩固扫盲成果,防止复盲 相似文献
8.
魏彩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文盲率高达90%以上,这严重影响着边区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因此,边区政府借助农闲冬学、夜校、识字组等社会教育组织形式,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劳动群众扫盲识字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边区社会风气的转化、群众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并积累了丰富的民众文化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9.
夏海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3):352-354
五十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文盲人数最多的国家,五十多年后,中国共扫除文盲2.3亿,成为世界上扫除文 盲最多的国家。2000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这一世界上最庞大的扫盲教育工 程,是中国政府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不断修订与完善扫盲教育法规,加强扫盲教育管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而 完成的。本文阐述了建国以来,扫盲教育法规建设、扫盲教育组织管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许艳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935-9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被作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整个扫盲进程中,师资问题是扫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山西省在农村扫盲教育的实践中从本省实际出发探索制定的教师选拔、培训、激励具体办法,对于完成扫盲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探究建国初期山西农村扫盲教育中师资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对于当前农村扫盲教育的开展,更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邢秀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7-33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扫盲教育政策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基本上每隔10年就会颁布新政策:1978—1987年,扫盲教育贯彻自愿原则;1988—2000年,扫盲政策系统化,强制性成其突出特点;进入新世纪,扫盲政策的功能性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13.
么加利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少数民族地区扫盲教育存在着扫盲教育观的误导、扫盲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扫盲教育的汉族化及过分正规化的实践操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是:确立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适应的扫盲教育观;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扫盲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扫盲教育的灵活性,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壮大扫盲师资队伍,提高扫盲师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扫盲教育运动在全国展开。面对国家财政紧张、无力投入更多扫盲经费的国情,政府提出民学民办为主和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必要补助的方针。在实践中山西省采取了政府部分负担、群众义务劳动、利用现有的设施、换工还工等办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确保了扫盲教育健康发展。对扫盲经费问题的探究对当前全国农村扫盲教育具有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P.弗莱雷扫盲模式的理论基础即行动性教育人类学,包括批判性的文化人类学和解放被压迫者教育学,其实践运用即"弗莱雷方法",这一教育人类学模式值得我们合理地借鉴。针对我国乡村扫盲教育较普遍存在与当地社会和个人发展未能密切结合的现象,不难发现当地文化主体的自觉、民众意识的提升、经验的运用等策略,对乡村扫盲实践和研究革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妇女解放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但各地对婚姻法的宣传贯彻不是一帆风顺的,于是中央在1952年11月决定掀起一场全国性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安徽省积极推进对婚姻法的宣传和贯彻,尤其在运动月期间重视培训懂法又擅长宣传的干部队伍,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注重以说服教育方式处理婚姻问题并重视模范效应等。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妇女解放。不过,女性的解放程度也因其在婚后遭受多育之累及重归家庭的境遇有所削弱,运动中未触及的从夫居习俗等也对女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步行入川(1950年1月)进军西南入四川,解放蓉城民倒悬。越过秦岭翻巴山,冒雨疾进剑门关。黎明出发到日落,夜间站岗保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石武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
1950年湖北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湖北省党政机关围绕“救灾”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人力物力总动员.这次动员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有力,舆论宣传得力,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救灾动员模式,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实现了高效救灾.但也存在国家强制与社会参与被动等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