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把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摄影报道.因此,在新闻摄影中重视读者视觉感受的选择、强化求新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注重典型瞬间的抓取,更有利于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亦尘 《中文信息》2004,(11):33-36
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加上一点“眼光”.就有了拍出不错的旅游风光片的条件能否出片,剩下的就是运气了因为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在适当的季节.适当的天气,适当时刻到达适当的摄影点.几乎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是一般的旅游摄影和专业摄影的区别有的专业摄影家为了拍出完美的照片,可以在某一摄影点守侯几年,直到决定性的瞬间到来旅游摄影则是走马观花.随机拍摄。  相似文献   

3.
《新学术》2007,(3)
新闻摄影意境即是指新闻摄影者在新闻摄影拍摄时对自然情感的体验所产生的真实情感相融合而产生的表现形态。摄影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等审美特点,在新闻摄影作品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摄影师要充分利用新闻摄影意境在双向互动中生成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在传者创作和受众接受两个过程中完美实现意境营造,达到新闻作品最大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是运用图片摄影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手段,从本质属性上说,它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它应当首先遵循新闻的规律,新闻摄影的所有运作都应在新闻传播的范畴内展开,新闻的质的规定性是对新闻摄影最具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前提下,深入探析新闻摄影拍摄方法的演变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新闻摄影传统方法的理论认识,到抓拍与摆拍的具体分析,以及当代背景下摄者主观影响力控制的研究,对于新闻摄影实际运作过程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数码摄影让图片新闻脱胎换骨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计算机科技以及与之相依存的IT产业的迅猛发展 ,推动了新闻摄影的技术革命 ,使图片新闻报道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 ,并在新闻摄影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信息时代的新闻摄影来说 ,它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数字化。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数码相机和数字化图片传输手段的运用 ,使得新闻图片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大为加快 ,新闻图片内容的鲜活度大大提高 ,使得过去报纸可欲而不可得的新闻视觉传播得到飞跃发展。这为报纸的图片报道大显身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6.
董清 《云梦学刊》2013,(4):147-150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是重要的公共文化中心。与之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摄影,不仅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地位不断增强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繁荣复兴的珍贵缩影。同时,新闻事件发生场域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博物馆新闻摄影的独特意义与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用瞬间的直观形象报道新闻,向读者介绍新闻事实,使广大读者看到和了解他们欲知、不知和应知的事件和人物。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它的形象语言所产生的独特效果,使文字报道可望而不可即,起着一图胜千字的作用。它是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与独特的形象思维的结晶。新闻敏感意味着抓住拍摄角度。这就需要摄影记者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思索广大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看到什么。尤其是晚报的读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在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动态,体会上级精神的同时,更需要看社会新闻,知晓天下大…  相似文献   

8.
曹多胜 《江淮论坛》2010,(2):188-192
新闻娱乐化被视为最具消费主义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之一,在电视媒体中表现最为明显。电视新闻在经历了将娱乐元素有限植入和传统新闻“严肃性”娱乐式解构后,必将回归其本真状态,实现新闻的电视表达。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习惯,同时也对新闻本体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摄影的特性、新闻摄影在报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在报纸中提高和运用新闻摄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事件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但社会现实却无法让它达到期望的效果,这种应然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给受众造成内心的失衡,激起受众内心的怜悯、甚至是恐惧的心情,而受众却会因此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和净化,情操得到熏陶,心理恢复常态,社会秩序也会转向正常的轨道。这就是悲剧的审美功能。同时具备新闻和审美信息量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悲剧审美引入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的要求,更是全面表现现实世界、丰富人们审美情感的要求,因此,要达到审美效果,摄影记者要重视在人性的视角和艺术的原动力中发展和创新,生活中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在图片中加以展现,给人以震撼心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徐芳 《兰州学刊》2001,(3):73-73
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后 ,经济报道的地位也就自然随之上升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 ,它是新闻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任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市场是人们看社会、看政治的窗口 ,经济新闻报道抓住了市场 ,其实就是抓住了读者、抓住了群众。市场经济离不开新闻 ,同时也正是市场经济为新闻提供了最丰富、最生动的新闻源。所以 ,经济新闻报道必须以市场为切入点 ,准确把握市场变幻的脉络。谈起经济报道 ,人们常以“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来形容经济报道有难度。这句极普通的话 ,实际…  相似文献   

12.
郝雨 《河北学刊》2006,26(1):97-103
人与世界的关系一直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和最为根本的关系。而新闻是人们所了解的最新鲜的世界,它不断地向每个人及时地展现世界的最新鲜的面貌和状况,因而可称之为“世界图景”。世界永远是发展的世界,每一个社会的或自然界的最新事实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在表明整个世界的或大或小的改变与进展。所以,新闻就是对于世界每一个微小的或巨大的变化的及时传播,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最及时地了解世界的最新面目,而且永远都能生活在一个最新鲜的世界之中。“世界图景”是人类通过最及时地了解实有世界最新变动的事实而达到整体认识和把握世界状况的一种方式。“图景”体现的是其原本具有的具像化特征,“世界”是其再建的“真相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文体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的范畴.阐述了新闻文体的本质特征:“新闻 作品既不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抽象,也不是形象化的表现,其文体的本质特征是真 实的再现,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向受众传播。” 在阐明了新闻文体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新闻文体的各个层面:即新闻事实、类 型、语体和风格,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新闻事实.即事件性事实、非事件性事实和精神性事实。本文 摒弃了长期沿用的新闻体裁这一概念.根据再现方式及功能的差异。把新闻文体分为报道类和谈 话类两种。并据此把新闻语体分为实录和口述两种形态。本文还对新闻文体的风格问题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曾晓剑 《云梦学刊》2010,31(1):127-128
摄影早已列入普通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系教学计划,成为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和数码摄影的迅速普及.其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应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闻作为知识,在“知晓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组成的“连续集”上位置并不固定,早期传统新闻阶段偏向于“知晓类知识”,随着传播技术发展以及新新闻形态出现,新闻开始逐渐向“理解类知识”偏移。从“知晓类知识”到“理解类知识”的新闻知识转向,为新的新闻模式生成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尝试在传统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之外,基于新闻知识形态演变提出一种新模式——“知识模式”。该模式以传递偏实践的“理解类知识”为主要功能,试图把新闻报道从庞杂的现象罗列中解放出来,赋予新闻构建“认知权威”的新角色。“知识模式”发展路径包括:从记者作为“被动连接者”到“知识创造者”的新闻理念创新,以解决“认知危机”“交往危机”为面向的新闻实践创新,从“准确记录社会”到“准确报道社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一、DV自拍新闻的定义及其热播的现状  所谓DV自拍新闻(以下简称DV新闻) ,就是指区别于电视台专业记者所拍摄的新闻,是由观众用手中的DV(DV是数码视频摄像机———DigitalVideo的缩写)将发生在身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拍摄下来,再送电视台编辑播发的新闻。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纯粹出自于观众之手的DV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例如: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特别关注”等名牌栏目都曾发出过征集广告,征集受众用自己的DV拍摄的突发事件新闻故事。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您早”栏目更是…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21,(2):128-141
为进一步理解社交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的“社会性”问题,通过对媒体社会网络的实证分析,揭示新闻媒体的社会关系和互动机制如何影响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结合“互定向”概念与“扩散”理论,以700余家新闻媒体的微博文本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热点新闻事件为例,考察媒体属性(如“定位”)以及网络结构(即“互定向”关系)对其报道特定新闻事件的预测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的媒体角色或定位显著影响其对时政、社会和突发事件类新闻的关注;在控制媒体属性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媒体的感染性或敏感性,以及结构凝聚性和结构对等性等变量对社会和突发新闻事件扩散产生显著且正向影响,但并没有对政治新闻事件产生同样效果。该结论有助于改进对社交媒体中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及规约的认识,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谢梅 《天府新论》2009,(6):108-112
“新闻话语”作为一种社会话语,是新闻传播者与社会、公众、事件以及这些要素共同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相互沟通、对话所形成的意义建构物。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态,是当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不断地相互冲突,经过积淀以后形成的人类思想的“陈述整体”。在现代社会里,中心话语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是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形式,是凝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而“平民话语”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营养源泉,又是主流文化的异化力量。如何正确处理好“平民话语”与“中心话语”的关系.是建构当代社会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媒体在新闻策划上也日益讲究起来。在这种竞争要求下,如何才能做好同题新闻策划?笔者认为新闻策划既要能“上天”,围绕一个事件、一个主题进行发散式思维,寻找最佳切入角度;还必须要“落地”,结合本单位执行能力和具体情况,注重可行性,确定最佳切入时间,制定最佳执行方案。这个“上天”“落地”的过程往往要经历几个回合才能完成,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寻找新闻策划火候的过程。一、策划“上天”,出奇、出味、出彩新闻策划本质上是主观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摈弃报道…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闻写作可以从《世说新语》中借鉴其“言约旨远”的艺术特色 :一、善抓典型事件 ,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二、善用比较对照手法 ,通过不同的场景描述人物特点。三、善用多种修辞手法 ,使作品优美隽永、耐人寻味。四、多用“皮里阳秋”手法 ,寓以褒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